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博客 > 转:讲究批评艺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转:讲究批评艺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2015年04月02日 08:39:02 访问量:424
        由于电脑、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的传播,使信息资源的急剧增多,正面的、负面的报道,加上社会区域的“海牛”,“江湖哥们义气”等社会的消极信息的影响,如我校存在的“以大欺小”“视强凌弱”“以富欺贫”“收保护费”“强要别人交朋友”等。“好事藏家里,坏事传千里”,中学生还不能很好地辨明是非,造成对学生的教育管理难度越来越大。难怪现在的老师都在抱怨学生越来越难管,也不好教育。学生出现问题,教师没有办法有效地处理,一方面是处理学生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来自家长、学校甚至社会的压力。

    应该肯定我校的老师是有责任,而且是负责任,“头疼、抱怨和压抑”更是负责任的思考表现。我们对违纪学生尤其是屡教屡犯、明知故犯的学生,在和风细雨、耐心劝导没有效果的情况下,总免不了要实施一定的训戒措施。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适当的批评,不仅是一个教育者的权利,也是一个教育者的义务”,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也赋予了“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批评是为了让学生知道,犯错误、违纪应该承担责任,也应该使他们觉得,这些批评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学校、老师用恰当的批评手段,是为让学生知道哪些“高压线”不能触,止于更严重的违纪,甚至犯罪的边缘,这也正是教师应肩负的社会责任。

    教师行驶批评措施是必要的,但问题的关键是怎样批评,应把握有度,做到有理、有节、有制,努力让学生感到教师的严和爱,不让学生产生误解,不产生与教师处于对立的状态(也叫逆反心理)。“让大爱与智慧共进”,积极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不断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这也体现“教育有法,教无定法,贵在的法”的一种“教人自助、助人自助”疏通引导的非指导性原则,也才能真正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我们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

    一、积极与个别教师或集体讨论:

    我们常有这样“顿悟吾生”“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当我们碰到难缠的问题时,与其他纵多的教师进行交流、讨论,是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有效途径,也是减轻压力和烦恼的办法,更是增强工作经验的好方法。如果你在遇到困难时,不愿与其他人交流、谈论问题或是寻求帮助,情愿压抑自己的情绪,在强烈的心理压力下继续工作,可能会产生一种消极情绪,甚至冲动过激的言行,常常就可能伤害自己、伤害学生,也破坏了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形象,也就是前面所讲的,要面对现实、自我认识、自我调整,化消极行为为积极主动的建设性行为,是一种精神分析所说的升华。

    二、注意批评与体罚的差异: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和《教师法》都有规定学校、教师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作为成年的我们应当时刻注意到,批评的目的是让学生心悦诚服地不“愿”再犯类似的错误,而体罚的目的是让学生不“敢”再犯类似的错误。所以,我们要把握有度,避免以体罚来代替批评,避免被扣上“体罚”帽子,这也是保护别人等于保护自己的道理。

    三、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以《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有关法规、法令为准绳,来实施批评和训戒,所以我们要熟悉《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有关法规、法令的内容,不时学习,翻翻看看,做到心中有底。很多时候问题不是出在该不该批评上,而是出在师生之间是否良好沟通上,当我们一遇到学生有问题时,不管事情的缘由,总是以教师的权威,以大人的权威,先把学生叫来教训一通,而不是先问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没有给学生阐述理由的机会,这样容易使学生与教师处于一种对立的状态,使得师生间的关系恶化,使我们的形象大大受损,也使学校的教育质量大打折扣。所以,晓之以理很重要,也就是疏导而不是阻导的重要性,学生犯错误、违纪时,本身已有畏惧,加上你不分青红皂白的教训,是很难服人的,应先问清事情发生的过程,再以《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有关规定,帮助学生分清事理,此时,给予严厉的批评、惩戒,学生应该会口服心服的。再有是交流,例如:原202班,李旭峰老师当班主任,当时,李文峰、骆满堂老师有点让班里的学生误解,甚而抵触的情绪,班主任知道、了解了这种情况后,利用当时本班一个男生生病,发动班里的老师与学生捐款后的一次主题班会,叫李文峰、骆满堂老师参加本次班会,李旭峰老师在班会上,挖掘文峰、满堂等老师对班里学生关心、关爱的事例,向学生宣传,让学生亲身体会老师对他们的关爱。通过交流、沟通,一下就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变了学生对他们的误解,使师生关系进一步融洽和谐起来,胜过了老师本身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因此,单靠老师自己的说教、宣传,学生可能会觉得你是在吹牛,而听不进去。所以,间接的宣传、说教效果就不一样,希望大家互相发现闪光点,并向学生宣传。

    四、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因人而异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研究员认为:批评是把双刃剑,是一种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必须因人而异,适度,越要批评越要尊重。批评只能批评过失,而不能损尊严。没有尊重的批评是强力征服,没有尊重的批评导致的恶果是被批评者口服而心不服,甚至会激起内心的怨恨,产生更强烈的逆反心理,对立状态。现在的中学生意志薄弱,经不起经常受批评。因此,批评学生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应注意根据受批评者的性格因素进行批评。只有基于尊重的批评,才是学生所接受的批评。青少年是发展中的人,其偶尔犯错也是正常的,是情理之中的事。错了就该批评,这无非议,不言而喻,批评的根本目的,不是使被批评者被迫就范,不是强力征服,而是促使学生向善、向上,更好地发展自己,使其对自己的过失有足够的认识,让学生对自己的过失负责,而承担后果。

    五、批评后别忘了安慰

    对一些学生重复犯错误或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时,我们的批评往往言词可能很激烈,情绪可能很激烈,这会影响学生的认真反省。有的人认为对学生批评了,学生就会由此改正,一方面教师可能因此会形成对批评的依赖,另一方面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但并不知道该如何改正,有可能还会再犯类似的问题,使得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此,在批评后,一定要再和学生在无他人在情景下谈谈心,充满真情地吧关怀送给学生,促进学生反省,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给学生发展的方向。

   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吧,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宽容。

编辑:林剑飞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福建省莆田砺成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福建省莆田砺成中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