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摘"理论和"四分"教学模式是著名语文教学改革家张富创立的教学体系,又称"张富教学法"。"跳摘"理论是"让学生都跳起来摘果实"的浓缩语。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是对制定语文教学目标的过程进行新的界定、整合。张富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制定的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学习目标称为"跳摘目标",把学生达标学习称为摘果实。他认为,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在一个层面上,这对于程度参差不齐的学生来说,形成了"站摘"、"跳摘"、"蹲摘"果实的现象。他说:"如果把学习比作摘果实,站着摘,按部就班,使出一般力气,形成发展中稍有进展的中常时段;跳起来摘,尽心竭力,使出的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最佳结合而产生的超常潜在能力,形成发展中潜能释放的全好时段;蹲着摘,消极应付,使出的只是局部能力,形成发展中徒劳无益的低差时段。"其次,是正确理解班级"优生"、"差生"的辩证关系。张富认为,作为一个教学班级,优生、差生都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优等生如果长期"蹲摘",就有可能成为差生;相反,差生如果经常"跳摘",就可能转化为优等生。这种转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长期积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同时,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差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存在时优时差的情况。张富由此得出结论:班分优中差生,人有好中差时;优中差生相距百里,好中差生仅差一步。第三,是指导每个学生制定自己的"跳摘"目标。
如果说张富的跳摘理论是他长期坚持教学改革,取得丰硕成果,最终自成一家的基石,那么"四分"教学模式则是他在"跳摘"理论基础上创建的课程教学体系。"四分"包括分评价级,即班分六级,划定优中差生的基准底线,以作为他们各自的"起跑线",教师指导他们分别制定"跳摘"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同级相比,一分为三,鼓励跳摘,督促蹲摘,以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分组结对,张富在班级建立了班、组、对、个人四位一体的互帮互学网络体系,在这个网络体系中,优差搭配,同桌结对,两桌一组,以优带差,能者为师,使教的作用由点到面,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分学课和习课,一篇课文,先经过学课,再多次经过习课,形成"学而时习"循序渐进的良性循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和"习"的潜能;分读(自读)、做(做笔记)、比(形成竞争意识)、改(修改读书笔记)四步,以提高学生的跳摘能力,进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跳摘"理论和"四分"教学模式,展现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令人耳目一新,充分体现了当代语文教学的主旋律。
二、"跳摘"理论和"四分"教学模式的特质
1.教育理论通俗化、形象化。张富提出的跳摘理论,寓哲理于形象之中,易于理解和阐发,这对于广大语文教师来说,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让学生都跳起来摘果实"言简意明,"都"不是"一个"或"一部分",而是全体学生"跳起来""摘果实",蕴意明朗。整个句子逻辑性强,既具有很强的启迪作用,又生动风趣,令人深思。
2.课堂类型的层递性、科学性。"学课"和"习课"的划分,学课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习课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是"习",学而时习之,既体现了先学后习,一学多习,循序渐进的层递性,又符合学习心理规律和记忆规律,因此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3.教学组织的网络性和互助性。"分组结对"教学组织模式,将班级划分成网络模式,"两桌四人"组成经过调配的强弱、优差结合体,使每个学生时时处在比学赶帮的竞争状态,这种组织形式显然能促进每一个学生认真学习,"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必然落到实处。分组结对的教学组织网络模式与我国传统的班级坐次排列方阵相适应,具有很大的推广和借鉴价值。
4.与分组结对相适应的教师多题连问和学生的多题连答,是张富教学法区别于传统教学的特点之一。它与读、做、比、改相辅相成,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链",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教学,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力度,又培养了他们听、说、读、写、思的能力。
5.学习目标的个性化。"让学生都跳起来摘果实"有三个方面的含义: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准线制定经过努力能达到的目标;制定"跳摘"措施(四分);通过读、做、比、改实现"跳摘"目标。由此看出,学生是"个体"学习目标的直接制定者,教师只负责制定施教于全体学生的总目标,至于每个学生的跳摘目标,是通过教学管理机制(主要是分评价级和达标反馈)激励学生来制定。相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是学习目标制定的指导者和参与者。这种跳摘目标必然是有差异性和个性化的,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具有针对性,即是学生学习进步的动力,也是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基础。再加上"同级相比,一分为三,鼓励跳摘,督促蹲摘"的形成性评价措施,这就给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供了保证。
