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博客 > 转:从活动中来 到活动中去

转:从活动中来 到活动中去

2015年04月04日 08:41:35 访问量:559
      (一)、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又引导他们比较全面、客观地发现和认识生活,是从儿童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儿童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生活的体验性课程,用儿童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社会的探究性课程。
    知、情、意、行的统一是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及体验学习能促进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统一协调发展,提高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实效。“活动中体验”式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在明理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主动参与的一种学习活动,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运用道德认识去发现,解决问题,关注的是学生在道德认识基础上的健康情感的体验。这一环节深化了道德认识,强化了道德情感,成为品德与社会课教学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如:在《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这个主题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儿童对社区各种职业的工作人员进行采访,并开展一日体验的实践活动。在这一活动中他们了解了清洁工为我们周围环境的整洁而付出的艰辛;感受着小吃店老板的辛勤与快乐,看着老板娴熟的厨艺,品尝着厨师精心制作的美食,敬佩与热爱之情油然而生。参与了这样的实践,“工作无贵贱,劳动最光荣”的思想在儿童心灵悄无声息地扎下根。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
 

    新课程改革给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新课堂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强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感悟,在活动中成长,参与活动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基本方式,教师应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建构、能力的开发、道德的陶冶。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我的自画像》主要是通过正确地认识自我,积极进行自我概念与人格的建构,侧重点放在班级和学校生活中的定位,从“我”外貌特征引入,以儿童的自主活动“自画像”和“风采展示”开始,了解自己的特点,知道人各有长,发展了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在其成长过程中上很有必要的。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重视课程的过程价值。课程的过程价值体现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亲历性、自主性和方法性上。品德与社会课是一种经验性课程和体验性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的东西,无法通过知识和道德概念去实现,这些东西并不是事先预设的内容和计划,而是学生在教育情境中不断生成的活生生的体验,它以学生的真实感受为来源。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去进行积极的道德构建,使学习过程成为有意义的生命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随着体验的日益丰富和深刻,精神才会得到不断的升华。因此,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成和体验,体现课程的过程价值,才能促进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实效性。
 

    (三)、在活动中渗透德育。
 

    《品德与社会》课程,因为道德、品德和道德教育的来源性质和任务的特殊性,与生活有着特别密切的关系,必须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生活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遵循生活的逻辑,力求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的教育背景和教育素材,在生活情境中实施教育,突出体现了课程立足于儿童生活、围绕儿童生活、引导儿童生活、提升儿童生活经验和生活能力的“生活性”的理念。这是一种全新的课程理念。

    例如:在《灾难无情人有情》一课中,可以以这次四川5.12大地震为依托,组织学生举办“灾难无情人有情”的图片、照片展,让学生收集地震中的英雄事迹和感人的故事,给灾区的小朋友写一封信,鼓励他们战胜灾难等。通过活动了解了人们在灾害面前团结一致、万众一心,战胜困难,重建家园的感人事迹和实例,在学生的心灵渗透危难之中的互助是一种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
 

    (四)、走进社会,在实践中成长

 

  实践证明,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逐渐形成。这就需要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将小课堂引入大社会,给学生架设起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桥梁,使学生的认识不断内化和升华,促使学生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

    社会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学生求知锻炼的大课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学习。如在,《购物有学问》一课中,我先组织学生做好课前调查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在商场中,调查同一商品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的时间商品价格的变化,进而引导学生,购物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学会选择,学会比较,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商品,才能买到合适的称心商品。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享受到了在实践中获得知识的乐趣,领会了购物的诀窍,学会了做个聪明消费者的一些本领。

    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只有运用活动化教学策略,构建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才能更好的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更为充分的空间,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编辑:林剑飞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福建省莆田砺成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福建省莆田砺成中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