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命题趋向——稳定中的变化
考试中心负责人说:新课程目标是平稳过渡,要体现新课改的探究型、学习型、多样性和选择性。更主要的是要和以往高考对接。
北京2014年高考调整重点:
1.将60分的作文分为两题。第一题为微写作,第二题为作文题。
2.题目形式、考查背景、素材、考查的内容向宽的方面进行拓展。
①改造语言应用领域,增设阅读情景,在阅读中考查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加强俗语、对联等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
②改造古诗词阅读,采用多文本综合性的方式,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考查。
③改造古诗文默写,设置情景,激发学生触景生情、因情生发联想诗句,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应用。
(二)考查具体内容及比例
1.基础知识基本能力——
现代汉语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字音、字形、词语使用、句子的使用、名句默写、文学常识等,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文言实词、虚词、句式)难度属于20%
【例1】有媒体统计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与作家郭敬明2012年度的作品总销量,发现前者的总销量远低于后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文情报告(2012-2013)》显示,2012年度小说类图书的销量冠军仍然是郭敬明的作品。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请简要点评。要求:①观点明确;②语言表达简明、得体;③字数不超过30字。
【例2】江西卷要求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你所学过的高中课本《先秦诸子选读》,有的考生不顾题干中的许多要求,没有概括全段内容的统领语句;或没有表达应有的形式和修辞手法;更多的是在表达方法没有使用“说明”的方法。如果看清楚题目的要求,就可能答得更好一些。
【例3】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创造”下定义,不超过30字。
【例4】请根据丰子恺先生《巷口》这幅画,围绕“盼”描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运用两种修辞手法;③字数不超过80字。
2.阅读
文言文阅读(属60%中)、现代文阅读、古诗鉴赏(属难20%中)
3.表达
作文及其他语言表达试题。(作文属60%中,其他表达属20%中)
(三)怎么考(列举三份试卷)
高考语文的三大瓶颈
解决三个问题:两大阅读(文学作品阅读)题和作文。
一、瓶颈之一——文学作品阅读——难度0.5
A组阅读
无论是文本内容和考查方式,仍然是传统的项目,个别省区的变化考生应予以关注
B组阅读
①随着新课标的实施,现代文阅读(B组)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现。其文本的形式更加丰富,既有散文、小说文学样式,也有传记等各种实用文体。两组现代文阅读试题分值大大增加:2013年全国课标卷达34分,北京卷达39分。B组阅读,课标卷等还设置了“选考题”。
② B组阅读题在内容上拓展了文本的范围,提高了阅读鉴赏的能力要求,增加了探究、延伸等个性化阅读的试题。应加以关注,以便更好地备考。
得分率低的原因是:不能熟练运用现代文阅读的六大能力。
①理解内涵丰富的语句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②筛选、概括、整合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
③理解把握作者观点的能力
④分析阐发文章内容的能力
⑤把握文章表现方法的能力
⑥分析探究能力
这些能力是在长期阅读中培养出来的,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有突破。但是其中有几点是可以减少丢分的。为什么?
三大难点:①⑤⑥
[例] 2009年北京卷有一道题:文章侧重描述了司马祠哪些“有形”的部分?这些部分各自负载着什么与司马迁有关的“无形”内涵?
据统计:本题的难度系数仅为0.36
(一)理解内涵丰富的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主要问题:答题不完整
【例】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2013江西卷《平常的沈从文》)
考查语句含义,一般需要回答语句的基本意义和深层涵义。
(1)他的作品和他的读者都红光满面,长生不老。
(2)这里周围都是荷花,灿烂极了,你若来……
【例】罗曼·罗兰“这个美丽的音乐名字”究竟代表些什么?请结合原文作简要概括(2013湖北卷《罗曼·罗兰》)
这类题的答题点一般有三个:
第一,有些语句在文章中含有较丰富的信息,阅读时首先必须看得清,抓得准。根据语境来确认语句本来的意义。(本来意义)
第二,同时,对现代文中的一些语句,理解其字面的、表层意义比较容易,而理解其内在的蕴含的意义比较困难。因此,必须把它们置于语境中,才能真正理解语句内在深层的含义。(深层意义)
第三,不少时候还要弄清语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结构作用)
【例1】“关系就这么在你一句我两句的沟通中变得融洽起来,就像一壶好茶,浸出物是慢慢地释放出来的”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013天津卷《胡杨人家》)
【例2】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2013山东卷《定和是个音乐迷》)
凡是地球另外一边那些会用五线谱先迷住了自己一生,又迷住了世界一世纪半世纪的人物,早已把定和征服了。
【例】第⑥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013安徽卷《樱桃》)
⑥等我们走下山来,渡过江去,重新踏上长街,已是傍晚时分了。街上的摊贩早已散去,只剩下一位老年农夫还坐在路边的石级上等顾客,她身边放着一只编织精巧的半旧竹篮,手里拿着一杆小秤。走近去时,我惊喜地发现篮里盛着一颗颗晶莹如珍珠的樱桃。真的已经很久没有吃到樱桃了,这种果子在城市的水果店里是很难得看见的,它的产量少,时令断,又经不起久藏;难怪不易发现它的踪迹。它似乎只出现于词人的笔下,“樱桃落尽纯归去”引来了李后主的叹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也是作为“流光容易把人抛”的论据提出来的。词人好像无例外地一致惋惜春光的短暂,千方百计地想留它下来,看见檐外蛛网上的落花瓣,敏感地发现蜘蛛竟也是自己的同志,也在进行无效的挽留春光的努力。在他们看来,樱桃的出现,简直是春去的信号。其实又何必如此呢?晚春以后紧接着就是初夏,这才是更为丰富、坚实、健旺、充满了生机的季节,也是人类努力工作的季节。