三、"跳摘"理论和四分教学模式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主旋律
当前,语文教学的主旋律就是弘扬《语文课程标准》精神,贯彻新课标蕴涵的全新的教育理念。其主要精神就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张富的跳摘理论和"四分"教学模式,对弘扬语文教学的主旋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价值。
1."跳摘"理论实现了教学管理和学习方式的优化,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张富的跳摘理论核心是指导班级每位同学依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制定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学习目标,促使学生了解自我,超越昨天。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同级相比,一分为三,鼓励跳摘,督促蹲摘"的管理机制,充分显示了因人施教的特点,并且使因人施教具体化。因人施教,把学生推向主人的地位,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正是语文教育主旋律之一。
2.寓问于教和连问连答体现了学习内容和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优化。与传统教学中一问一答相比,多题连问和多题连答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训练了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如在《荔枝蜜》的教学中,老师在学课上连续提出五个问题,在习课中连续提出九个问题,并拟了三道作文题目:《我也爱上了蜜蜂》,要求学生转换角度,从课文内扩展到课文外,写一篇记叙文;《蜜蜂》,根据课文中有关蜜蜂的生活习性和自己掌握的有关材料,写一篇说明文;《谈奉献》,要求学生以蜜蜂为人类酿造最甜的蜜为内容,写一篇议论文。总之,要求学生运用教材里的知识、写作方法,对周围的事物进行描写、说明、议论,引导学生走出课文。多题连问,既有语句的品味欣赏,也有课文思想情感、精神品质的内容。学生通过多题连答,达到了"过目入耳能掌握,出口下笔可成章"的目标。除此之外,还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联想力和想像能力。
3.学课和习课体现了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传统语文教学在教学形式上一般分为教读课和自读课。这种课型的划分,两者之间缺乏内在的必然联系,程序不够明确,而学课和习课的划分,不但两者内在联系密切,而且程序明确。两者既有区别,又有明确的分工。对于一篇课文,先经学课学习知识,再经习课巩固提高。从层次模式上来看,顺应了"学而时习之"和"温故而知新"的学习规律,实现了从学课到习课循序渐进的过渡。一学多习,循环往复,从而实现语文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的螺旋式上升,达到了教学模式的优化。
4.读、做、比、改实现了听说读写能力同步提高方式的优化。语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核心使命就是使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它包括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其中掌握语文知识是前提,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提高。"熟练"是一个"度"的要求。当然语文的学习单单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但是,课堂教学毕竟是语文学习的主要阵地。当前社会各界对语文教学有诸多微词和不满,主要是由于听、说、读、写能力不能同步提高所致。张富的"读、做、比、改"和其他教学管理机制的有机结合,基本实现了语文能力的同步提高,即"过目入耳能掌握,出口下笔可成章"。
5.四位一体的学习网络模式实现了转变差生方式的优化。转变差生,对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张富四位一体的教学管理网络和"同级相比,一分为三,鼓励跳摘,督促蹲摘"的管理措施,探索出了一条转变差生的切实可行的途径,实现了转变差生方法的优化,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打下了基础。
四、张富教学体系的不足
张富教学法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主旋律,并不说明这个教学体系没有缺陷,不需要发展和完善。只要我们认真研究"跳摘"理论和四分教学模式,就可以发现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实验和改进。例如:张富教学法侧重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对课外语文学习资源的研究和利用就不足。《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学科是一门与社会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学习语文仅仅依靠课堂教学远远不够,只有把课堂教学和向社会学习语文结合起来,把学习语文和学做人结合起来,走大语文教学之路,才是语文教学真正成功之路。从这个方面看,张富教学法仍需要不断完善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