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博客 > 转:新高三如何“投资”首轮复习获得高分收益

转:新高三如何“投资”首轮复习获得高分收益

2015年04月10日 10:19:16 访问量:278
    “复习”拆开来琢磨,大有深意。“复,行故道也。”本义为往返、返回。“习,数飞也。”本义指鸟儿练习飞翔。那么在学习中,该怎样通过不断地练习,掌握科学的方法,巩固所学知识,并将知识内化为能力? 

迈进高三,也就意味着进入高中学习的冲刺阶段,而高三的学习有其独特之处,即考练多,学习强度加大,时间更紧迫,要想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必须有独特的方法去应对。一般而言,大多数学校对高三学年的基本定位是对整个高中三年所学知识的总复习,在一学年时间中,各校高三年级通常会将时间分割为三段,形成各阶段的复习目标,帮助学生在复习时能够有目标、有计划、不盲目、不混乱地进行有效复习。具体三个时间段的划分为: 

第一轮复习阶段(9月~次年3月初),基础能力过关时期;

第二轮复习阶段(次年3月~5月中旬),综合能力突破时期;

第三轮复习阶段(次年5月中旬~5月底),应用能力提高时期。 

通过时间的安排可以看出,首轮复习所占时间最长,可见它在高三整个复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根据高考中的黄金定律“80/20法则”(就是指高考80%的试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20%的试题是稍难点的综合题),首轮复习的基本定位就是夯实基础知识,对高中三年课程做整体地系统回顾,查漏补缺完善知识体系,为高考知识系统化、能力化做好准备。通常而言,首轮复习做得扎实,就是给“考一所不错的大学”上了份非常有价值的保险。 

那么学生在首轮复习中都会遇到些什么问题?针对此,我们对高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参与调查的人群涉及到家长、老师和学生三个群体。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从整体上来说,学生在复习时主要有三类问题:对进一步提升成绩感到困难与无助;复习时容易开小差,学习效率不高;似曾相识的题目仍然出错误。这些数据反应出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缺乏足够的自我认知,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 

除此之外,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发现有近半数的学生表示,当面对重大考试时的心理状态波动较大,容易受外在因素影响。这表明,学生在复习时会不同程度地感受到高考所带来的压力,这也是影响学习效率、考试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高考不仅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技巧、知识储备的考查,更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备考及应考的过程中,保持思维的高度敏捷,沉着应战。 

要想获得高考的胜利,充分的准备工作必不可少,高三阶段首轮复习的重要性毋庸赘言,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将精力时间准确地“投资”到首轮复习中,找准各科学习的关键点非常重要。本期,针对广大高三学生的学习困惑,我们将分学科逐一为首轮复习支招,除开每一学科的具体学习策略,各科还附有一些实用性很强的小贴士,供大家参考。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希望广大高中学子能通过领会,掌握这些方法策略,找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学业成功的动机,养成积极有效的学习习惯,将自己调整到最佳的学习状态。通过系统化的复习,提升学科思维能力,挖掘潜能,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更加高效地完成学习,提升学业成绩,在未来的高考中稳操胜券。  

语文 

语文学习,重在平时的积累和领悟。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遇到的最大问题在写作上:作文素材积累了不少,但写作时仍然无从下笔;“不能准确提取阅读材料的有效信息”次之;“对语音、词汇等基础知识不能准确识记”也占很大的比例(表3)。针对此,高考专家给出的建议是:在第一轮的复习中,要注意全面阅读教材,对语文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查漏补缺,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同时,在这一基础上,配以课堂和课下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单元训练,提高应用能力。具体而言,高考语文辅导老师建议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花时间,耐心等待收获 

高三全年复习是漫长而艰辛的路程,期间需要持续承担着不小的内心和外部压力。在复习过程中,同学们很容易出现畏难情绪,或者感到焦躁和厌倦。相比于理科,语文这一学科往往存在着“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的现象,感觉花了不少的时间精力,但却收效不大。这导致一些同学在复习中过早地放弃语文学科,宁愿把时间留给其他科目。殊不知,越不愿意花时间,就越没法看到成效,慢慢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无论是哪一门功课的学习都离不开平常的积累。 

因此,同学们需要建立耐心、信心,通过一两天的学习,就想看到语文成绩的突飞猛进并不现实,但如果经过一个月、一个学期的积累,语文可以获得的提高绝对不比其他科目小。建立平稳的心态,专注于学习,是成绩飞跃的前提。通常而言,对于基础不太牢靠或者学习不得其法的同学来说,摆正心态,认真复习,并长期坚持,提高一二十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二、建系统,串联知识内容 

语文学习中包含有众多的知识系统,有经验的教师在首轮复习时,一般会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对各个系统做复习,形成不同的复习小模块,学生也可有意识地建立自己的知识系统:如相对而言较大的系统,现代文体知识系统、古今文学常识系统、写作知识系统、文言知识系统、语音知识系统、文学知识系统、词及短语系统、单复句知识系统、修辞知识系统、标点知识系统等;小知识系统,如每一个语文知识点的性质、分类、意义或用法。知识系统的建立有一定的固定规律,同学们在建构知识系统的时候,也可以加入一些自己的特色,如根据自己的记忆习惯,将不同的系统知识,进行再划分归类,编制顺口溜等等。 

首轮复习中,同学们了解大系统和小系统知识非常重要,将知识点有意识地串联成大小的知识系统,并在复习具体知识点时,有意识地将所复习的知识点及其所属的知识系统联系起来,不断丰富和扩大知识系统,才能对语文进行更为全面、深入地复习。 

三、多阅读,累知识拓思路 

除了课内复习外,同学们也不能忘记必要的课外拓展。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能纳入“语文”这个学科范畴的。在狭义的“学习”之余,必须拨出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课外书籍或文章的阅读。否则,单凭课内复习部分,是无法应付高考语文阅读延伸题和作文考查要求的。 

阅读的内容和范围尽量宽泛些,既可以是时政类的报刊杂志,也可以是一些职业写作人的专栏文字。文学性较强的文章,可主要用来训练现代文阅读能力,捕捉作者思路、写作手法,尝试理解其立意;时事新闻等消息性文字,则要本着启发思考、引发议论和积累作文素材的目的去进行。这样,在作文中才有“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余地和充实的内容储备。 

