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也。爱因斯坦曾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由此可见,让学生学会质疑太重要了。学会质疑是创造的开端,是启智的关键。
面对新时代,我们应该怎样去指导学生具有怀疑的精神?课堂教学中怎样把这一成长要素通过互动传递给学生?教师应该为此而进行探究。无数的先进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倚赖教师自身的反思和研讨合作平台的成功搭建,而反思、研讨、实践的最好材料是——案例,案例研究是架设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二、课题的背景
1、社会背景对教师的要求日益过高。进入21世纪,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速。过去,人们常用“传道授业解惑”对教师的职责提出要求。今天这种的观念已经有所改变,取而代之的观念是——“授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钻研,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时代要求。
2、从学生成长的实际需要出发。调查表明,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实践者的我们了解学生,熟悉教材,每天都在与学生经历着不同的学习过程,创造着新的学习生活。而学生真正缺乏的是质疑问难的能力,缺乏的是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结合本校实际,我们语文组提出这个课题。
三、目的预设
1、通过“案例”这个教学窗口,观察别人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2、重点进行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的探讨。
四、实施过程具体安排:
(一)酝酿阶段
开学初,召开语文学科老师会议,会议上讨论并决定了本学期实施并开展以有效质疑问难,加强互动教学为核心的案例式校本教研活动,明确分工,初探开展此项活动的实施方案,关注新理念的课例设计。确定案例主讲人(可以外校老师);教学案例: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北京的春节》完整的教学课程,具体执教者吕秀莲老师,十二册作文《我最成功的一件事》,由谢焕忠老师主教。
(二)准备阶段
1、专业引领提升理论
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的有效支持。在这一校本教研阶段,寻找相关理论的支持,需要邀请一些学科带头人或骨干力量人士进行专业引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知道,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是在本校展开的,是围绕本校教师的现实和问题展开进行的,但并不完全局限于本校的力量。特别是校本教研与课题相结合时,没有专业人士的参与,校本研究常常会限于校内教师同水平的重复,导致研究的平庸化。专家对于理论知识的研究精专,有一定的深度,我们的一些教学现象就必须通过专业的理论知识加以结实。因此积极邀请一些优秀教师来校指导,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协助,是非常必要的,从而能将校本教研推向纵深发展。
2、提供案例,撰写设计
在这个环节里,将案例的文本,包括实施案例式校本教研的方案,教材文本,教学参考等,印发给参与教研的教师,使全体参与者明确案例教研的目标。并且给老师们一些时间,让参与者搜集各种信息,探讨问题。全组12位语文老师按要求撰写第十二册语文《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三)实施阶段
1、案例交流。
要求全体老师畅所欲言,把自己所设计的案例的构思、想法在会议上进行交流、讨论,林秀华老师提出:这是一篇风土人情味较重的课文,应让学生多收集材料,这样一来,学生就有较多的内容可说。吕惠卿老师说:可让学生结合本地的春节进行对比学习……上课老师认真听取,并汲取精华所在,便于自己的下一步备课。
2、案例观摩。
由吕老师执教这篇课文,要求听课老师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记录,观察教师在课堂上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并写好评课记录。
3、案例研讨。
听课后,组织老师们讨论案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讨论案例是一种互动的研究,是一个共同参与、共同构建的过程。鼓励参与者主动通过自己的思考、感悟、理解,不断提出新的设想、新的思路。如郑艺惠老师的评价是:抓住重点,但在互动探究方面还有待进步。郑莲宝老师的点评是:学生的质疑问难的活跃性还未深入挖掘潜力。黄文炉老师的评价是:没能很好地结合本校资源,多利用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没能把课堂教学的那种生机表现出来,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质疑问难的积极性没充分调动。
4、课外延伸
通过观摩了老师的课例后,把自己的认识、收获写下来,可以是设计的理念,也可以是教学环节,甚至是教学过程中的某一处小技巧等等。在此后的教学中,教师重视了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如黄文炉老师教的《凡卡》这课中,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学生在老师的鼓舞下问:为什么凡卡写信前要担心地朝外看?这些景物描写看出什么?等这些以前要老师问的问题。这就是一大进步。
五、反思与展望
这个活动正处于实施阶段,现在谈反思还言之过早,不过,一点点的体会还是有的,那就是我们教师放手不够,学生质疑问难的程度与水平还有待提高,课堂的互动还是很欠缺。我相信,只要扎扎实实地搞,全体老师认认真真参与,相信我们的校本教研活动会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