(二)把握文章表现方法
把握文章表现方法——主要问题:摸不到方向。
具体来说有以下四个方面:
(1)思维方面(2)结构方面
(3)表达方式方面(4)修辞方面。
写作技巧试题实例:
【例1】作者主要用了哪种艺术手法塑造贝尔蒂这一形象?请简要分析。(2013年重庆卷《枪口下的人格》)
【例2】《被时间决定的讲述》(2012山东卷)
以③④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两个主要特点。
③林的妻子早晨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鸡栅,一群鸡涌到院子里。她撒一把米,鸡们怀着感激之情扑动翅膀,争夺地上的米粒。然后她开始拿起扫帚打扫庭院,就像每天洗脸一样,对生活的敬畏含于其中。村庄的独特生息渐渐大了起来,那种类似于琴瑟的音乐之声,优雅,古老,节奏鲜明。这与城市庞大、庞杂的噪音能量不同,它代表着清淡、恬淡、恬静的基本秩序。林和大儿子一起,到院外的柿树上采摘柿子。邻居们做各自的事情,狭窄街道旁边的一块空地上,古老的笨重石磨转动起来,金黄的玉米被缓缓磨成面粉。一切劳动几乎没有语言的参与,似乎没有什么事情值得交谈。然而,这一点也没有损害劳作中的默契,仿佛一出戏剧的出演,已经经过了预先的排练。
④秋天就要过去,天气仍很暖和。地里的活儿已经做完,再有一场雨,就可以把冬小麦种好,那时的庄稼人就可以享受一年中最安逸的季节了。林这些天的习惯性动作,就是仰望天空,蓝,蓝,白云停留一会儿,就又很快散尽,剩下的,仍然是蓝。趁着这样的间隙,邻
语言特点是指什么?它所涵盖的范围十分宽泛。它包括表现特点、文体特点、修辞特点和句式特点。
【例3】老舍小说《马裤先生》:马裤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综合考查表现手法)(2012新课标卷)
怎样分析人物性格?一般要从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心理、细节等方面去考虑。这篇小说在写作上主要描写了马裤先生的语言与行为,可据此寻找答案,再用概括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分析探究
主要问题:综合能力差。
新课标提出的“个性化的阅读”,就是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积累”,并且“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阅读实践中“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以达到“发展想象能力、思辩能力和批判能力”的目的。
具体考查的方向是“探究”——主要有两个方面:评价与延伸。
【例1】有评论者曾用“一切景语皆情语”来概括本文带给读者的艺术感受,请谈谈你对“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解,并结合本文具体阐述。(不少于200字)(2013北京卷《浙江的感兴》)(探究、延伸)
【例2】罗曼·罗兰的经历说明,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英雄”的影响。我们从中可获得哪些启示?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2013湖北卷《罗曼·罗兰》)(探究延伸)
【例3】在吴良镛看来,城市管理者的素养应包括诗人的情怀和史学家的品格与学识。请结合全文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2013辽宁卷《吴良镛筑梦人生》)(探究和延伸)
【例4】请根据文本,探析“没有他,清华就不是清华;有了他,不管清华还会再有多少变革,也依旧是清华”这句话的涵义。(2013福建卷《那一种遥远的幽默》)(探究)
【例5】贝尔蒂对俘虏霍夫曼的态度是否值得肯定?他该不该舍命去救胆小怕死的迈尔?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2013重庆卷《枪口下的人格》)
【例6】(《晚秋》)小说的高潮是中年男人捡走了小包。如果这个人物没有出现,瓦萨卡会不会将小包据为己有?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江西卷)(延伸)
二、瓶颈之二——诗歌鉴赏。难度:0.4-0.5
考查诗歌核心内容之一——诗歌的情感。主要问题:缺乏分寸感。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课标卷)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全国卷)
3.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广东卷)
4.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福建卷)
5.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安徽卷)
考查诗歌核心内容之二——诗歌的表现方法。主要问题:雾中看花
1.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让处理情景关系的?(课标卷)
2.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江西卷)
3.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用典的出处。这首诗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江西卷)
4. 这首诗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
5.“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江苏卷)
6.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安徽卷)
7.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福建卷)
考查诗歌核心内容之三——诗歌的评价。主要问题:综合能力较弱。
1. 有人说,本诗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天津卷)
2. 古代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太夸张了。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辽宁卷)
怎样备考?