四、重迁移,注意一入一出 

高考语文的特点是“直接”与课内知识相关的部分较少。这似乎给很多同学造成了误解——高考语文很少考课内的内容,因而在复习中,对课内知识不够重视。但实际上,高考语文的考查方式是“课内知识的课外迁移”,即把课内学到的知识、技巧以“非课文”的形式考查出来。因此,对课内知识的归纳和落实也是复习的要点所在。 

在复习中,同学们要注意“一入一出”。“一入”即指将曾经学习的课内知识点纳入到考试试卷的体系之内,落实清楚每一个知识点在高考中的考察位置。例如,课内文言文字词往往会在文言文阅读题中改头换面,用课外文章的例句来考课内知识;再比如,课内诗词鉴赏往往是熟悉作者的陌生作品,或者是熟悉流派中的陌生人(比如用南宋豪放派的张孝祥唤醒你对辛弃疾的记忆)。“一出”是指,能够将考点归纳出来,整理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进而能够做到更为系统地复习。 

笔记本随身带:建议准备两个笔记本,一本专门用来记字词,将平时所见的容易误读的字和容易望文生义的词语全部收录,早读或闲暇时间翻看加强记忆;一本为文摘集锦,考虑到操作的方便性,可做成一本剪贴簿,专门收录一些俗语或者从报刊中摘录下的一些自己认为比较不错的文章、段落、句子等,晚上睡觉前可以翻看一下。 

成语词典枕边放:成语词典枕边放一本,每天睡觉前可以看3~5条成语,长期坚持,也就是一种很好的积累。 

数学 

数学是三大基础学科中分量最重的学科之一,也是容易拉开分数差距的学科,无论文科生还是理科生,数学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考成绩。从调查来看(表4),学生反映的问题比较集中,也是学生学习数学较常出现的问题,总结归纳之多为:数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不能全面分析题干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和相关知识点;在解题的过程中,计算能力不高,符号、数字推导出现偏差,付出辛苦不少,最终结果却是白忙活;对平时的错误题型以及具体错误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不能很好地总结此前遇到的问题,复习时又不能及时回顾,等等。针对问题,首轮复习,备考专家给出的复习建议是: 

一、注重对知识体系的总结 

数学知识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仅仅想凭着对章节的理解就能得高分的时代已经远去了。在首轮复习阶段,很多同学都忽略了对知识体系的总结,但是这恰恰是首轮复习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把相关的知识进行总结,方便自己联系思考,既能明白知识之间的区别,又能为后面的专题复习做好准备。在期中考试前,对函数知识体系的总结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对于函数,一定要从函数基本概念,到函数基本性质,再到函数性质运用,总结出函数的一些重要思想。比如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等。因此,希望同学能做到: 

1.增强对函数性质的理解,就必须从函数单调性、对称性(奇偶性)、周期性等基本性质出发,探讨这些性质的内在联系和运用。同时一定要注意函数性质与函数图象之间的联系,善于从函数图象的角度解决数学问题。 

2.在此基础上去研究高中阶段常见的函数,比如一元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等,掌握这些函数的内在规律,善于运用函数的性质去解决实际问题。 

3.注重对函数思维方法的总结。函数体系的每一个部分,都有相应的典型题型和主要的思维方法。因此,希望同学们一定要对函数的主要思想做一个深度的总结。 

二、夯实基础知识,加强基础能力 

“夯实基础知识,加强基础能力”是首轮复习的重点。夯实基础知识,必须建立在对基础知识点深度理解的基础上。很多同学认为一类题会做就想当然地认为知识点没问题,可是这个知识点是怎么来的,基本原理都不会证明,这样就很容易在考试中丢分。因此,在首轮复习阶段务必注重对知识点原理的理解。例如函数对称性,很多同学都善于运用函数对称性解决数学问题,但是也希望同学能够善于证明函数的对称性,能够从很多不同的形式中洞察函数的对称性质;加强基础能力,则离不开平时的训练,如运算能力,但凡学习数学都离不开运算。依靠考场上临场创新发挥,不用我说,你也知道这件事儿是多么不靠谱。更多的情况是,考卷上的题目似乎都有些眼熟,不少是之前做过的题目的变体,换了数字,换了语句,能不能拿高分,运算能力占据半边天。运算能力是靠难题练出来的吗?当然不是,这需要大量简单题目的积累。强大的运算能力可以弥补解题技巧上的不足,运算迅速也可以节省时间。 

三、注意解题规范,训练解题技巧 

在课上注意到很多学生解题不规范,解题不注重策略,导致即使做正确都要扣分,实在可惜。从现在开始,同学们一定要注意答题规范,做一道数学题就像写一篇文章,做完后需要给阅卷老师展现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解题策略。因此,答题层次不分,导致阅卷时感到同学做题时思路不清,这样很难拿到满分。 

高考前比较重要的考试就剩下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一模、二模了。机会不多,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刻总结,认真面对,在每次考试过程中发挥理想的水平,为后期复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注重错题总结,拨开现象看本质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主要困扰中,“类似题目仍然出错,自信心不足”所占比例最高。这不仅是数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说也是理综学科中较为普遍的问题。造成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对曾经的错题进行认真总结。数学题目的设计不外乎都是在一定命题范围内围绕相关定律与原理进行条件上的变通,这也是理综命题的规律之一,而高中的命题范围有限,这就造成题目与题目之间是存在相似度的。注重对错题的解析,是数学复习的途径之一,有助于降低类似题目的出错率,也能够加深对相关定理定律的理解程度。因此同学在整理错题时,要注意比较错题的题干相似性、分析思路的异同点、计算技巧的繁简度等等,能够举一反三,最终遇到相似的题目不再丢分。 

小贴士 

 复习资料要精,不贪多,最好不超过两套。使用过程中,始终注重其系统性,不要使自己身陷题海,不能自拔,顾此失彼,造成知识体系得不到延续,漏洞百出。 

不要漠视平常的错误,正确归因。有的同学漠视自己作业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将它们简单归结为粗心大意。这是很严重的错误想法,对待错误一定要究根问底,找出真正的原因,及时改正,记住这样的教训。 

千万不要花太多的精力纠结于偏题、难题、怪题。“高考以能力立意”,这里的能力指的是:思维能力,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分析力,创造性的想象能力,探究性的实验动手能力,理解运用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创新能力,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对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的应变理解能力。其重点是概念观点形成和规律的认识过程,它往往蕴藏在最简单、最基础的题目或事实之中。不是钻牛角尖能钻出来的能力。 

