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博客 > 教师的点拨艺术

教师的点拨艺术

2015年02月25日 13:36:28 访问量:804
    作者:刘建始  
  学校搞数学观摩课,本校和外校的教师以及区的教研员都来参加。数学组的赵老师承担此重任。赵老师是一位中年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课堂教学开始,按部就班,在稳中有变的程序中进行。在课堂教学进行到互动环节时,首先是生生互动。赵老师让一位女生在黑板上做题,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互动。当这位女生做完题后,一位男生提出了一个看似与教材无太大关系、但是和这位女生做的题有关系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从另一角度进行多解。
  一下子将这位做题的女生难住了,女生仔细看看题并摇摇头,表示答不上来。这位女生实在没有办法了,就面朝老师,说:“求助老师吧。”
  女生将球踢给了赵教师,赵教师在心里先是一惊,没有想到那位男生会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但是心里也明白这位男生是全年级理科尖子,往往愿意显摆一下,俗活说,“人来疯儿”,人越多越来精神。
  只见赵老师略加思考,说了三句话,点拨女生:“换一角度看问题,有没有多解的方法,这道题所给的条件中有没有可以变化的地方。”非常精到准确。女生又重新审视这道题所给条件,按着那个男生的提问,将这道题做对了,是这道题的另一种解法。这时全班同学抱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发自内心的,不像以往有的教师忽悠的。
  我想:这掌声既是给这个女生的,或许也是给那个男生的,更是给赵老师的。
  赵老师简练精确的点拨,像一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泛起层层涟漪。这种点拨带有审美的艺术性!
  何为教师的点拨艺术,就是伴随着教育机智而灵机一动的画龙点睛的教学策略。
  教学正如生活,唯一的常数就是变化,教学中出乎意料的事情很多。课堂教学不是一潭死水,是一条流动的河,在不停地变幻着自身的色彩,就是平静的时候,也孕育着丰富多姿的涟漪。可是我们有些教师往往看不到这一点,就是按部就班的天天在老生常谈,没有变化,没有激情,课堂教学更没有艺术可谈!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几十名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性格迥异,课堂表现会千差万别,他们的需求也不一样,所以教师的点拨艺术,既符合学生实际,又能画龙点睛,恰到好处,使课堂教学平衡而顺畅地发展下去。
  一个有着点拨艺术的教师,不管课堂这条河是流动的还是宁静的,都会恰到好处地投出一块艺术的石子,使课堂教学泛起多彩的涟漪。
  点拨也要适时而定,可回答全面,也可顺势引导,待教学将要结束时,不用回答,学生就已经明白了。
  记得于漪老师教《白杨礼赞》,还没有教完,一名学生站起来问:“茅盾讲白杨树怎么美好,我看不见得。楠木是贵重木材,白杨怎么比楠木好呢?”他还用屠格涅夫《猎人笔记》中的话作为证据。对于这个同学的意外提问,于漪老师并未立即回答,只是说:“你敢于发表的意见,非常好。你继续听下去,会明白其中的道理的。”学完课文,那位同学终于明白了景随情移,这里用的是象征手法的道理。可见于漪老师用的是存疑不答的点拨艺术,既保持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保证了教学过程按构思进行下去。不仅要有点拨的艺术,而且还需要教育智慧。
  有的教师就是怕学生提问题,尤其提那些不在教学设计中的问题,更怕突发的问题解答。殊不知,“渊深而鱼生之”,艺术就是出现在多变和灵动中。课堂教学一般是有序的,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程序性,但是有时完美的课堂教学是非平衡而有序的,多变的,因为我们的生活就是总在变化着,课堂教学的内容往往是生活的经验结晶,所以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注意课堂教学的多变。
  教师课堂教学的点拨艺术,和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有关,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情有关,与教师的文化底蕴有关,与教师的教学敏感性有关,与教师的大气等等有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是积淀的结果。所以我们的教师平时要注意反思和积累,常常要问问自己,备课时教材熟悉吗,学生的学情了解多少,自己的底气和自信如何等等,逐渐使自己的内涵丰富起来,更加自信和完美!只有丰富的教学积淀,才有点拨艺术的出现,艺术不是忽悠出来的,也不是浮夸喊出来的。
  一个底蕴深厚、自信满满的教师,往往像一位在海上驾驭航船的舵手,在每一节课上,都能屹立于教学艺术之海的变化之中。
编辑:林剑飞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福建省莆田砺成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福建省莆田砺成中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