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王旭明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真语文”?
2015年04月09日 10:33:09 访问量:212次
2014年7月中旬,一位从浙江远道来石家庄参加王旭明同志召集的“真语文”课堂大赛的语文特级教师,在活动结束后专门绕道北京见我。谈到这次远行,有机会亲自领教王旭明的“真语文”,他有点激愤,也有些感慨。此前我约略听说过“真语文”,也有意拜读王旭明的博客,但是至今没有搞清楚“真语文”究竟是啥观点。既然这位仁兄与王旭明近距离接触,亲口吃到了李子,一定会让我茅塞顿开。我请他一句话概述“真语文”,他挠头半天,说:大概就是让语文重新回到工具性上来,放弃人文性。所谓回归本真,就是不希望语文承载思想、情感、道德教化等等人文性的东西。有一篇网文,说王旭明说他“是一个捍卫常识的人”,一个把语文带回正确道路上的人。王旭明反观现在全国的语文教育,石破天惊,说语文教育已经步入歧途,积重难返,几十年来,千千万万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在用错误的方法教授错误的语文,贻害了万万千千的中国少年…… 这位多年来提倡文学教育,提倡在语文中关注思想、情感、品德和审美的语文特级教师,冒了酷暑,跑了几千里,最后笑着说:他请我来捧场,实际上是请错了人,他可能只看到我在江浙一带的名气,并没有认真了解我的观点。其实我是提倡文学教育的,在小学阶段,民间歌谣在内的民间文学教育,是语文课的重点,也是语文教育的重点。在我看来,“纯粹的”“干净的”语文(真语文),并不存在。在没有学校教育的漫长的封建时代,人们正是通过民间文学实现了心灵的塑造,让华夏民族成为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民族。在石家庄的这个活动上,我讲了一堂民间歌谣的小学语文课,他用两节课的时间给与会老师们“消毒”,他不高兴,我也不开心。总之这趟石家庄之旅,让人扫兴…… 我与这位江浙名师心有戚戚然。我觉得,语文既是工具也是内容,不承载思想道德审美的语文并不存在。如果把语文回归到“真语文”,回归到所谓的“纯粹的语文”,把语文变成抽象的字、词、句、篇章和段落,而这些东西还不能有任何可能给人启迪、发人思考、给人愉悦、让人感动的“教化”。哈哈,作为语文出版社的社长,他有权利推销自己的产品。但是,他把错误的东西兜售给辛勤劳动的一线教师,误人子弟,浪费时间。我原来在中等师范学校教书,“语文”是细化为《语文基础知识》与《文选与写作》两门独立的课程。王旭明的观点,似乎有点让“语文”回到《语文基础知识》上来的意思,“文选和写作”搁置不提。中师语文课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至少人家明白语文的两大部分。这个语文出版社的社长,为啥就把一半当全部,给他半个苹果,就坚信世界上所有的苹果是半圆体。王旭明同志似乎想把语文回到古代的“小学”上来。古代“小学”只是工具基础,但是“小学”之后是“大学”,这是两个求学的阶段,也不是截然划分的,在真正的实践中,从来没有谁能够把二者分开,成为虚幻的纯语文,或者纯文字。江苏的语文特级教师殷俊生说,一种说法就是语言文学,纯语文知识的传授,王旭明的“真语文”反对有意义的语文,让语文回归语文本身。让语文回归语文本身,语文本身又是什么呢,他没有告诉我们。但常识告诉我们,语文应该包括语文知识、语文情感、语文能力,语文就是让大家知道母语意义上的语音与词语,及母语承载的文字意义上的思想艺术。我们可以提一个词:语文素养。绝对不可能把语文变成抽离了思想、情感和意义的字词句。而数学,是以特有的数字符号来表述对世界的认知,与语文表达世界的方式就有区别。文学是人学,语文也是人学。人类之外没有动物有这个本事。而人是有思想情感道德伦理审美的。语文不可能抽象存在。语文当然是语言文字,也是语言文学,不同的人出于不同的目的需要,强调其不同侧面。目前强调人文性,也正是时代的需要。过去强调工具性,一样是时代的需要。 我看王旭明的发言,感觉是观点与论证两张皮。他反对的官场语文,恰恰是他反对的不投入情感、思想、意义的语文;他羡慕的法兰克福书展上外国同行发言的生动,具体,有事例,有色彩,恰恰是他所看不上的不“真”的语文。总之,这个喜欢把他前一个工作“教育部发言人”当作头衔的王旭明绕了很大的圈子,还是没有说明白他想要什么样的“语文”。“我希望我死后墓碑上面刻着这里埋着一个尊重常识的人”,这样的自我标榜,耸人听闻,倒是适合媒体转载。王旭明自己的语文实践,正好成为他的观点的反例。这种提出口号,疯狂炒作,以偏概全、妄下断语的网络语文,在他这里运用得娴熟自如。可惜这些都不是“真语文”,而是有思想、有情感,还有价值倾向的“人文”的语文,大家一直乐此不疲的常规语文。 河南语文老师刘广文说,语文一方面安放灵魂,一方面安身立命。很难想像,语文剔除了文本的內涵和情感之后剩下什么?一堆豆渣吗?现在的某些专家,意见领袖,他们发表意见,关注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他们自身的意见,吸引眼球,求出名,求关注而已。王旭明真正的系统的研究过语文教育么?语文一方面安放灵魂,一方面安身立命。 这些年来,骂教育成为高烧不退的热点话题,而骂语文教育,尤其是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更是热中的焦点。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的课程,这是多年来被实践证明了也被古今中外无数教育家提倡的“金科玉律”,如今被人为的撕裂开来,自己批驳着玩耍。今天站在这边批另一边,明天站在另一边批这一边,实在无聊的很。因为骂语文而成名的名人,可以列举一个加强排的名单了。这些高高在上的大人先生们,被一个“为教改而教改”的病态思维定式所操纵,每天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折磨受苦受难的一线教师,哎哎。我方唱罢你登场,长江后浪推前浪。主掌语文教材出版一方重镇的王旭明同志,终于也胸前挂着“教育部前发言人”和“语文出版社社长”两大招牌披挂上阵了,这里搞活动,那里搞比赛,倡导莫名其妙的“真语文”。号称自从2012年找到“真语文”救命稻草,两年来殚精竭虑、孜孜不倦,把相关活动越来越有影响力,越来越多的人集合在这面旗帜下来了。语文终于可以抽象的、自在的存在了,可以在空中,在云端,唯独不在人群里。这有意思吗?
编辑:林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