理智对待猜题、押题信息,不可迷信。花太多精力在猜题和押题上,不如好好努力,夯实自己的基础知识和能力上。后者的变数可比前者不知道少多少,考场拼杀,更多靠的是实力,运气毕竟太过虚无飘渺,这个几率比中彩票高不了多少,拿人生一次重要的转折来做赌注,有点不划算。  

英语 

 英语也是一门需要长时期积累的学科。从问卷调查的情况来看,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问题,按照所占百分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不能准确解析阅读材料中的长难句,难以排除干扰项;每天都背诵单词,但仍不能准确记忆单词;听力训练时力求听懂每一个词,而错过了关键内容。有超过70%的同学对长句产生了恐惧,长句分析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学习“缩句法”,挑选出句子中的主谓宾,抓住句子的主要意思,然后将修饰成分一一补充上去即可。熟能生巧,常练习,就能迅速抓取主谓宾;背单词则需要结合适合自己的记忆策略,长期坚持;听力的提高也非一日之功,做不到一口吃成胖子。下面看看高考英语辅导专家会给出怎样的建议: 

一、合理做规划,时间有弹性 

高三的第一感觉:时间不够,相信这是几乎所有高三学子共同的心声。尤其是对于英语这种需要日积月累的学科来说,需要大家完成一个比较庞大的基础量,所以大家一定要提前做好相应的计划,打有准备之仗。 

从大的方面来说,这个计划不需要详细到每天,建议大家以周为单位做一个大致的计划,比如单词量,语法模块,阅读完型的扩展练习,写作句子和段落的仿写等等。一般来说计划不要过于精确,要留出机动调整的部分。如果计划过于详细,很容易被临时事件打乱,比如小测验等。 

从小的方面来讲,每天要保证有45分钟左右的时间用在英语学习上,这个时间可以做拆分,比如可以是早读25分钟,晚睡前20分钟等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做灵活的时间安排,这样对学生的压力也不会很大。化整为零是英语学习中一个非常有效的策略,因为整套的英语试卷不需要过于连贯的思路,可以按照模块进行时间和精力安排,重在坚持,一定会有所收获。 

二、双管齐下,词汇语法巧复习 

首轮复习这个词会一直贯穿于大家高三复习的前半学期,在这个过程中,基本目标是打牢基础,夯实知识点。对于英语这个比较庞杂的学科来说,需要大家从两个比较大的方面着手复习:词汇、语法,这是英语学习中的老生常谈了。对于词汇来说:首先要做好词汇的分类。从最宽泛的角度来讲,高考词汇分为三类: 

第一类:识记类,即能够看英文反应中文意思即可,这是决定大家阅读速度的关键,对于这部分词汇建议大家做一个英中对照的表格,中文部分空白。直接在表格上填写该单词的中文意思,对于不熟悉或者第一时间没有想出意思的词单独标注,巩固强化。 

第二类:辨析类,也就是完形填空经常出现的,四个词意思差不多,需要大家比较选项,在这一部分建议大家以完型真题为范本,扎扎实实地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对全文进行把握,不能只看选项的词,经验告诉我们,完型原文中的词是考题的高频出处,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 

第三类:写作类,大家在后文的写作部分需要灵活应用的词,建议大家在练习作文模块的过程中注意积累,这一部分是词汇中的小数目。 

而占据半壁江山的语法部分,建议大家前期做模块化的地毯式搜索,也就是先做语法的专项复习。不少同学反映的长句理解难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原因要归咎于对语法的浅尝辄止,并未领会语法的真正含义。语法复习中,前半期的任务是理解语法现象,建立语法体系,明确知识点和考点。大家一定不要害怕浪费时间,这对于后期的单选包括阅读中的短句都非常有帮助。不要过于盲目地接触真题当中的语法题。因为一套题中单选的15道题目是各个语法知识的混合,举例来说定语从句可能有10个考点,这10个考点会以10×10,100种形式分布在考题中,同学们不要妄图舍本逐末地一味刷题,使自己特别疲惫反而收效甚微。 

三、甄选资料,避免题海战术 

高三给大家的感觉是题海,无休止的作业和练习、考试。很多同学在此期间也和学校附近的小书店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恨不得每周都去搜罗一遍是否有新题,发现之后马上搬回家,即使没有时间做,也会觉得心里特别有安全感,特别满足。对于英语学习来说,不需要题海战术,在高考的范畴中有真题和模题之分,还是我们上面讨论的到底治标还是治本的问题。一般来说,针对每一个阶段有一到两本书足够了。相比较来说,语法部分,像10年真题集锦是可以仔细研究的,做到后面同学们会发现几年内考题的考点都很集中,你也能自己判断这题是不是最近命题的重点,下次考试的时候自己应该注意些什么地方容易出错,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点、掌握考点的程度,而不是被无数的题集压得喘不过气来。 

词汇部分,建议同学们像上面说的一样做一个单词的复习表格,因为总有一些单词是似曾相识的,做做填词练习,认真确定每个单词的词义,避免模棱两可。 

阅读完型部分建议同学们前期以真题为主,梳理真题当中的辨析词和超纲词,原则上是先真题后模拟;后期可以适当接触五大题源四级阅读,作为扩展阅读,了解最新的话题走向。 

小贴士 

日积月累单词本:将平常做题或阅读中遇到的生词,记录下来,形成一个自己的单词本,闲暇时间就翻看一下,加深印象。 

听力每天练一练:“听”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通道,语言学习一定要注重多感官能力的培养。要想能够在听英语材料时迅速抓取关键信息,离不开平常的练习,只有这样,才能更加习惯英语的表达方式,明白材料表意,不至发生懵懵懂懂,似懂非懂的状况。 

好文美文剪辑簿:将看到的不错的英语美文,剪下来,并用Mark笔标记出其中不错的用词和用句,每天翻看一下,为作文积累素材。  

历史 

文科学习,离不开两大能力的培养,一为记忆能力,二为分析能力。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学生的问题也较为集中地表现在这两个方面:记不住史实,看过就忘;看不懂史料,难以准确分析史料内容和难以排除选择题中的干扰项。 