1.把握诗歌的背景。
2.把握诗歌的感情?
(1)正确把握意象
①意象——主观之意看到的外界之物象
②主观之意不同,同一物象所表的意义也不同
【例】指出《送人归京师》(陈与义)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江西卷)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2)理清情与景的关系
【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习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1. 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2. 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例】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让处理情景关系的?(课标卷)
春日秦国怀古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yingyú旋绕曲折。
答题要点:描写怎样的景色?这些景物有怎样的特色?透过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例】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2012新课标卷)
思远人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例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福建卷)
晓至湖①上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 弥漫与天永。
折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 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③。
[注]① 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蚱蜢:zéměng小船
(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
3.分析诗外之意
【例1】请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广东卷)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4.怎样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
【例】这首咏梅诗(朱熹《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
【例】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江西卷)(考查情景关系)
清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蜇,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 ② 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 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 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例】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用典的出处。这首诗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江西卷)(考查典故的使用)
【例】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鹊桥仙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例】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福建卷)(考查修辞方法)
【例】“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江苏卷)(考查情景关系)
【例】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安徽卷)(考查虚实关系)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诗歌表现手法一般有哪些考点?
诗歌鉴赏考查的诗歌表现手法,一般都是课内学习过的。归类如下: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夸张
构思结构——层次精巧,渲染烘托
写景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象征意象
对比衬托——突出主旨,表达效果
常识典故——深入浅出,借古讽今
三、瓶颈之三——作文停滞不前。缺少再提高一个档次的能力与方法。
高考作文命题原则:表达与交流中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一)多元化作文命题(2006年至2013年)
【例】全国新课程1卷,作文材料是: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刻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例】全国新课程2卷的材料是:
高中学习阶段,你一定在班集体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收获了深厚的情谊,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即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
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在几所学校作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60%的人表示满意,36%的人认为一般,4%的人觉得不满意。
如果同学关系紧张,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我自我意识过强,有人认为是志趣,性格不合,也有人认为缘于竞争激烈,等等。
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他们认为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两份材料的不同之处是:第2份试卷要求考生必须就材料本身发表不同意见。
【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0年9月12日,北京一家体育彩票专卖店的业主为某彩民垫资购买了一张1024元的复式足球彩票,第二天他得知这张彩票中了533 万元大奖,在第一时间给购买者打电话,并把中奖彩票交给买主。他成为又一位彩票销售“最诚信的业主”。
有人据此在互联网上设计了一项调查:“假如你垫资代买的中了500万元大奖的彩票在你手里,你怎么做?”调查引来16万人次的点击,结果显示,有29.9﹪的人选择“通过协商协议两家对半分”有28.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留给自己”;有22.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给对方”;还有19.9﹪的人没做选择。
(二)四查
查中心——
查结构——
查材料——
查语言——
(三)为什么观点正确却得不到高分
1.认识水平有限。
【例1】中国已进入“陌生人社会” 人性冷漠随处可见
互不信任增加了社会运行的成本,也让人的情绪变得负面。一方面对陌生人处处提防,另一方面抱怨“人性冷漠”;一方面指责他人“麻木不仁”,另一方面又提醒亲人朋友遇事少“出头”。这种纠结提示,从传统的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必须处理好重构社会信任这一课题。(提出论题)
老人摔倒没人扶——最近,各地频频出现的这类事件让人普遍感到心痛又困惑:人与人之间怎么可以如此冷漠?
冷漠不是偶然的。稍加留意,多数人会发现,我们早已习惯用戒备的眼神、怀疑的心态来对待陌生人。
幼儿园里教育孩子:“不吃陌生人的糖果”、“不给陌生人开门”;在家中叮嘱老人:“陌生的电话号码不接”、“买东西不听陌生人的推荐”;银行门口摆放着提示牌:“不给陌生账户打款”;社区警务站贴着海报:“陌生人搭讪轻易别理睬”……
到2010年底,全国常住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已有20多个,其中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的人口已达2000多万。社会学家说,中国已进入“陌生人社会”。美国知名学者弗里德曼有一段关于“陌生人社会”的经典描述:“走在大街上,陌生人保护我们,如警察;陌生人也威胁我们,如罪犯。陌生人教育我们的孩子,建筑我们的房子,用我们的钱投资……”(摆出现象)
从过去的“熟人社会”走向“陌生人社会”,首先是一种进步。这意味着经济规模扩大、人员流动性增强、公共服务的社会化程度提高。但是,刚刚离开“鸡犬相闻”的村落,难免要面对种种不适应。首当其冲的就是:该如何和陌生人相处?
