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博客 > 你的心理按钮在哪里?

你的心理按钮在哪里?

2015年05月28日 08:21:58 访问量:953
        

你的心理按钮是什么?

文|meiya(自由撰稿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某一天清晨,我在路边排队买煎饼,排在我前面的是一名穿着校服的小学生,他原本安安静静地排着队,忽然侧过身,朝着马路对面喊某人的名字,我顺着他喊话的方向看去,马路对面是另一名穿着跟他一样校服的小学生。应该是他的同学吧。但是这位同学似乎没有听到他的呼喊,自顾自地往前走,然后消失在路的转弯处。


“距离太远了,他没听见。”我对着站在前面的学生脱口而出这句话,对方没有回应我,买好煎饼就走了,我有一丝尴尬,但是并不强烈,取代尴尬感的则是一份好奇:我为什么会对他说那样的话呢?我当时什么感觉?


自我分析下来,原因是我认为这个男孩会因为他的同学没理会自己而沮丧、失落、难过。我对他说“距离太远了,他没听见”这话是想安慰他。但我想安慰的对象真的是眼前的这位小学生吗?不,而是我自己,那个我内在受伤的小孩。从小到大我都害怕的事情之一便是:我与别人打招呼,别人不理我,或者别人同我打招呼我没听见,对方以为我故意不理他。如果我像前面提到的这位小学生一样同别人打招呼,无论对方听没听见,如果他没有理会我,我就会感觉很受伤,认为对方是故意不理我的(啊,我好玻璃心)。反之,别人和我打招呼我没有回应,事后对方问我:我那天叫你,你怎么没理我啊?我会害怕和紧张得要命,怕他误会我故意不理他,所以会拼命摆手,赶忙解释:不好意思啊,你是什么时候同我打招呼的?我那时候没有听见,你不要误会啊!


“别人不理会我”和“别人误会我故意不理他”这就是我的心理按钮。认识到这一点后,我轻松和清明许多,也可以用这个发现解释自己的很多行为。比如我在豆瓣上通过邮件进行情感问答,如果有人因为我没有回复他的邮件,不停地发邮件来追问我:你怎么不回我邮件呢?你怎么不理我呢?我会很焦灼,觉得“对方怎么这样啊,我可是免费给你解答的,但是我也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不能24小时就回你邮件啊?” 相比愤怒的情绪,我反而更多的是有一种受伤的感觉,一种不被理解的委屈。


在人际关系中,如果我们常会莫名其妙地被别人“激怒”,然后怒气冲冲,小题大做,很有可能是别人恰好按到了我们的心理按钮。


心理按钮是在成长过程中,被设定在自己内心的“心理程序”。别人说了某句话或做了某件事时就好像按了我们的 “心理按钮”,然后快速启动这个“心理程序”,经过了自己心中程序自行的解释与处理,我们会产生了某些情绪或行为反应,通常这些情绪和行为反应都是比较负面的,我们会感觉自己被人激怒了或者被别人伤害了。


我有个男性友人,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但身高低于170。有一回朋友聚会,谈话的过程中,某个女性说自己择偶的要求之一是对方身高超过175,因为她的身高是165,不想自己穿上高跟鞋后,对方看起来比自己矮。这原本是很正常的想法,没想到我的这个男性朋友眉头紧锁,立刻愤怒的大声质问这位女士:身高不超过175就没资格成为好伴侣吗?你这是偏见,偏见,知道吗?当时大家都惊呆了。后来,他也觉得很不好意思,但是当时的他是真的很愤怒,而且难以控制。他说的那些话完全是他自己的解读,对方并没有表达“身高不超过175就没资格成为好伴侣”这一观点。不过,我能够理解他为什么会有这样反应。他在上学和恋爱问题上,他都曾因为身高问题遇到一些挫折,被同学取笑,被喜欢的女生拒绝。因此,尽管事业上发展很顺利,但是“个子矮”却是他的心理按钮。如果别人笑他个子矮,或者别人一不小心按到有关“个子矮”的心理按钮时,他就容易愤怒 ,难以控制自己的脾气。


在亲密关系中,心理按钮很容易被发现,也很容易破坏彼此的关系。有时,我们会因为对方无意间的一句话,一个表情或者一个行为就使自己暴跳如雷、怒不可遏。这多半是因为TA摁到我们的心理按钮,也许TA的言行勾起了我们童年或者成长过程中的痛苦经历与情绪。


有个女友,如果看到老公下班后或者周末休息在家,坐在客厅里一边看电视一边打瞌睡,她就难以忍受,尤其是看到对方打着瞌睡,头一点一点的样子,她便勃然大怒,恨不得拿把刀把老公劈了。原来她小的时候,父亲经常失业,而且还很懒惰,失业也不去找工作,整天窝在家里无所事事,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和睡觉,也不做家务,有的时候还骂母亲烧的饭难吃。家里的经济来源基本上依靠她的母亲,生活条件也不好,所以她的母亲很辛苦,经常教育她,做人要勤奋、要努力,不努力打拼就一辈子受苦。每当她看到丈夫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打着瞌睡的样子,就激起她对父亲的不满和愤怒以及对贫困生活的焦虑和恐惧,仿佛童年痛苦的经历再次在她身上上演。因此,在最初的时候,她和老公常常因此事吵架。