史实的记忆,相对于英语单词的记忆,往往更有规律可循。完整的一段历史史实就类似于一篇微型的记叙文。有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学生可以尝试运用多种记忆方法去记忆史事。既要注意历史事实之间的联系也要把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尤其是在记忆历史事件的意义时,如果单靠机械记忆,要区分如此之多的历史事件的意义,真是需要花上大把大把的时间,珍贵的时间如果被这样使用,还是有点浪费。 

文综材料的分析,最主要的是抓取主线索,同时也要兼顾学科之间的相通性。历史放入到文综中进行考察,就带有些大历史的概念,学生不单需要关注历史事件本身,还需要结合地理、政治等学科来进行综合的分析。无论是大历史的概念,还是小历史的范畴,要想能够应对高考中变化的题目,必须建立在对基础知识熟悉掌握的基础上。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以小见大,整体上hold住答题思路。具体而言历史复习中可以这样做: 

一、把握主干知识 

哪些是主干知识?主干知识并不难寻,首先是章节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通常老师在引导学生做复习时,会对某些知识点反复强调,要求做重点识记,这些便是主干知识,如《中国近代现代史》第一章鸦片战争,其主干知识就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其次,站在出题人的角度上,容易渗透政治、历史、地理三个学科的知识就是主干知识。如历史学科在小字里所谈到的苏伊士运河问题、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其在地理学科和政治学科都有渗透,虽然出现在历史教材的小字中,也是应该掌握的主干知识;再次,与当下时事热点相挂钩的知识点也是主干知识点。如:对“丝绸之路”“欧亚大陆桥”等知识点的考查,往往会联系时事。时事热点关注的时间段通常为:前一年四月到第二年四月,一年的时间段。 

二、建立知识网络 

历史涉及的内容很多,需要做大量的记忆,很多同学反映历史学科的知识点非常多,且难以记忆和掌握,往往投入时间很多,但却收效甚微。将零散的知识整理成系统,可以帮助自己理顺知识,既便于理解和记忆,又能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知识系统是最终要落实到笔头的,最好是能形成图表或知识树。第一阶系统,立足于本学科的章节或单元知识,形成单元知识树;第二阶系统,在各单元知识系统的基础上,形成相关的专题知识树,在宏观上,多角度,成体系形成一条专题脉络;第三阶系统,结合主干知识,立足基本的历史知识系统,拓展形成大历史概念,构建文综思维的大专题。如此掌握历史知识,才能既提高效率,又能增强其灵活性,以适应多变的考题。 

三、培养解题思维 

文科综合学科的学习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把握了这些规律,有助于系统地掌握知识,大大提高分析、概括、归纳、综合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举一反三、高效率地学习的目的。历史学科也是这样。如:历史背景的分析模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建构:1.历史因素:是否是历史发展趋势需要。2.现实因素:是否是社会现实的需要。3.主观因素:是否是历史事件参与者的主观愿望。如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分析为:历史因素是春秋末年以来,奴隶制度崩溃,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要求建立与之相关的上层建筑;现实因素是,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掌握政权,发展封建地主经济;主观因素是秦孝公迫切要求改变秦国落后的面貌。 

分析社会改革和革命的模型。首先从原因方面看,往往是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次从条件方面看,一般需要具备经济、政治、思想条件;再次从程度方面看,分为量变型(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和质变型(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等等。 

历史课本中,也往往会有相应的对历史事件的原因或结果的分析文字,当看到这部分文字时,不妨有心总结一下,发现其中的规律,同时,也不要尽信书,要有自己的想法,拓展思维,补充相应的合理观点。 

小贴士 

文科知识都离不开大量的记忆,下面提供一些有效的记忆方法,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记忆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灵活运用于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 

记忆方法有很多,如谐音记忆法、比喻记忆法、图示记忆法、歌诀记忆法、特征记忆法、列表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等等。历史中经常用到的记忆方法有: 

歌诀记忆法。记忆我国古代主要朝代的演进时,通常会采用此法:“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金,元明清后是民国”;记忆历史事件也可以编制相应的歌诀,但这个比较考验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如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可概括成口诀为:“大萧条,根在己;产与销,股市起;来势猛,范围广;时间长,破坏强;罗斯福,行新政;加干预,求复兴;本未改,不除根;固统治,促进步。” 

特征记忆法。抓住事物/事件的主要特征,作为记忆线索。如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呈现等差的规律: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革命开始;1794年7月,“热月政变”雅各宾派被推翻,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1799年11月,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立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1814年,拿破仑被反法联军打败,第一帝国被推翻。 

联想记忆法。即通过联想的方法记忆相应的材料内容。如记忆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屡次失利的根本原因时,可联想流行歌曲《心太软》进行记忆:“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指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列表记忆法。如果要记忆的内容可以分为不同的维度,那即可以从不同的维度进行概括,做脑海中形成图标性内容,便于记忆。如记忆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成就可采用列表记忆的方法,可以分成数学、物理、生物、化学等四个学科,从人物、时间、所属国家、成就及其影响等方面列表。  

地理 

高中地理在整个高中文科教学过程中的难度相对而言是最大的。总结历年的高考成绩,甚至可以看出,如果当年的地理试题偏难的话,那么文科生的整体成绩是偏低的,而自然地理的比重相对较高的话,更能够影响文综的整体成绩。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反映突出的问题在于图形解析(表7)。而这部分会集中体现在与地球运动、大气运动等有关系的一系列问题中,如光照图的解析、地方时的计算、气候类型的判断。这部分自然地理内容相对来说考查学生的是空间想象与逻辑推理的能力,相对于后面的人文地理、区域经济等内容,有些偏理科的性质,是令大部分文科学生最为头疼之处。 

自然地理的学习除了掌握教科书中的内容外,重要的是对一些基本结论的识记与运用。如涉及到光照图中昼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地球上新旧一天的分界线等这些特殊的要素,应该重点识记,这是图形结合分析问题的切入点。其余如经济地理、区域地理整治等,需要学生在记忆基本内容的前提上,对题干涉及到的相关因素综合考虑,如区域地理整治,是在具体的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文等)下,进行的合理的人类活动(城市结构、工农业布局等),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的内容确实很琐碎,但并不是无章可循的。 

