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博客 > 转:辛词中的“移情”与“无理而妙”

转:辛词中的“移情”与“无理而妙”

2015年04月10日 10:48:40 访问量:420
    诗歌是抒情的艺术,为了表达感情,诗人可以说把一切抒情手段都用尽了。辛弃疾的词,表达的是细腻而丰富的感情,运用的手段最突出的是用典,其次便是移情无理而妙。现在结合他的《满江红》来谈谈他对移情无理而妙的运用。

《满江红》内容如下: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如雪。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移情”指的是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特性,这样的手法叫做移情。运用移情,首先将主观的感情移到事物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能更好地表达人的强烈感情。

这首词的上片表达伤春愁绪。词人辛弃疾痛惜江南之春的不久长,他的这种感伤春天的心理外化为这样的物象:“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因为春姑娘就要回去了,预感到春的短暂,乳燕飞得没有兴致,其翱翔之力“弱”了下来;自在的流莺,歌声不畅,它们的啼音听起来有“怯”的感觉。

这样理解简单了些,因为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辛弃疾怎么会有如此小儿女的伤春感怀。我们必须明白,伤春的内心还是因为伤时伤国。对于一个政治理想落空、在现实生活中屡受挫折的人来说,“春归”象征着的是希望破灭!

要读懂这首词,读懂辛弃疾,就应该明白他在“燕”和“莺”身上移注了怎样的感情,还要明白这感情背后的感情。

“无理而妙”是古诗所用的表现手法,“无理”指诗人在诗中进行有悖情理、事理、物理的意象描写与情感表达,而“妙”指我们在品味这些有悖情理、事理、物理的意象描写与情感表达时产生了审美快感。

在这首词里,“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就属于无理之语。

辛弃疾好似在对空呼喊道:千愁万恨,都是你春天给引出来的;如今你自个儿走得利索,却把愁留给人不管了,你可知我已经愁肠千结,无法解开!这一串怨春之语,可谓无理之极,然而有情之极,“肠千结”三字,尤能夸张地表达出词人抑郁不堪的烦乱心绪。

春有什么过错呢?春来春去,是极正常的自然现象。词人辛弃疾之所以这样写,这样说,实际上是想委婉地道出内心无限的愁和恨。所以詞的下片有“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原来词人内心所郁积的,并不是春花秋月的哀愁,而是怀念家山的深沉悲痛。词人登高楼而远望家乡,无奈千重万叠的春山遮断了双眼,茫茫无边的烟波阻隔了归路。这春山、这烟波,象征祖国的分裂,象征政局的险恶,象征词人执着追求的抗金恢复大业所遇到的无数艰难险阻!词人内心还有“恨,这决非一般文人士大夫风花雪月的小恨,而是深沉悲痛的家国大恨;词人为雪此大恨而奋斗,响应却寥寥无几,此恨几乎无处可以倾诉。这样道来,让我们对辛弃疾这位爱国志士有家难归的痛楚有了深切的感受与体会。

这首词算是辛弃疾的政治抒情词,就表达方式而言,采用的不是直接抒情的方式,而是采用曲达的手法。所谓曲达,是指心里有急切想说的话,但考虑到自己处境险恶,不敢将心中所想原原本本地畅快淋漓地说出来,而是凭借花鸟山水来含蓄委婉地抒发自己的忧愤。而“移情”和无理而妙就是他曲达所用的手法。

编辑:林剑飞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福建省莆田砺成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福建省莆田砺成中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