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到有人说出一个相似的感触,感觉现在的社会似乎人人都在竞争。老实说,社会进步了、文明进步了,可的确也出现了一点小小的遗憾,就是人好像变得比较自私自利。套句俗话: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
事实上,新时代文明的人类应该是彼此互助合作的,这是我们每个人内在就有的“利他性”本能;所以,我们不仅希望小朋友快乐、健康、勇敢,也希望他同时能是一个利他主义者。
所谓的“利他主义者”,即我常讲的,不损己利人、也不损人利己,我们鼓励“利己、利人、利于社会、利于大众、利于国家、利于世界”。可是,在教育上,常常大人过度重视孩子的成绩了,以致孩子关注的事情渐渐局限在自己的范围内,变成不去关心别人、也不去了解别人,只在意自己的成绩和表现了。
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与各位分享。从小我很喜欢协助他人,到了上中学时,也许因为我的成绩比较好,常常老师不在时,我就会带领同学们读书、纠正试卷,有时也会主动帮同学复习功课;总觉得当我学会了,又能够把所学、所会的教给别人,这是令我好开心的事情。而这样的个性,到目前为止都没有改变过,像现在由于我是一个临床上的心理专家,所以也经常把自己的心得、经验,跟所有同行、学生以及各位分享。
从中,我告诉各位一个很真实的概念──分享会越分享越多,分享越多、自己拥有的也会更多!在我自己的人生当中,我从一个心胸开阔、单纯因为能够帮助别人就感觉快乐的小朋友,一路到今天,我非常肯定地发现:其实,人是互助完成的,当你越帮助别人的时候,别人就越帮助你。
还记得因为我常帮助其他小朋友复习功课、完成作业,所以同学们都非常喜欢我,当我遇到困难或偶尔遇到有人要欺负我时,很高兴他们都会来帮忙我、保护我;可能我会帮他们复习功课,如果不保护我,就没有人帮他们复习功课啦!总之,这就是一个爱的社会互助合作。
让我请问各位,你希望活在一个人人等着要陷害你、扯你后腿的自私自利的社会;还是,你希望可以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生活能够遇到很多贵人愿意时时助你一臂之力呢?
我提出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也非常棒的学习与教育历程。比如说,在教育小朋友时,我会问他:“请问你今天做了几件帮助别人或是让别人开心的事?”小朋友可能说:“我跟开车送我上学的司机师傅说谢谢了”“有一个小朋友,他的橡皮擦忘记带,我借给他了”或是“老师要帮同学收作业时忙不过来,我就帮了老师的忙哦”……这时候,不管你是父母还是老师,都要告诉他:“你好棒啊!”
此外,我们还可以像是玩游戏一样的自由联想发问,问小朋友:“是否你今天说了一句称赞别人的话呢?”“今天有没有笑容常开?”“今天有没有帮助需要被帮助的人?”也可以让小朋友想一想“今天有没有小朋友对你好?是否有其他的小朋友来帮助你?今天老师有没有称赞你?”等等。当我们以这样的心情教育小朋友时,他会越来越棒。教育的理念就在于说出孩子的优点,如果有个孩子他功课不好、表现不好,那么你更要去称赞他的优点,因为优点多了、缺点自然就少了,好比“一旦太阳出来了、自然星星就看不见了”的道理是一样的。
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思考如何去加强正面的力量,帮助别人就是在加强正面的力量,它的好处实在太多了。比如,有一次我的车子在路上抛锚,当时我正要赶去医院上班,就很着急呀;后来,一辆计程车开过来,我向他招手拦下,心里想着,先快坐计程车到医院去吧,车子就先放在马路旁边吧。
结果,这个计程车师傅一看到我就说,你这个人很面熟,是不是在哪家医院看过你啊?我回答说“是”,接下去他就说:“对了,我的小孩子住院的时候,你就是他小儿科的医生是吧!”我说“对”,然后赶快在脑袋里面回想,自己没有把他的孩子医死掉吧?开玩笑的,当然没有医死掉啦。我回想自己当时是否很好地对待过他的小孩子,是否尽心尽力地鼓舞过他的小孩子?一回想,发现在那次诊治当中,我做得还不错耶!那次后来我就发现,真的!所有你给人家的帮助,会回到你自己身上。因为,这位师傅他就免费送我去上班了。
我再强调一次,也把这一句很重要的名言送给各位──凡所有给出去的,都会回到自己的身上。
要教会小朋友能够给出去爱、给出去帮助、给出去关心,如此一来,他就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别人的关心,得到很多的爱哦!这样一个爱的互助合作,会让整个社会都充满了爱的能量、爱的活力。
问:孩子人际关系不好,父母应如何帮助他?
答:现代的家庭大多一个孩子,孩子缺乏和同年龄的人互动的经验,因此多半缺乏人际交往技巧。父母可以考虑让孩子参加类似儿童团体、亲子夏令营之类的活动,脱离父母、长辈,而和一大群的大朋友、小朋友过团体的生活,在团体的互动中培养人际互动技巧。
[作者简介]
许添盛:台湾心理作家。毕业于台北医学院,曾任台北市立仁爱医院家庭医学科专科医师。目前拥有自己的阳光心灵教育基金会、阳光心理诊所及文化出版社等,任台湾《联合报》、《大成报》媒体的专栏作家。著作有《在孩子心里飞翔》《孩子都是老灵魂》《绝处逢生》《我不只是我》《身心灵健康的10堂必修课》《孩子的错都是大人的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