一、梳理主干知识,注重能力培养 

 一套综合能力测试卷的题量有限,因此命题者通常会从主干知识与能力上设计题目,同学们如果能将地理学的主干真正领悟并能熟练运用,就能以不变应万变。高中地理知识的核心始终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线。如地球运动带来的自然现象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光照图判断,昼夜长短的判别,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区时与日期的计算等一些与人类生活、生产有关的问题一直受高考命题专家们偏爱。对于高考所联系到的,要考查的初中地理知识,其判断主干的标准为“常识性”。如中国地理中,对基本的国情与区域差异的介绍: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地理区域差异、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内陆地区的地理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上的差异性;中国主要的山脉、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四大盆地、主要丘陵、大江大河、大城市等等。 

在世界地理中,判断主干性知识的标准为“世界意义”,如世界气候类型的复杂多样、世界面积较大的前六位国家、各大洲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欧盟主要成员国、世界主要金融中心所在国、目前世界主要资源分布的国家、世界环境问题严重的地区、世界一些局势不稳定地区等等。 

初中和高中知识的结合复习,更加考查考生对知识的驾驭能力,面对考题时怎样梳理自己的思路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命中题意?这需要考生妥善处理好高中与初中地理知识间的关系,总体而言应以高中地理“人地关系”为主线,结合复习初中地理的相关区域。同时在分析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做空泛的理论堆积。 

二、锻炼识图能力,提高应用能力 

图表毫不夸张地说,可以算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通过图表,许多抽象的“空间概念”可以被直观地表现出来。这也是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历年的高考文科综合测试中也少不了图表题。因此锻炼识图能力,是首轮复习中重要的一环,识图可由课本上最基本的图表开始。高考中对图表内容的考查也基本遵循万变不离其宗的原则。仔细观察和研究历年的考题,同学们会发现,很多考题,其实也都是课本相类似的图表内容的变体,只要扎实掌握图表所对应的知识点,回答基本就能扣住题意。此外,做复习时还应注意运用文图、图表信息的转换,保证在进行信息形式的转换过程中,能够完整表意,准确表达。 

为加深理解和记忆,同学们在复习时,不妨亲自动手画一画。动手画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自己很多没有考虑全面,或模棱两可,掌握得不够扎实的地方,进而查漏补缺,真正将知识弄懂、弄熟。 

三、培养良好题感,从单元练习做起 

考前复习离不开大大小小的考试,但仅是等待考试,太过于被动,不妨从看似不起眼的单元练习就开始训练自己的答题技巧和综合能力,抓好单元过关。当然,练习也不能盲目进行,练习内容应经过认真地选择,既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考查,又能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培养综合题目的分析能力,最后将重点集中在那些自己易错而又确属重点的知识考点、学科交叉点和渗透点上。地理学科的训练尤其强调地理图形读、填、绘、记,要学会把地理科学的基本现象、规律、原理落实到图形上,通过经常的图形复习,达到地理知识的巩固积累,完成知识的“积少成多,厚积薄发”。此外,同学们在做练习时,切忌仅仅满足于知识答案,更重要的是注重掌握方法,融会贯通,只有在头脑中积累了一定量的素材后,才能对问题分析得深入透彻,从而做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政治 

高三政治复习中面临的一个主要难题就是:主观题逻辑性不强,所答内容多但是得分少。实际上这是相当一部分文科生的通病。究其原因,一是不能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解析相关问题;二是想法很多,形成答案时没有层次,不能清晰地表述自己的观点;三是不能准确确定题干或材料中涉及到的内容,应该展开论述的,没有展开论述,相反,与具体材料无关的内容答了不少,即踩不住得分点。考试环境下,时间紧张,不少学生答题的策略通常是想一点,写一点,抓住一点就似抓住一根救命稻草,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在首轮复习时,没有做好基础知识的夯实,形不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只能用模糊的记忆点抓取相应的内容。政治中,知识点联系紧密,哲学部分表现最为突出,相互之间联系非常紧密,有何种世界观就有何种方法论,认识论直接与方法论相挂钩。因此要想答好政治主观题,首轮复习一定要回归课本,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具体老师给出了如下建议: 

一、课本为“基”也为“源” 

课本为根本,为基本的知识来源。脱离课本进行的复习,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能立稳,也无法长久。要想灵活应用政治中各知识点,进而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自是离不开对课本知识的扎实掌握。政治课本对基本的知识理论已经进行了较为具体的模块划分,同学们首轮复习中一定要通览全书,整合相关知识点,建构知识体系,让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立体化。只有将知识点进行体系化地建设,才能方便自己在答题时,梳理出清晰的思路,找到相关的知识,分点列条地进行总结和归纳。否则拿到题目真如接到一个烫手山芋,不知如何是好,想要抽丝剥茧,但却无法找到线头,干着急。 

政治题目的答案往往涉及多重角度,更考查同学们发散思维的能力,因此同学们在进行课本基础知识复习时,一定要注意培养自身思维的广度,比如说“经济效益”这一知识点,它自身包括含义、内容、表示公式、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与途径,同时还要找到它与价值规律、国企改革、市场经济的特征、市场交易的原则、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和正当竞争手段等经济学知识点的联系;还要进一步扩展到哲学中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等知识;另外还要联系政治常识中的国家职能、国际竞争的实质等内容。因此同学们要注意在掌握课本基础知识的过程中,一定不能死记硬背,而要用联系的眼光看待各个知识点。 

二、方法技巧加速度 

复习不是简单地翻一遍书,也不是单纯地将书通背一遍,必须要讲究些方法和技巧,才能真正有所收获,不似囫囵吞枣,毫无滋味: 

第一,先把课本读“厚”。结合最新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把每一课的知识点都找出来,做上标记,逐个消化。读“厚”的含义就是要将学过的知识点,全部找出来,这是一项大任务,同学们可能会觉得一本书真是“厚”,包含了如此多的知识点。在进行第一遍将知识拉通的复习中,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将自己不理解的重点问题标注出来,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同时还要做少量相关的习题来进行巩固。这一遍复习不能留下任何知识死角。每晚可以抽点时间回忆一下当天复习的内容,看看自己是否还有拿不准或遗漏的,第二天,做翻看,认真识记一下。 

第二,再把课本读“薄”。所谓读“薄”,是对同学们提出的一个目标要求,当再进行对课本知识的回忆时,能够在本子上,列出复习的知识框架结构,并找出里面重点的知识和自己认为比较难的知识点,以备日后快速有效的复习,有的放矢地进行巩固。同时要做一个习题集,记录下那些自己做错的且比较重要的试题,每次考试前都要抽时间翻一下。 

