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满堂”现象。
就是通常说的“满堂 灌”。它反映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 错位。其实,检验课堂教学实效的依据不是我 们老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得到了多少,得到了 多少对他今后发展有价值的东西。教材的知识 都是在前人思考和积累的基础上的高度概括和 抽象,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结晶,如政 治课中的货币、价值、价值规律、物质与意识、矛 盾。国体等。这些对于中学生来讲其抽象性不 言而喻。大多数学生要在讲完后再经过一定盼 思考才能掌握,有的还要通过补讲或经过一定 的训练才能领悟。因此,课堂要留点时间给学 生看书、思考、提问、归纳、训练和巩固,这就要 求老师要精讲。哪些多讲,哪些少讲,哪些不 讲,要因生而异,因教而异,没有统一的标准。 但要做到恰到好处,融科学性与艺术性于一体, 集普遍性与特殊性于一堂,主体与主导和谐相 长,点化和领悟交互生辉,则有很高的技巧,值 得我们在备课中深入研究。课堂留点时间给学 生,便于教师面向全体,培优补差,发现学生思 维的障碍和创新的火花。
二是“哄堂”现象。
这反映的是我们老师的 教学风格和能力。常见的“哄堂”现象有:
其一,频繁提问,同一回答。有的教师每讲 完一个问题后便问‘“是不是”,“对不对”。有些 问题无疑而问,有些问题浅显易答,有些问题空 而难答,有些问题深而难答,而学生齐声回答的 都是一个声音:“是”或“不是”,“对”或“不对”。 久而久之,人云亦云,习以为常。实际上很多问 题不是用一两个字能回答的,有些问题可以提 出来让学生日后思考。可见,这种教学习惯或 行为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多向思维、创新能力 乃至其他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 今后的发展。
其二,随意提问,齐声异答。在课堂教学过 程中,教师随意提问,似问非问,没有明确的提 问对象,学生回答不一,造成“哄堂”现象。因 此,课堂提问,要求学生回答的,必须是指名或 鼓励学生自告奋勇,举手回答;不要求学生回答 的问题(只是为下一教学环节设下的悬念),稍 加停顿,学生思考不回答,使课堂环境动静有序。
其三,罗列问题,分组讨论。讨论教学法是 泪前课堂教学中用得比较多的方法。它有利于 檄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讨论中积极思 考问题。相互启发。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但组 织不严、诱导和调控不恰当,也会引起“哄堂”现 象。此外,“哄堂”现象还表现为课堂学生说话 声此起彼伏,难以平静。现在很多学校班大人 多,有些老师不能调控课堂局面,老师在上面 讲,学生在下面小声讲,还不时发出嗡嗡声和阵 阵响声,这既反映班风的问题,同时,也反映老 师的组织和管理能力。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 教学的吸引力有待提高。
三是“冷堂”现象。
“冷堂”现象反映了课堂:教学中主导和主体之间不能产生联动或互动的:僵持状态。“冷堂”现象的主要表现有:
四是拖堂现象
它反映的是备课不足、课 堂教学计划性不强或内容讲解详略失当。教学 课程表是师生共同严格遵守的教学规程和作息 制度,反映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要求。课间 休息十分钟,有助于消除学生身心的疲劳,提高 学习效率。如果经常拖堂势必直接影响下一节 课的教学。学生对拖堂很反感,这多少也会影响 老师的形象。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因为它有教师探索 的无穷空间和奥秘;它又是一门艺术,因为它能 给予学生美的画卷和享受。“四堂”现象只是这 个科学和艺术殿堂里的小小阴影,抹去这个阴 影,才能深入探索课堂教学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