创新能力应从培养其良好思维品质开始
2015年01月23日 22:47:05 访问量:790次
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需要多种良好主客观因素的支持,其中良好的思维品质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在动力条件具备之后,创新能否得以实现,主要要看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如何。如果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要从培养其理想追求和积极态度入手的话,那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当从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开始。 一、信任放手,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创新性思维的前提。教学中,要加强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独立性,给学生积极的信任和放手,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为其提供更多独立思考的时机,热情鼓励其克服恐惧感和依赖心理,爆发出自己创新的思维火花,对教学内容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如教《称象》一课,经过分析对比,学生们一致认为曹冲称象的方法最好,认为他年龄虽小,但肯动脑子,都很佩服曹冲。这时,我鼓励学生:“谁能想出比曹冲称象更好的方法吗?”经过自信和积极地思考,学生想出了多种方法:(1)让人走上船,当恰好到尺度时,让人自己走下去,算出体重。会比曹冲称象省时省力。(2)让羊或其他小动物上船,然后赶下去称它们的总重量,比用人称得更准。(3)把要装运的粮食装成相同重量的袋数,查准袋数就可以算出大象的体重,不用卸下粮食就可以运走,这样可以省去一半的时间和力量。 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以独立思维的时间,不到十分必要时,我不讲解,不点拨,不发问,不干扰学生的思维。有了时间,学生才能从容地思考,从容地消化所学,才能更好地开展创造活动。如在讲《火烧云》一课时,学生提出“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一句是废话,不如用省略号。我不发表自己的看法,只鼓励学生自己去细读、去品味。学生经过独立的思考终于体会出:用省略号只能表示出颜色的多。这句话中不但含有多的意思,更重要的是可以使人体味到火烧云色彩的神奇。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表现力的理解。 培养思维的独立性,除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气氛、提供机会和必要的时间外,还应该让学生自己独立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及方法,而教师则处于咨询的地位。例如讲《威尼斯小艇》一课,我要求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学到的阅读方法,独自确定学习目标和方法。有的学生得利于作者介绍事物的结构方法;有的则受益于作者由事物及联想的表达方法;有的学会了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目标不同,选择的学习方法也各式各样。有的采用与学过的说明文进行对比,从分析结构入手;有的则从课后的问题入手细读全篇。 二、激励诱导,培养思维的求异性 求异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激励诱导学生多角度、多答案地思考和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如用“花”字组词语时,我要求每人都从花的名称、花的颜色、花的质地、花的作用等角度出发,多向思考,组成不同的词语。这样做,不但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求异性,也加深了他们对字、词、句的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我常鼓励学生发表多向的见解,要敢于向“权威”提出质疑。如《买火柴的小女孩》一课讲到小女孩在又冷又黑的大年夜,脚穿一双大拖鞋,在大街上走着,说明她生活困苦。有一个学生却提出,她是否和日本的妇女一样,在冬天也要穿拖鞋?对此,我没有采取简单否定的态度,反而表扬他敢于质疑;然后通过学生自己讨论,最后知其然了。如归纳《月光曲》一课的主题思想时,有个学生这样回答:“表现了贝多芬热爱音乐,用音乐为穷兄弟服务,又创作了新音乐的追求精神。”乍看起来,这似乎只看到了表面现象,没有透过现象看到它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因为它的一般的正确答案是贝多芬同情、热爱劳动人民。但仔细琢磨,这个学生的答案也是有道理的,他是受到课文提供的“音乐”美育的作用而发表的看法。这个学生一方面看到贝多芬同情、热爱劳动人民,并用音乐作为手段来表达他的这种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也看到了贝多芬酷爱音乐和音乐本身的力量及贝多芬为音乐献身的那种孜孜不倦的追求探索精神。因此,他突出“音乐”的力量来归纳主题,很有新意。 三、科学训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发现不同事物之间的类似之处,而把事物的原理、方法运用到别的事物中去,是学生知识迁移运用的体现,也是思维灵活性的基本特征。迁移能力强的学生思维就比较灵活,对知识的接受理解能力也强。所以,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学生从旧知到新知的迁移和思维从教条到灵活的转化。一般说,旧知和新知的共同点越多,迁移效果就越好。例:《落花生》和《古井》都是以物命题,托物名志,借物喻人的散文。我在教学时重点讲好其中一篇,并引导学生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知识,然后通过迁移自学,比较异同,学生对另一篇散文容易理解了。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知识运用的迁移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在阅读教学中,我还注意训练学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变向思考能力,并鼓励学生在思考中探求新的学习方法。如在讲《劳动的开端》一课时,我让学生根据学过的布局谋篇的方法重新组合材料,改变原文的结构。有的学生按事情的发展的顺序交代了挑煤的原因;有的以触景生情的方式开头引起回忆,接着写作者第一次挑煤的经过,最后回应开头,首尾照应。 四、引导促进,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要将思维引向深刻,就必须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并有寻根求底、锲而不舍地解决问题的毅力。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培养他们思维的深刻性。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我提出:“周瑜是否想得到十万之箭?”这一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激烈争论,学生之间观点的矛盾冲突,刺激着学生积极仔细地看课文,自觉深入地思考,经过分析讨论,钻研课文,学生们得出了造箭是借口,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借机除掉他才是真。学习了《东郭先生和狼》一课,在如何对待狼这个问题上,我引导学生把东郭先生和老农进行比较,然后用《农夫和蛇》故事中救蛇的不幸后果,与课文中的“救狼”和“打死狼”做对比,从中学生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到,救干尽坏事的害人虫,无疑会害人害己。老农果断的打死狼是最好的方法。通过比较,学生思路打开了,对狼有了深刻的认识。
编辑:林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