三、时事政治多积累 

政治科目的考试,最容易涉及到时政题目。“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背政治书”需要严格禁止,政治必须与当下的时政信息结合才有生命力。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在平时注意积累时政。同学们具体可以这样做: 

第一,在平时注意把当月的重点时政记录下来,并做一归类。可以分为政治类、经济类、文化类、科技类、体育类等,特别要注意各个领域内的重大时政。 

第二,在积累时政的过程中,把其与课本的复习相结合,学会自己命题。这一步要求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时政,用所学的知识自己向自己提问,同时要注意平时考试中知识点和时政的结合角度。 

四、摆正心态忌毛躁 

高三的同学们要面临众多科目复习与大大小小的考试,心情难免浮躁,可以理解,但一定要注意,找到适时的舒解之法,摆正自己的心态。对“进步”保持适当距离,太过急切的心态,往往会导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看在眼急在心,导致情绪过大波动,影响复习效率;太过平淡,又会导致缺乏上进心,动力不足,缺少了对学习的热情,也影响正常的复习。同学们需要调整心态,拿捏好度,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不急不慢,悠然自得。需要给自己设立一定的目标,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去努力,对未来有一个合理、美好地期许。切忌好高骛远、粗枝大叶和眼高手低,同时也不要灰心丧气,妄自菲薄。总之,要看清自己的优质和劣势,调整思路和心态,配合学校的复习进度,合理而科学地安排自己的课外时间,扎扎实实地做好首轮复习。 

小贴士 

合理安排课内和课外时间。基础知识相对不扎实的同学,要投入比较多的时间来做好首轮复习,除了课内要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还要安排好课外时间。比如,要抽出时间记忆知识点和知识框架结构,抽出时间做一定量的习题等等。课外时间投入最少要90分钟,用30分钟时间记忆,30分钟理解,30分钟做题。想要考前突击记忆?劝你还是早早放弃这种想法。无数实践证明:如果平时没有时间,考前更没有时间,也没有好的心态去记忆,要想学好,平时就得花功夫。 

整理相应的系列专题。首轮复习中,如有的同学复习进度较快,能够将课本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树,并且时间尚有剩余的,建议可以将相关的知识点,联系组成系列的知识专题,如前面提到的经济专题。如此,便能在遇到与该专题相关的题目时,一下提取出相应的知识点,大大节约考场时间。  

物理 

具体到理综的各学科,物理的分量最重。有不少学生反映物理最难学。从我们的调查问卷也可以看出来,60%以上的学生的困惑在于物理定律都明白,但就是不会做题。其实这还是表明对定律不明白。我们知道物理的各个定理与规律的成立,都是有前提条件的:只有在前提条件或者外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物理定律才成立,超出了一定的范围,物理定律就要被修正。就如牛顿的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是对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的分析与解释,而到了宇观和微观领域,经典力学就不适用了,必须要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来分析现象。也就是说对物理定律的理解,一定要理解它的前提条件。否则在运用定律或定理时,肯定会出现错误。 

除了物理定律的理解之外,在具体的解题上,如面对相对复杂的物理系统的运动问题时,整体考虑运动状态是必要的,但不能忽视的是对部分的解读,对部分运动状态的分析不妨先把部分从整体中分离开来,这是物理分析中常用的方法,即化难为易:把复杂问题归结为简单问题去处理。复杂的物理系统之所以复杂,原因就是涉及到的因素太多,一时之间难以清晰把握。这不仅是物理分析的方法问题,更是物理思维的方式问题:我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就是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人类思维的发展也是这样一个过程。 

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自己面对类似题目时,仍然出问题。这实际上是日常总结的环节没有做好:总结了前面一千个问题,那么第一千零一个问题就不再是问题。认真做好总结错题的工作,及时地回顾以往的错题,提醒自己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细节。高中物理试题都是围绕物理定律设计出来的,而整个高中物理定律是有限的,做好总结工作,你一定会发现“历史上常常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而历史也为你提供了惊人相似的解题方式。 

总的来说,一轮复习是完全靠功夫和投入出效果的复习。再好的复习方法最后还是得靠我们同学扎扎实实地执行。作为多年指导高三物理复习专家给出了复习建议,帮助同学们走出一些误区,少走些弯路。 

一、弄清攻坚目标再开工 

由于多年的分省命题,可以说现在不同地区高考命题的差异是巨大的。在开始首轮复习时,常看到一些同学狂收各地区考题,一个猛子就扎入到题海中不可自拔,实在痛心,这其实就是在做无用功。我们不能把各个省的高考试题汇编直接当复习大纲,当然“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之类的书当找题的工具书用还是不错的。首轮复习中还需注重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复习,习题可以作为帮助自己构建知识体系和查漏补缺的工具。需注意的是,对所做的题目也要有所甄别,不能盲目地照单全收,来者不拒。以北京为例,现在不少考题资料上的很多题对知识的要求、能力的要求都明显和北京新的《考试说明》相违背。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要想了解高考,首要就是要了解自己所在自主命题区所设置的高考主干知识模块,其次就是每个模块下的具体的核心命题点。比如说有一些省要求用惯性力解题,还有些省要求对简谐振动的对称性进行计算,这样的试题给北京的同学做是很不靠谱的。如果我们盲目地把时间消耗在“多板多块多过程”之类专题训练上,实在是残害身心。 

二、总结归纳到细处 

在复习的过程中,老师总会不断强调要对做过的题目进行总结归纳,这个建议很容易被人理解成把试题分类,按试题的一些特质归纳解题套路。我知道不少高三老师就是这样做的。不过我觉得这种做法在新高考面前是低效率和不稳定的。 

首先我们应该每做一道题就对这个题考查的知识以及知识的理解方式做一个归纳。其次我们每复习完一章,都应该拿出一张纸写一下本章的知识结构,包括概念的内容、概念的联系、公式、公式的变形、在具体问题中的理解与结论等等,并尽可能注解上每一个在习题中得到的知识理解。时间长了,会发现绝大部分题是可以按照“破题”的知识点分类的。这实质上提高了我们的应试能力,让我们对习题的反应速度与解题的正确率提高了。 