举个我男朋友的例子,他最痛恨我说他“没用”或者“软弱”之类的话。我偶尔无心的一句“你没用”就会激发起他强烈的情绪,然后使他陷入低落和受伤的情绪之中。这个按钮会扩大化,凡是涉及到“没用”之类的主题都会令他很不舒服。有一次,我对他说:“你好像不会拒绝别人的不合理要求啊。”他会解读为我在指责他没用,他性格软弱。他这么解读是因为他有个“我没用”的心理按钮。男友在上幼儿园和小学时,因比同班的孩子年龄小,人长得又瘦又矮,会受到同学的欺负,跟同学打架也打不赢,找大人说理和帮忙,大人不仅不帮忙还会嘲笑他没用。我无意间说了一句:“你真没用”,就像踩到他内心的地雷,在他内心上炸了一个大坑。在情绪上,他似乎又重新经历了童年被同伴欺负,被大人嘲讽的痛苦。


每个人的心理按钮都很独特。你的心理按钮并不是别人的心理按钮。有的时候让你暴跳如雷的一句话或者一个行为在别人那里完全就不是个事。比如我怕别人不理我,或者误会我故意不理会他。我的男友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问题。有的时候我对他说:我不理你了。他会说:那我理你啊。我指责他:你怎么不理我。他也会很耐心地解释。相反,如果他对我说:你真没用。我则会笑着说:所以才需要你啊。我从小就在同伴、老师和大人的肯定中长大,“你真没用”不是我的心理按钮,无法启动我的心理程序,所以无论对方怎么笑我没用,都无法使我生气。


看到这里,很多人都会明白,并不是别人令我们生气、愤怒、不舒服,而是我们自己心理有按钮,我们的负面情绪和痛苦常常与别人无关,别人只不过是无意间按了这个按钮。还是那句话: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有的人心理有很多按钮,别人走过来一下就按到他的一个心理按钮,别人走过去一下又按到他的另一个按钮,他的内心就像地雷阵,常常处在红灯警报呜呜响的状态里,生气、愤怒、受伤等负面情绪也常出现。而有的人心理按钮则很少,因此在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中就更少雷区,更少摩擦,关系更轻松和谐。


首先要明白是,并不是别人故意令我们不爽和生气,而是我们心理有没有填补的洞和坑,有没有抚平的伤口,在隐隐作痛。我们真正生气的对象也不是那个人。按照心理学家黄维仁博士的话说:我不是对你生气,我是“对我心中所经验到的(或我眼中所看到的)你”生气。


其次也要明白,我们不能指望和强求别人不按我们的心理按钮,我们无法控制和改变他人的言行,也无法命令别人说,你不许让我难受。就算我们这么要求,别人也做不到百分百配合我们。更不要把过错推给父母,怪罪父母或者在过去曾伤害我们的人,这么做无济于事,只会浪费自己的精力,错过成长的机会。你要做的永远是改变自己,更改自己的心理程序,减少自己的心理按钮,为自己的幸福和快乐负责。另外,在人际互动中,如果我们仅仅说了某句平常的话就激怒对方,并不代表TA真的对我们生气,而是TA有一份内在的伤痛没有治愈,我们按到了TA的心理按钮。一个人心理按钮的背后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成长创伤。看到这一点,会让我们多一份对人的体谅、理解和宽容。


每个人的心理按钮都不同。有的人怕不公平,有的人怕被冤枉,有的人怕被冷落,有的人怕被别人讲自己没用,还有的人害怕不被爱……你的心理按钮是什么呢?你的心里又有多少按钮呢?这些按钮是不是别人不能触碰的呢?如果有人碰了你就急,就痛苦,就浑身不舒服?


如果你因为别人无意间的言行而被激怒,先去察觉:我的内心发生了什么?是什么勾动了我内心的痛苦?这个痛苦从何而来?去看见和拥抱自己内在那个受伤的小孩。很多时候,我们一旦看见自己的心理按钮,治愈模式就自动开启了。当我看见自己原来一直害怕别人不理会我,我就开始变得不那么害怕别人不理会我了。当又有那种不好的感觉时,我会进行内心对话,会安慰自己:人家不是故意不理你的,这一点你很清楚,不然你去跟对方核对一下好了?然后我鼓起勇气问对方:你是不是不理我?得到的答案往往证实我的感觉错了。经过几次这样的更新程序后,我害怕别人不理我的心理按钮就被撤销了。如果你有心理按钮,也可以这样先觉察,后更新程序。


你可以通过系统脱敏的方式,就是直面它,反复地按动它,让它失灵不再起反应。你越不触碰它,一旦触碰,它的反应和带来的伤害就越大,当你越敢于去直面它时,它的破坏性就降低了,失灵了。当你越害怕时,其实就是你越要面对和穿透时。直面它,你会发现它其实并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可怕。我们就是依靠这样不断地自我修炼,然后变得更成熟,更圆满,更自在。


作者简介:meiya,畅销书作者,书评人,自由撰稿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已出版《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慢慢来,让灵魂跟上来》《他爱的是玫瑰,而你是蔷薇》《你值得拥有最好的一切》等畅销作品。】

(本文选自《心理杂志》)


延伸阅读:

你的心理按钮在哪里?

