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念”是教刚刚入道的僧人领悟“尘世之事多妄念”的,要求修行者盘膝坐定,无论内心里起了一个什么样的念头,都要咬定了这个念头一路不放松地追问下去。比如心中想到一幅画,便要咬定了追问,画是什么,有了答案,再接着继续追问下去,如此追问到三十个问题开外,通常心便会自己安定下来,什么事情也都能看得开了。
实际上,人都活在一念未平一念又起的飘摇心绪中。起心转念不过是须臾的事儿,此念与彼念的生灭也如电光火石般迅捷。
贾平凹先生在小说《古炉》中讲到一个叫善人的修行者。善人在寺庙修行,忽然天降无妄之灾。一伙盗贼莫名其妙的指认他是他们的同伙,于是,善人招来一通酷刑。回到寺庙后,他伤心欲绝,觉得勤于修行也难得清净。后来师傅要求他闭门静思,他想起了之前自己的种种,记起自己做伙房僧时赶驴车下山买菜,经常会无故鞭挞那头毛驴。忽然间,他开悟了。
善人意识到:“凡是遇事抱屈的,是不明白因果!”于是,他更加勤奋的修行,最终成为有道行的人。
善人的顿悟从某种程度上讲带有宿命论的色彩,实际上,于每个人而言,起善念并不是特别困难的事儿。难的是善念自心头起时能够及时起身力行。小说中,善人的起身而行就是在古炉村为人说病,类似于今天的传教。虽然于古炉村的村民而言,收效甚微,但已经是勉力向善了。
世间人,能自然生发善念者不多,能在善念起时主动起身力行的更是少之又少。
之前,我们身边有个亲切的红十字会,每年有个慈善一日捐活动。或者义务献血的车就在近旁。后来,莫名其妙的出了个郭美美,瞬间让我们有了爱心被狗叼去的感觉。再后来网上冒出某血站用爱心人士献的血浇花种树的传闻,瞬间崩溃。无论这些事是真是假,将这样的信息炒作起来的人一定是别有用心的大恶人,正是他们有意或无意的炒作让许多人的在自己生生灭灭的善念里裹足不前。善念起时,我们多了些犹疑,多了层顾虑。在这犹疑和顾虑里,善念和善行之间便隔开了好远的距离。
善念有时候和孝心一样,起了善念不能起身力行,虽然没有“子欲养而亲不待”来得痛心疾首,也会让我们回顾起来遗憾不已。
善念宜起更要生!
有位朋友看到老师手中的注音版《论语》、《道德经》、《弟子规》,了解到学校要搞经典诵读,让孩子们通过诵读经典将断掉了近一百年的传统文化根脉接通。当即表示,愿意出资帮助孩子们达到人手一册,尽自己的一份力。
很是钦佩他的率性,更是羡慕他的善念一起便能付诸于行动的爽快。也许有人会说“有钱人就是任性”,实际上,他还算不上有钱人。他只是个令人敬佩的行动者而已,凡事认准了是对的,他总会不遗余力的去做。
近来迎接创文检查,一来二去和创文办的同志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他提到了“小手拉大手”的问题,指出学校可以结合本地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各半的实际,认真开展好“小手拉小手”活动,实施一对一的精神同成长。甚至可以实施多帮一的帮扶活动。他的话瞬间启发了学校负责德育的同志。之前,少先队也有过建立爱心超市帮扶贫困学生的设想,但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没有成行。他的话让我们意识到,许多事情是可以从力所能及的小善行开始的。孩子们一支铅笔、一块橡皮的互帮互助同样也是善行的开始。
善念要起更要行!(摘自:中国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