按题的命题表象(比如习题示意图,或者一些力学环境)分类记解题步骤的做法是尤其应该反对的,这会造成同学一种眼高手低的问题,且这样的同学特别害怕命题者在命题表象上做手脚出“新”题。我经常会听到有的同学抱怨说考试时一些题看上去好像眼熟,但实际一动手,这样那样的错误一堆。最近几年我观察一些同学,在一模考试时物理几乎拿满分,高考却几十分没动笔,基本都是这样复习导致的。 

以上是同学们在首轮复习时需要特别注意的两点。除此之外还提供给大家一些“整理错题”的小贴士,使“错题本”真正发挥出它的作用,而不流于形式。 

小贴士 

错题本现在基本上是人手一本了,但是错题本如何用法,很多同学不怎么讲究。往往就是把错题解答看一遍就完事,踏实一点的同学可能会动笔重做一遍。但应该说这都是不足的,我们应该及早学会对试卷进行总结,找出自己出错的深层次原因。具体来说出错的原因有以下几类: 

概念或者原理的理解上出错。物理的学习,如果只是把一个公式在最直白的情况下套对了,根本就不算学会。考试的时候,出题者出题时,可不会比对着老师介绍公式时所举的例子。因此我们学习时,需要真正理解原理广义的内涵。 

我经常会听到很多同学总结自己的考试时,将出错归因于自己的粗心大意。就我个人的统计,其实绝大部分同学出错都是因为对概念原理的理解不到位。我们应该勇敢去承认这一点,并把每个题中概念的理解过程与最简单的例子做个对比,争取把思维的每一步都清晰化。这样我们的理解能力才能越来越强,对概念原理的理解才能越来越深刻。 

过程与情景分析上出错。这种问题一般出现在动力学过程计算题中,应该说这是一种能力不足的表现,我们必须通过大量的分析训练提升大脑的概念转化速度与概念分辨能力。所以一旦有这种出错的试题,我们应该引起重视,多从参考书中找一些类似的题加以训练。 

计算出错。这要求我们同学养成良好的书写、解题习惯。做题即做事,做事即做人。这种事情只能自己救自己了。 

命题者把大量的老题拼凑在一起,导致条件众多,做题时单读题就读晕了。或者习题的条件不明,导致各种讨论。这种题我们正确的应对方法是撕下此题,捏成团,丢地上,踩两脚,再给它踢到垃圾筒里。 

审题出错。这其实也很普遍,能正确读懂题意本身也是一种习惯养成的结果。我们同学平时做题心态就应该端正,把习题当作对知识理解的检验与拓展,不要一看习题示意图就在老师讲过的题中找“灵感”。  

化学 

化学是理科中很琐碎的学科:一是要记忆的细节很多,任何一个细节记忆不准确都会导致对问题的分析出错,如对化学现象中颜色的记忆问题,不同可燃物质燃烧过程中发光的颜色是不同的,这些不同的颜色是判断物质甚至特殊元素的出发点;二是在分析实际问题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复杂,涉及的方面太多,因为单纯的化学反应条件有时都是有差异的,如点燃和高温就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化学的这一特性,恰恰成了大多数同学在做化学题时的一个难点。调查结果显示,有近七成的学生在化学上遇到的学习困扰是难以全面考虑问题的实际情况;近六成的学生表示对化学方程式等基本要素记忆不准确。除此之外,化学的学习,还必须要注意与实际问题的结合。“对实验没有太直观的认识”就反映了学生在这方面的欠缺。针对于此,高考辅导专家赵文乐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如下建议: 

一、心态方面要重视 

进入高三复习后,同学们在心理上或多或少都会发生一些变化。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经过多年研究调查后指出:影响学生考试成绩的首要因素是考场心理,其次是考前心理,然后才轮到智力因素。在高三学生中表现较为典型的就是“不着急”和“特紧张”的两类学生,前者好像高考跟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总是进入不了学习状态,效率低下,成绩“滑坡”;后者则是“惶惶不可终日”,被焦虑所困扰,无谓地担忧,不能将注意力放在学习的具体行动上,时间长了成绩必然下降,如果再经历一次测验的失利,那更是会心神不定,造成较为严重心理障碍。再就是可能会有小部分成绩中上的学生,出现自满心理,觉得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成绩总是维持在一定范围,无法更进一步。 

面对此种情况,升入高三的同学首先要注意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做一次合理的自我认识,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不要因为一些虚无缥缈或鸡毛蒜皮的事情分散精力,以一颗平常心去做好首要任务。如果确实已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心理焦虑,在自我调整无效或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建议同学们找任课老师或专业人士趁早调适。 

二、知识方面重自检 

在知识上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检验,同学们可着重记住“宏、微、法、习”四字。 

1. 宏,即指从宏观角度上,对知识进行梳理,由点——线——面——体,形成立体的知识架构,建立各知识点的有机联系。如将各类有机物及其代表物的衍变关系形成关系图。同学们可有计划地将阶段性复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一定要自己在白纸上画知识脉络图,坚持到明年6月份。 

2. 微,指知识中的细节、盲点、混淆点等,如化学方程式、化学符号、电子式、名称等。基础再扎实都不为过,它不能保证你拿高分满分,但却能决定你成绩的起点。以2013年高考试题为例,II卷中26个答题点中,有约80%是对化学用语的考察;再如2010年高考有机试题,官能团-CHO的名称为“醛基”,但有许多同学“创造”出了新汉字。 

对细微处的掌握,离不开对课本知识的扎实掌握,而高考中也有相当一部分题目会直接涉及课本,如2013年北京卷中的第6题、第10题、第11题,10年的第7题、第9题、第27题等等,都非常明显地取材自课本。其他多道试题所涉及到的思想方法结论等,也能在课本中找到依据。因此建议同学们:一定要重视课本,夯实基础。包括:基本概念、重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常见物质的性质及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实验现象,相应的用途;物质的量为核心的化学计量之间的关系;重要实验的原理、常见实验仪器、操作;重要官能团性质、反应类型等等。 

3. 法,就是指思想和解题的方法。一轮复习不是高一高二学习的缩影,它要求同学们不断积累总结解题经验,训练“题感”。题海无边,回头也不是岸,在一轮复习中一定要抽时间总结一下问题和对策。比如化学中常考的主干知识通常有元素化合物性质:无机核心物质和核心元素、混合物分离方法、典型物质的制备与性质探究、实验操作和现象的准确描述;理论知识推理、因果关系的论述:平衡移动原理、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官能团的性质、有机反应类型,等等。除了通过总结抓取考点外,可以尝试总结试题的呈现方式,各类试题的难点,个人的困难点及正确有效的解决方法等等。 