多数人会本能地希望把必须要相处的陌生人变成熟人,托关系、人找人,因为“熟人信得过”、“熟人好办事”。对偶然相遇的陌生人,则首先选择不信。公共场合看紧自己的包,如果别人委托看包,多半要摇头。面对陌生人的求助,心里先犯嘀咕,“不会是陷阱吧”。看到小偷,犹豫着是否要干预,担心过后被报复。而诸如“扶人者被诬陷为撞人者”、“拾金不昧却被讨要更多的钱”等案例,更强化了“帮助人可能惹麻烦”的心理,放大了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分析之一)
互不信任增加了社会运行的成本,也让人的情绪变得负面。一方面对陌生人处处提防、认为这是让自己利益免受伤害的必要方式,另一方面抱怨“人性冷漠”、“道德滑坡”;一方面指责他人“麻木不仁”、“见死不救”,另一方面又提醒亲人朋友遇事别“出手”、少“出头”。透过这种纠结,不难发现,人的内心始终在向往温暖,良知和传统美德远未消失。同时这种纠结也提示,在从传统的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重构社会信任这一课题。(分析之二)
“陌生人社会”并不必然伴随着冷漠。如果说在“熟人社会”,日常生活更多地可以通过道德来实现自律和他律,那么在陌生人社会中,彼此不熟悉、人员流动性强等因素会削弱道德的他律作用。这时就需要建立起法制的权威以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一个高度法治化的社会,法律制度凭借其中立性、公正性、权威性承载着社会成员最普遍的信任。彼此陌生的人交往时,尽管他可能并不清楚对方的状况,但会相信一旦出现欺诈失信行为,可以通过正当的方式“讨到说法”,也相信能得到公正的裁决。相应地,陌生人摔倒了多半会去扶,因为相信万一被讹诈、法律会还原真相,而不诚信的一方会受到制裁。
信任的重建是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大力推行诚信教育、道德教育无疑极其必要。不过,当完全陌生的两个人相处并涉及种种复杂的利益时,道德是否缺席是谁也拿不准的事。核心的任务当是树立起法制的权威,让人们对法律“惩恶扬善”的功能有信心,进而自觉按照规则和公共精神办事。(提出怎样解决问题)
【例2】撤退吧,鲁迅先生!
近来,由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新版语文教材中逐步剔除鲁迅的文章,引来一片争议,赞者有之,阻者有之。而笔者认为,在近年来对鲁迅话题经历了沉默、回避、冷淡的过程后,现在让其撤退,已经是时候了。鲁迅之所以“被撤退”,是因为那些曾经被其攻击、痛斥、讥讽、怜悯的人物又一次复活了,鲁迅的存在,让他们感到恐惧、惊慌、卑怯,甚至无地自容。(摆出论题:鲁迅的撤退原因)
请看一看:
孔乙己们复活了。并且以一篇《‘茴’字有四种写法》的论文,晋级为教授、学者、国学大师;也不再提心吊胆地“窃书”了,而是平心静气地在网络上“窃文”了;不仅可以舒坦地“温一碗洒”,而且还能以其博导的诱惑力对“伊”来一把潜规则了,他岂能让鲁迅揭了他前世的底?!
“资本家的乏走狗”们复活了。尽管它们披上了精英、专家的外衣,但依然“看到所有的富人都驯良,看到所有的穷人都狂吠”,他们或装神弄鬼地玩弄数字游戏,鼓吹物价与美国接轨、工资与非洲接轨的必然性与合理性;或干脆作了外国人欺诈中国的“乏走狗”,与其里应外合、巧取豪夺。它们岂容鲁迅再一次把它打入水中?!
赵贵翁、赵七爷、康大叔、红眼阿义、王胡、小D们复活了。有的混入警察队伍,有的当上了联防队员、城管。披上制服兴奋得他们脸上“横肉块块饱绽”,手执“无形的丈八蛇矛”,合理合法地干起了敲诈勒索,逼良为娼的勾当。如果姓夏那小子在牢里不规矩,不用再“给他两个嘴巴”,令其“躲猫猫”足矣。想想,这些下做的勾当儿怎能让鲁迅这种尖刻的小人评说?!
