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重评价原则 凸现激励功能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只有遵循学生的学习意愿,让学生主动去接受,学习评价才能发挥应有的效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语文学习能力评价应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起,重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从而促进学生乐于接受,并且能够主动。
2、发展性原则。语文教学的评价,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围绕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关注语文知识获得过程,关注语文能力培养过程。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内部动力,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3、合作性原则。学生的学习活动既要充分表现自主性,又要体现合作性。只有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彼此互通独立见解,增强合作与讨论,通过交流与反思,取长补短,才能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4.反馈性原则。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和恰当的评价结论,在评价反馈时要注意考虑采取学生喜闻乐见并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形式,不能忽视学生发展的目标,培养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等等。这些都需要在一定的学科教育教学目标指引下,通过评价反馈不断促进学生发展。
二、注重评价方式,激活创新功能
1、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师生互动的多种方式的形成,与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提高、师生在课堂上承担角色的多元化相关,其本质是课堂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传统的课堂模式。教师是绝对的“评判”者,学生常处于被动甚至被忽略的地位。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应使每一个学生自觉、主动地活动,成为积极的参与者与评判者,对学生的学与评的诱发、组织、辅导、调节、反馈等发挥作用。
⑴、教师善用点评语。 教师点评语是指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表现和心理状况等进行评价的口头语言。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欢乐和自己的劳动而感到自豪。” 在教学中,教师若能巧妙地运用点评语的点化作用,使自己的点评语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田,那将启迪学生的智慧,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用赞扬之词对待学生到位的回答、精彩的朗读、独到的想法给予出自内心的点评,那么会从某种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学习兴趣或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⑵、学生之间的互评 。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例如: 教学《鸟的天堂》一课,学生分别展示自己朗读的成果时,教师指导学生也像老师刚才那样评一评同学读书的情况。经过老师一番的点拨指导,同学之间互评朗读的情况也不再用模糊性的语言“很好”、“不太好,声音有点低。”等对同学进行概括性评价了。学生的评价也变得具体、贴切起来,有的同学说:“李平同学,你读得不错,真像和榕树在真情交流呀!不过,你就差一点,你对榕树喜爱之情朗读的声音有点生硬,不十分自然。”……经过多次互评, 学生的评价语言适当、合理、明确、有针对性。这样的评价才真正体现了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爱护了每个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符合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评价理念。
⑶、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应体现出平等对话、融洽相处。 例如: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在范读课文前,老师用征求的目光巡视了一下全班同学,诚恳地说:“老师要读课文了,你们对老师有什么建议和要求吗?”有的孩子稍加思索,大胆地说道:“我希望老师的声音要洪亮。”“老师读的时候要注意对话的语气”……老师读完后,学生纷纷举起了小手,“老师读得很好,很有感情。”“老师的声音有的地方不够洪亮。”这时老师对学生点点头,微笑着说:“谢谢同学们,我再读的时候一定注意。”接着,老师又充满感情地读了一遍。 老师与学生互换角色 , 教师处在学生的地位上听学生评价 , 学生在欣喜、 “受宠若惊”之余 , 更多的是快乐。
⑷、学生的自我评价 。 评价不仅包括教师等方面的评价,还包括学生相互之间和学生自己的评价。如:有位老师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查字典,分工合作完成填表活动时,发现了一个小组活动开展的特别顺利,查字典填表很快就完成了。老师就请这个小组的组长向大家介绍一下经验,他想了一想,说:“我们小组,有的负责查偏旁部首,有的负责查检字表,还有的专门填写,由于分工明确,合作顺利,所以很快完成了合作学习的任务。我们都觉得这样的方法特别好。”另一个组员补充道:“你看我们组的同学,现在都在欣赏我们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很高兴!可是其他小组的同学每次都自己顾自己,谁也不听谁的,这样根本就合作不好。”听了他们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老师及时地给予了鼓励,并要求其他组的同学向他们学习。这样,学生的潜能必然在主动的参与和开拓的创造中释放出来。
2、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结合。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和兴起潜能的记录,收集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参评和教师评价中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强化形成性评价,以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发展过程。
3、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以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为主,结合学生的考查结果进行分析,依据事实客观地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
4、多元性评价与多样性评价相结合。根据各学段目标达成的要求,从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方面构建多元的评价体系,以反映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能力。在评价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灵活采用书面评价或者口头评价,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要调动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使评价多样化,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注重评价特长 拓展思维空间
1、关照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和特长。对基础差的学生,评价应重在鼓励其敢说,爱说;对基础好的学生,评价要旨在激励他们挑战,创新。如,教学《古井》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汇报阅读感受,学生说从第二自然段的描写可以体会到人们对古井、对井水的喜爱之情。话音刚落,一位男生举手说:“老师,我不同意,既然人们喜爱井水,珍惜井水,为什么路面总是‘湿漉漉的’,从‘湿漉漉’这个词分明可以看到人们不珍惜水,浪费了很多的水,可路面为什么总是‘湿漉漉’的,作者这样写是否自相矛盾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又一次活跃了,通过再次深入读书,最后总结出:作者写挑水的时间是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挑水的人是“络绎不绝”,这么长的时间,这么多的挑水人,难免路面总是湿漉漉的,作者这么写是为了表现古井的贡献之大。当然要是能做到路面不“湿漉漉的”,珍惜每一滴水那是最好的。多可贵啊!
2、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新的课程体系则鼓励从各方面发展学生个性。在教学中,教师能赏识学生的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鼓励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探索、解决问题,再从不同角度总结问题,培养寻求不同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并且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 允许并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特长爱好,让学生自己留作业,自己设计作业,完成具有个性化的作业,使学生显示自己的个性特长,学生思维和技能的创造力跃然而出.
3、改变教法与教学手段 。
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各种教学手段。例如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将课本剧、演讲、讲故事、猜谜语等引入课堂等。总的特点是结合本地、本校、本人的特点,致力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变教师的满堂灌为师生的学、说、演、画、议、想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4.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传统的课堂,学生所要做的是听讲、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现在,学生可以通过查资料、讨论问题,主动探索知识, 使得学生体会到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学习兴趣也愈发浓厚,这又导致了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 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显著提高,求知欲也大大增强。 这样学生的听、说、读、写、画、演、辨、做等多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其自信心也增强了。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获得积极的体验。在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应充分发挥教师的评价魅力,让评价走进学生的心灵,欣赏学生自主与自互的精彩,渗透教师的关爱、包容和鼓励,这样就能为课堂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使课堂杨为学生流连忘返的殿堂,使学生获得更大价值的生命超越和个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