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博客 > 为什么有的人总习惯于拒绝别人的好意?

为什么有的人总习惯于拒绝别人的好意?

2015年04月21日 20:47:50 访问量:480
    

为什么有的人总习惯于拒绝别人的好意?

文|Tfifthe


有的人面对别人的好意帮助时总是习惯拒绝,即使他真的需要或是想要接受,但是下意识的选择拒绝,这是什么心理呢


真是一个好问题。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帮助别人不仅仅是一种行为,人们总是可以从别人的帮助的行为解读出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潜台词使人们拒绝这些帮助,哪怕这些帮助是他们需要的。


潜台词一:帮助我是不是有所图。

几乎每一个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没有免费的午餐(其实早餐和晚餐也没有)。你的好意在别人眼中不一定是好意,有时就会想:今天给我的帮助可能就是你利用我的第一步,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中,信任危机已经成了一个大问题。骗信任,骗感情,骗同情,记得《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那个叔叔用了几瓶可乐把小孩子骗到暗地弄瞎眼,这些社会现象是人们不断揣测对方邪恶用心以保护自己的催化剂,人们越来越会保护自己了,但是也越来越没安全感了。


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会习惯性的找别人帮助自己的理由,问问自己:“为什么?”找不出来不要紧,反正已经预设了对方有所图的立场,人们会认为“不是没有,是我看不出来”。


潜台词二:接受了帮助,我欠你的,可我不想欠别人。

“社会性互惠规范”使人们约定俗成的社会规范之一,人们的帮助行为应该是相互的,一个人不懂得知恩图报,人们都会亲切的称其为白眼狼。甚至社会交换理论也指出,接受别人的帮助也是有心理成本的,就是我们会对别人产生亏欠感。


对他人的亏欠感意味着我们的关系可能是不对等的,有的人会尽可能再去帮助别人,使得自己再次恢复心理平衡;而有的人,认为接受帮助破坏了自己的自由需求,认为帮助行为使得自己以后的选择变得不自由,君不见中国送礼的一大堆,更多的时候交换的不是礼物,而是人情。欠别人人情,法官可能会误判,警察可能会松手,老师可能会偏心。


在心理学家布林提出的抗拒理论中,人们逃避接受帮助是为了以后自己能够follow my heart,他们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自己干不了那就不干,接受别人的帮助会让自己受到无形力量的干扰,拒绝帮助就是对破坏自己自由的一种对抗。


潜台词三:我是不是一个无能的人。

当别人对自己提供自己帮助时,人们会不自觉的进行归因。在某些情境下,自尊心强的人会把原因归于自己能力上面,接受别人的帮助意味着自己的能力有缺失。


想起来读高中的时候,同桌有的题不会做也不愿意问同学,甚至别人主动为他讲解,他都会笑着拒绝。后来我才明白他这样做的心理因素。


在行动者与观察者之间,人们总是有一种把行动的原因归咎于行动者责任的倾向,不是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而是别人的帮助对我们而言是一个不利的信息,无论是外部的评价还是自己内心的感知,似乎是对我们本身价值的一种否认和贬低,所以在对自己能力的高期望下,根本不会去接受别人的帮助。


任何行为都不仅仅是一个行为,一个行为包含的信息是十分巨大的,而这些信息一旦被表达,可能就会被人解读成为另外一副样子。

编辑:林剑飞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福建省莆田砺成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福建省莆田砺成中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