假洋鬼子们复活了。这回干脆入了外籍,成了真洋鬼子。并且人模狗样儿地一窝锋地钻进“爱国大片”的剧组,演起了凛然正气、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让人好生不舒服。此种一边哽咽着颂扬祖国母亲,一边往向征中华文明的青铜大鼎里撒尿的举动,岂不是鲁迅杂文中的绝好素材?!
祥林嫂、华老栓、润土们复活了。他们依然逆来顺受,情绪稳定。因为“这人肉的筵宴现在还排着,有许多人还想一直排下去”,这样,必须要备足了餐料。而那些准备做餐料的人,本来可以闷在铁屋子里,一边听着小沈阳的笑话,一边麻木地死去,岂容鲁迅把他们唤醒,再一次经历烈火焚身的苦痛?!
那些“体格茁壮的看客们”复活了。他们兴致勃勃地围观那些“拳打弱女”、“棒杀老翁”、“少年溺水”、“飞身坠楼”的精彩瞬间,依旧“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哈哈,仅看客一类,被你伤害的人就太多了,因为中国人几乎都愿做看客!(列举大量事例证明观点)
鲁迅之所以“被撤退”,是因为当今的社会不需要“投枪和匕首”,而需要赞歌、脂粉、麻药。正如陈丹青先生讲的“假如鲁迅精神指的是怀疑、批评和抗争,那么,这种精神不但丝毫没有被继承,而且被空前成功地铲除了。我不主张继承这种精神,因为谁也继承不了、继承不起,除非你有两条以上性命,或者,除非你是鲁迅同时代的人。最稳妥的办法是取鲁迅精神的反面:沉默、归顺、奴化,以至奴化得珠圆玉润”。
如果鲁迅赶上这个时代,对于“开胸验肺”、“以身试药”、“周公拍虎”、“黑窑奴工”、“处女卖淫”、“官员嫖幼”等一系列奇闻,又会写出多少辛辣犀利、锥骨入髓、令人拍案叫绝的杂文来,想想,真是让人后怕,所幸这个尖酸刻薄的小人已不在人世了。
让我们彻底赶走鲁迅,欢迎“小沈阳”,让人们在开心笑声中忘却现实的不公和苦痛,在笑声中渐渐地麻木、渐渐地变傻……(嬉笑怒骂中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丑恶、痛快淋漓揭露现实生活中的弊端,)
(原名《那个叫鲁迅的终于从教科书里滚蛋了》)
2.写作基本能力不高:
写作基本能力包括审题能力、构思能力、材料的选择和使用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等。
3.不会选择和使用材料
怎样借用名人事迹进行论证?
【关于苏轼】林语堂这样评价苏轼: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可是这些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苏东坡传》)
(1)观点与材料融为一体
(2)要有独创性,给人新鲜感(“新鲜”的两种含义)
其一:独特。《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死亡这种行为仿佛对文人有着特殊意义,屈原、芥川龙之介,以及我们今天的诗人海子、麦地……都选择了这条路,去追寻自己的星空。
世人,你还要嘲笑他们吗?你可曾想过他们也曾在你们的泥潭尝试过?你可曾想过他们才是在仰望星空之后发现大地束缚的人?你可曾想过,当你自以为脚踏实地地在这里挣扎,被利益驱使的时候,他们正在接近星空,接近梦想的地方俯视着你,看你在浑浊不见星空的地方泅游?你可曾想过他们才是坚持本真的人?
诚然,我并不赞同自杀这种行为,我同样坚信一个生命的逝去,必会带来缺失与遗憾。我只是想提醒你,在你自以为脚踏实地的时候,你头顶可曾真有那份你曾经
请记得仰望那片星空,请摆脱泥潭,真正地脚踏实地朝梦想走去。
其二:新颖。
【例1】罗斯福蝉联四届总统——观点:平视民众造就人格魅力
罗斯福下肢瘫痪,却以其赫赫政绩赢得美国唯一的蝉联四届总统的殊荣。他平等待人,待人像一位兄长和朋友。有人说:罗斯福有这样一种气质,能把国王当普通人看待,而把普通人当国王看待,但国王和普通人都因此而爱戴他。有鉴于此,我们身边的“公仆”们是否也可屈尊向“罗斯福同志”学习,平视百姓,平视社会,从而造就自己的人格魅力呢?