4. 习,就是指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考场如战场,“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只有平时把该犯的错都犯了、改了,养成了良好的作息和答题习惯,考试时才会少出错、甚至不出错。同学们可能会经常听到“大小年”之类的说法,在这里建议大家不要对这些传言信息盲目相信,不要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东西上,更应该脚踏实地按照自己的计划、步骤进行复习。 

小贴士 

高三学习紧张,建议同学们一定要保持合理的作息,注重劳逸结合。适时适量的文体活动是高三复习所必需的营养。研究表明,有氧运动能够使学生心情愉悦、记忆力和注意力增强等。 

此外同学们需保持一颗平常心,对于自己相对弱势的知识点或能力,要制定计划,坚持执行,潮汐状的补差方式收效甚微。  

生物 

从调查问卷以及老师、同学反映的情况来看,生物复习过程中主要的问题在于:不能准确运用所学定律解答具体问题, 如利用遗传学的相关定律(遗传学的三定律等)来解析生物学现象,上课过程中学生虽觉得都已经听懂,但等到真正做题时却似黔驴技穷。另外,生物复习中,需要记忆的内容比较繁琐,难于准确记忆,也是同学们反映比较集中的一个问题。 

有些内容虽然是分属于不同的章节,表面上看联系不大,但实际上彼此之间却有重要关联,如内分泌、神经系统、遗传和分子生物学等章节的内容就有此特点,学生需培养自身用联系的观点复习各知识点,建立了有效的联系,就有了有效的记忆线索,记忆的问题也较容易迎刃而解。此外,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学生实践实验少,缺乏直观认识也是本次调查问卷中一个突出的问题。生物学需要通过分析大量的实验数据来得出相应的推理结论,高考中对实验题的涉及占有非常重的分量,因此,这一调查数据除了要引起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反思,改进之外,也提请学生特别注意,抓住实验机会,认真对待每个实验步骤,注重细节,遇到问题积极与老师沟通,排除复习过程中的困惑。 

也许期中考试之前,大家尚在经历由高二到高三转变的适应期;期中考试到一模考试大概有四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是高三复习的黄金时间,在这段时间中,针对面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应以怎样的心态面对复习,怎样督促自己进行复习,高考生物辅导老师给出了如下建议: 

一、JUST DO IT! 

拿什么心态迎接你的首轮复习?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其实是首轮复习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复习比初次学习要难得多,这就好像打篮球,三步上篮的要领人人都可以掌握,但是想玩得漂亮就需要付出耐心、智慧和汗水。尤其是11月的时候,各科复习基本上都到了高中最难的内容,这时你会发现好多内容似乎都记得不是很清楚了,做题也很困难。此时大家一定要坚持住,要淡定,要在老师再现知识的过程找到哪块是你不会的。目标不要定得过于宏伟,一堂课只要找到一个你不会的知识点,都是成功的,这比在背后说老师讲的东西没用要实际得多。不要计较得失,JUST DO IT!相信自己努力付出,一定会得到回报。 

二、怎样使复习的齿轮转动起来? 

调整好心态是做好复习,为自己的动力小马达加满油,做好保养的第一步,这会使你后面的计划实施起来要容易得多,除此之外,你还需要牢记下面这些备考黄金妙招,这可是历年成功学生的经验总结,精华中的精华,以下内容请专心阅读。 

1.会看书,才是高分硬道理 

你会在回答非选择题时,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吗?如果是,那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熟悉书上的核心过程和概念,不能用准确的生物学术语熟练地回答。2012高考北京生物的29题第一问,很多同学丢分,但是这恰恰是人教教材必修三第48页书上的原话。藉此不妨反思一下,你是否能准确地回答出细胞分化的概念,尤其是一些核心的词语?如果不能,那就请静下心来多看看书吧!只有会看书,才能得高分,这是硬道理。 

当然这里的看书,不仅仅是“看”书,而是要用催动大脑去思考,把“专心”带上,再去读书。对于生物的复习,我们要看教材的具体黑字部分知识点、知识框架、联系、以及小字部分的科学小故事,如果能边看书,边做笔记是最好的。近几年北京高考,考察到教材小字部分的蛋白质变性以及水通道蛋白。去年一个高考成绩690分的同学,他分享自己的成功秘笈就是看书,同时把做题过程中遇到的不懂的知识点落实到教材上,并且记录总结起来,最后二轮复习及高考之前,非常有用。 

2.课堂不听讲,百倍时间也难补 

我听过很多同学有这样的想法,反正是复习嘛,很多内容老师之前都已经讲过了,就没有必要再那么认真地听课了。于是将生物课堂自行改成了自习课或者是休息时间,上课不听,这大错特错。且先不说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每一分钟都是精心准备、集体备课讨论出来的结果,是对后面的二轮复习及高考的铺垫,你就那么相信自己有如此好的记忆力,一两年前的内容都还记忆犹新。听老师做的精心梳理,可比自己课下复习要省气力的多。课堂不听,课下怕是要花100倍的时间来弥补。 

3.题海战术莫沉迷,错题本子不能少 

高三复习最怕什么?最怕的就是学习效率低下,无谓地浪费很多时间!很多同学迷信题海战术,效果虽然有,但大题量缺乏针对性的修补薄弱项,很浪费时间。因此对待卷子,一定要有针对性,高三卷子满天飞,遇到错题,可以把它剪下来,贴到错题本上,当然要用特殊颜色笔改正。或者直接将卷子装订成册,定期整理和总结。错题本要简单易行,这样才容易坚持下来,这个本子大家如果用心做了,在考试之前绝对是你的秘密武器,而且是你的独家专享,会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去年多名680分以上的同学证明,到了二轮复习,很多同学找不到重点,但是自己的错题本就告诉自己薄弱的地方在哪儿,让他们有的放矢。 

4.习题选择有技巧,难题怪题要放掉 

首轮复习重点在知识点,不要让偏难怪的题目影响你的信心和复习的方向,选择同步的习题,难度适中,要花20分钟以上才能做完的难题就干脆放弃,过于简单的题做多了也没有任何意义。

编辑:林剑飞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福建省莆田砺成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福建省莆田砺成中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