文|邵长青(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5年,擅长婚姻辅导、青少年成长问题咨询、公益讲座、企事业团体拓展培训,一如既往地喜欢自己的专业,很享受和伙伴们一起成长。)


第八期太阳雨公益心理沙龙因为有李玲的认真准备而顺利举办,29位朋友参加了沙龙,善国苑小学的校园绿化好、规划整齐、视野开阔,早晨的太阳有一点灼人,但大家在操场上还是玩得很投入、很尽兴,大家比较放松,试着更进一步打开自己的感觉通道,首先是尽量地做自己,体悟自己的感受;然后保持开放,不加评判地倾听其他人的分享。


一、以五步曲热场并分享感悟。


多数朋友可以真诚地、投入地打开自己,有丰富细腻的体验和发现,个别人在个别环节上有些被心理学理论所困,被道德判断所困,不太容易做到开放、倾听、价值中立。


游戏中的新感悟:人是需要有目标的,但是过于关注目标,认定自己必须成功时,身边的同伴就是对手,追求成功的路途就觉得艰辛漫长,人的感受就有更多焦虑和挫败感,给自己很大的压力;如果关注成长的过程,身边的同伴就是支持,就能够享受路途上的收获与充实,人的感受就是充满不同的乐趣,我们不是为了什么高远的目标而忙碌,就是享受工作、学习与生活本身带来的幸福体验。


二、话题分享:觉察你的心理按钮,安抚早年的自己。


心理按钮是个性化的,指一个人最敏感的、最在乎的、最不愿意让别人提起的话题,一旦被触发,会有过度的情绪反应。心理按钮的多少影响个体在人际关系中的敏感度,心理创伤或早年信念的强烈程度,影响按钮的灵敏度,即被触动时的痛苦水平与情绪化反应水平。


人人都有自己的心理按钮,童年经历过的一些非常强烈、痛苦的经验感受,往往使当事人在潜意识中产生“内在誓言”,在人生的某种处境下保护自己,只是当人生环境改变时,没有及时调整应对模式,“内在誓言”变成了人际关系的阻碍,伤害了自己和身边的人。


找到你的心理按钮,描述过程可以触发当时的感受,释放当时压抑的情绪,觉察自己早年未完成的心愿,告诉自己,那时候我年纪小,是自我中心的,不理解当时事件的意义,也主动承担了一些自己不必承担的责任,要放下那份负不起的责任,倾听当年自己的心声,安抚当年那个小小的我。


我们在潜意识中习惯与某些人发生深度的情绪互动,是想疗愈过去的心理创伤,弥补过去的遗憾,满足童年时自己特别渴望却未能满足的心理需求。


然后,我现在成年了,处境改变了,要学习为自己的感受和情绪负责,认真完成当年的心愿,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划清人际边界,我不必为完成任何人的心愿而委屈自己,任何人也没有义务委屈自己而完成我的心愿,越有爱就越有力量放手。


人人都有创伤,我们不能够治愈谁,改变是一扇只能从里面打开的门。如果你及时放开孩子的手,可以增强孩子身心的内在力量,提高孩子的免疫力,你也不必依赖于孩子对你的依赖,这样可以降低彼此的焦虑,让孩子经历他的经历,没有哪种经历是完美的,但所有的经历都可以让孩子从中获得成长。


最大的伤害是千方百计保护孩子不要走弯路,那几乎等于砍断了孩子的手脚,你作为他的拐棍而疲惫、焦虑,他则变成极易摔倒、多恐惧、多抱怨的人。


孩子小的时候抱紧他、陪伴他、倾听他,然后慢慢拉开距离,让孩子去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你可以远远地欣赏他的身影,如果他愿意告诉你什么,那你听着就行了,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事情。


我们不要求世界公平,宽恕他人的无知和局限,当你觉得受伤的时候,不意味着别人故意要伤害你,不把创伤当作不肯改变的借口,宽恕他人的同时也把自己从创伤心境中解放出来了。


放下伤心、抱怨和无助感,重新评价当时的事件,你会发现那个处境也让你成长了,毕竟你活过来了,还一点点突破重围,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来,真是越难的处境下活过来的生命越结实。


现在,你的宁静与和谐掌握在自己手中,与他人无关。

编辑:林剑飞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福建省莆田砺成中学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福建省莆田砺成中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