【例2】司马迁逆境著《史记》——观点:命运的另一半操纵在自己手里
汉朝司马迁继承父业,立志著述史书。他游历各地,阅读了大量书籍。不料正在他着手编写《史记》时,遭到了李陵之祸的株连。但他矢志不渝,忍辱负重,身受腐刑,幽而发愤,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写成了鸿篇巨著——《史记》。他曾经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在这里,一个“固”字表达出“一死”是无可回避的“命”,两个“或”字则明确指出:一个人对“运”的操控力度不同,其人生的结局也是不同的。
【例3】爱迪生发明电灯——观点:面对失败的心态往往决定人的成功
爱迪生发明电灯,历经了几万次失败,但他始终不气馁,最终发明了电灯。
(3)不善于把素材变为题材
加工或提炼素材的方式有多种。如概括式、联想式、改造式、综合式、引申式等。最重要的是改造提炼式——把原有的材料进行加工、提炼、改造的方法。改造后的题材与原文融为一体。运用这种方法不可能一簇而就,需要反复训练炼才成。
[原始材料](略)
【例文】
从容(片断)
于丹,一位红遍中国,从“百家讲坛”走下来的教授,她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是从容的。没有于丹,怎么会掀起全国学习《论语》的浪潮?她的功绩是世人皆知的。当十几名教授学者“口诛笔伐”于丹时,她以其“不叫劲心态”笑对一切,她说:“我更喜欢庄子,我觉得我们不要过分地攻伐异端”,“君子也是一种很朴素、很坦荡的人格”。正是这种从容面对一切的生活态度,使她成为人们心中的偶像。那些专家学者,尽可以去研究他们的高深的学问,大家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罢了。
于丹的从容还可以见诸对家庭的态度。当不少家庭因孩子不能成为“天才”而苦恼之时,于丹却说,每一个做妈妈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最聪明”“最漂亮”“最了不得”,但是“‘正常’是我们生活中最好的尺度”,“我们不必追求一个家庭多么完美,这个家庭有什么样什么样的传奇,实际上最朴素的东西最恒久。”这就是于丹,一位当今红得发紫、却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大学教师,一位无论在风浪或日常生活面前能从容应对的普通人。
(三)怎样写出有特色的考试作文?——重在创新
谁都想写出有特色的作文,但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如果能在材料、构思、语言和表达方式四个方面有一处独特的地方,他的作文就能胜出。
材料的胜出——典型性、新颖度、现实感
构思的胜出——构思独特,出人意料
语言的胜出——语言流畅,具有个性化
表达方式的胜出——叙事议论抒情有自己的特长
(一)材料典型
【例文1
并不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都很伟大。
像我,两年前的追求就是考上重点高中,而外公的追求,就是退休后住上一套新房子。
一年前,我们追求的目标都实现了。
我上了重点高中,以前的苦读、熬夜,都得到了补偿,而今后的路,考大学、找职业,大概也会比较坦直了。
我追求过了,也得到了,可以休息一下了,不用再像以前那样拼命、奋斗了。
我们得到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外公一人一大间,他说:“这太好了!我再也不用上上下下跑五层楼梯,洗澡可以在家里,打太极拳可以在阳台上,我这一辈子,再没别的指望了。”
但是两个月以后,外公又不喜欢新房子了:“你们上班上学去,扔下我一个人在这么大套房子里,怪没劲的。”他又经常唠叨起老房子的好处:邻居们相处和谐,一出门就有卖豆浆油条的,房子虽小,冬天却很暖和……
我们都觉得好笑:外公怎么也有小孩子脾气,总觉得柜台里的糖比手里的甜。
仔细一想,其实我也是一样,重点中学,原先是柜台上的糖,现在变成我手里的糖,就比不上从前了。
世界上很多事情不都是这样吗?当我们抱着热切的希望去执著追求时,它是最美好的;而一旦得到,它又要在我们手中褪色了,黯淡了。
忽然有一天,外公说,他要到一家单位的传达室看大门。
我们都反对,因为那样外公就要常常住在传达室,不能回家。
外公还是去了,每个月50块钱,还不到他退休金的三分之一。
外公干得兴致勃勃,也经常抱怨他那间宿舍太窄了,转个身都费劲——可是满脸又都是快乐、兴奋、神气!
我把我的几篇文章仔细改了改,寄到报社去 。
妈妈笑着挖苦说:“你就算到了下下辈子,也当不上个作家。”
可是,那又有什麽关系呢?我忽然明白了,追求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而你追求得越执著,你的心就会越充实,他甚至比成功还要美好得多。
你在追求,这就够了。
(二)构思新颖
圆圈的内外
用圆规在纸上转一圈,便作出一个圆。这张纸,就被这个圆分成圆圈内外两个不同的世界。
我就是生活在这个圆圈内的世界中的人。一条浅浅的线便将我与外面的世界隔绝。只有在做梦的时候,我才可以跨过那条线,走进未知的地方,那里有我的梦想。
当我用兜里最后的两元钱买完回家的车票时,摸着空空如也的衣袋,发觉那条浅浅的线就是一张张连在一起的钞票,圈里是物欲横流的世界,我很想跨出去,走进没有金钱的原始时代,或是理想中的乌托邦、共产主义,我要成为一个改造世界的人,给这片混沌一个全新的定义。
当大家已渐渐习惯于三点一线的生活时,这圈内的学校、家和床已不能再束缚我的梦想。我要跨出左脚,踩到黄山的天都峰顶;迈出右脚,站在神秘的非洲平原上;我可以挥动右手,驱赶热
已做了太多的梦,醒过来后,自己还是躺在这个圆圈中。原来,圆圈外是梦想,圆圈里是现实。圆的面积是有限的,圆外的空间却是无限延伸的,所以无论你有多少梦想,现实只有那么一点儿。梦想终究只是梦想,要做的,就是把这个圆的半径不断增大,把圆圈外曾经是梦想的,划归到圈内的现实中来,如果不能实现所有的,没关系,可以把这个圆变成椭圆,换个方向。
也许,我的梦想,就是实现所有梦想。
【例文2】
成熟的顺序
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得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成熟无非就是从“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还是山”这一过程中领略出来的。
人们说成熟的顺序有很多种,可这一总结,枝枝蔓蔓,都收起后不就是从纯朴无知到复杂,再回归纯然吗?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帐暖度春宵;人们说现在社会里的傻不是无知,而是对已有思想的不思考。人在年少之时,放任自由,学着放浪不羁,不曾思考什么,只知享乐。这不是批判,只是一种阐述,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过程,只不过时间长短而已。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记得在一位学者的书中曾读到过一句“痛苦源于有知”。古人苏轼曾在中年时几经波折,仕途起伏不定,自己也在乌台诗案中受牵连,痛苦悔恨,一并向他席卷而来,这边是中年的有知,中年的复杂,中年的痛苦。而在西方世界中,也有一非常明显的例子,乔布斯,一个信佛的中年男子,他曾因信佛而不能经商这一事痛苦过,也无疑是对于一个人极大的考验,在信仰和财富中做抉择实在太为痛苦了。
老年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人近老年之时,心思也趋于平静。上文说到的苏东坡在乌台诗案之后完成了一次人生的突围,从此不再追求名利,转而寻求田园生活的恬静淡雅,就真的像一个乡野老农一样心境祥和。而乔布斯呢?在听了一位禅师的话之后遵从本心,创出了苹果等一系列产品,他的产品中处处体现着禅宗的思想:没有一个按钮,直面内心;而他本人也是如此,他不穿名贵的衣服,只求舒适,衣服上也没有一粒纽扣,以此来彰显佛家的思想。无论是中国的诗人,还是西方的商人,都在暮年之时完成了人生的蜕变,心境行为都渐趋纯然。
人成熟的顺序也就这样吧!从不知愁到知愁再到知愁不思愁,如是而已。无论我们是什么人都会在人生中经历这三状态,也
【例文3】
和
在美国明尼苏达公园里,由于野狼的捕食,是羊群的数量锐减。为了保护羊群,当地人民大量捕杀野狼。在没有天敌的情况下,羊群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可是却因为长期安逸不用快速奔跑的生活,使羊的体质越来越差,后代的生存能力减弱。不得已,当地人民只好重新请回了狼。
狼捕食羊,看似残酷,但实际上是一种和谐,是大自然亘古不变的法律规则。想想看,羊为狼提供了食物,没有羊,狼便活不下去;而狼呢?起到了选择的作用,因为没有被狼群捕食的羊一定是健壮灵活的羊,它们的优秀基因遗传给了后代,使后代的生活能力增强。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羊应该感谢狼。羊和狼只是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而正是这种捕杀关系,维持了生物链的稳定。
如此看来,互利共生、友好帮助才叫和谐,竞争与对立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和谐,这些传统意义上的“不和谐”实际上在维护世间万物的和谐与统一。
动物如此,人类社会也是如此。就拿商业竞争来说,没有竞争的商家是不存在的各个商家之间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在商业合同与基本道德准则的约束下,为了共同的利益齐头并进。这之间也存在着收购兼并等问题,但能说这不是一种和谐吗?这样做,淘汰了劣势企业,优化了资源配置,使市场的整体水平得到了提高。所以说,商业竞争实际上维护了整个市场和谐稳定的发展。
当然,凡事都讲个“度”,过了这个“度”,则容易把事情弄糟;不足这个“度”,事情又做得不到位,这道理与孔子所说的“过犹不及”是一样的。只要我们不超过这个法度,在遵
(三)表达方式独特
【例文1】散文
走进高三
高三是一个复杂而跃动的年级,走进高三后,我不应该再是原来的我了,因为我必须放弃一切自己所热爱的却不在学习范畴的东西,去为来年盛夏的一次选拔而埋头苦拚。人们说现在的放弃是为了长远的未来中能更好地获得,你说,这是不是一个奇怪且复杂的时段?
更加奇怪的,是即将走进高三的那个暑假,我没有了对升学的厌恶,我把那时的心情叫做期待——期待一整年目标明确、有压力而又充实的拚搏,也一并期待着一年后崭新的人生。所以我敢说,高三是一个潜藏着兴奋与跃动的年级。头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在为未来而努力,竟是如此地艰苦、快慰、压抑而又饱满;我终于知道能亲手握住自己的人生,是一件多么艰难而又多么幸福的事。走进高三,我想我们会很快地成熟。
当然,这样复杂而又激越的永远只能是我们的心情,真正的高三生活却是一天一天、一分一秒走过的。同样的科目,同样的老师,同样的作业,同样的考试,同样的我们就在同样的日子里做着同样的事情,内里
想起高三刚开学时,我是怀着怎样好奇的心情走进这间挂着“高三(9)班”小牌子的教室的。然而新粉刷的墙壁,很熟悉的面孔和与从前一样的开学典礼,却使我突然觉得很恍惚,不知道那个曾耳闻千百遍的“高三”究竟在那里。直到与大家一起,一天天经过很多节课程、很多次考试和很多本作业,我终于开始了解“高三”,它不是个平地而起的惊变,而是一个既短暂又漫长的过程,有痛苦有欢乐,有千般思绪、万种心情,都只为完成一个自己托付给自己的责任,完善一个自己编织给自己的美梦。所以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走进高三,就是我们走入了一个渐入佳境的历程。(北师大实验中学学生习作)
【例文2】议论文
理
理解,是一个常谈不衰的话题。人人都渴望被人理解。很多人总是抱怨着不被理解,从而心理失衡,郁郁寡欢,最终选择随波逐流。还有一些人,面对别人的不理解,却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走自己的路,坦然面对别人的不理解,不为世俗所动,不向世俗低头,从而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他们的行为启示我们:在有些时候,要抱定这样一种心态:大丈夫处世,当遭遇世俗的裹挟时,不被理解又何妨?
“殷后乱天纪,楚怀亦已昏……比干谏而死,屈平窜湘源。”自古以来,这种不被理解的例子并不鲜见。屈原在那样一个“良禽择木而栖”并不为耻的时代,偏偏“一根筋”地忠于楚国,连渔父都不能理解他的“举世皆浊而独清”的偏执,然而屈原没有改变,愿意选择自沉汨罗来坚守自己的信仰。
最终,后人理解了他。
当从“长安供奉”的噩梦中醒过来之后,李白依然能自豪地高歌“天生我才必有用”,现实不容于他,然而他没有像陶渊明那样选择“归隐田园”,也没有像同时代的杜甫那样矢志不渝地追随朝廷,为“天子”分忧,而是继续仗剑游天下,“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既不避世而去,也不屈己以入世,始终保持着人格的独立。李白选择了一条无人能理解的人生道路,坚定而执著。他远远地超越了他那个时代。
最终,岁月理解了他。
当鲁迅手持笔杆,在黑暗中挣扎的时候,当铁屋子的门被紧紧掩锁着的时候,不被理解的痛苦浸渍的鲁迅的心灵。但是,几千年的文化包袱,又非短时间能改变,就像《药》中的革命者夏瑜一样,当时那种社会状态下的群众怎能理解革命者的行为和思想呢?然而鲁迅最终没有退缩,他以最大的勇毅承受着不被理解的精神苦役,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决绝勇气放声呐喊,用自己的创作唤醒麻木的群众。
最终,历史理解了他。
超越时代的思想注定是孤独的,引领时代的伟人往往是常人一时难以理解的。伟大的先行者必须具备“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魄力在属于自己的轨道上坚定地前行,等待时间还给他一个公道。当时的人不理解哥白尼,他最终还是成了不朽的哥白尼;当时的人也不理解伽利略,他最终也还是成了不朽的伽利略。问题不在于人们是否理解你,而在于你是否有笑对不理解的勇气。
【例文3】书信
尊敬的法官先生:
我是一个即将成人的倒霉孩子。今天我再也忍耐不住愤恨,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利,义无反顾地起诉这个使我丧失了幸福、尊严、自由而变成了一个懒惰、冷漠、自私、无情的人的可恶的家庭。想起深受虐待的十七年,我的鼻子就酸酸的,真想在您的面前大哭一场。
下面就是这个家庭虐待我的累累罪行:
一.充足而过剩的营养,使我患上了“零食奢望强迫症”。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自
二.物质要求的充分满足,使我患上了严重的“名牌追逐攀比症”。我本是个淳厚朴实的好孩子。那时,老师说校服最漂亮,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以一年穿破三身校服的“成绩”来响应老师。人总会长大,没等我从“成绩”梦中苏醒过来,就一下子跌进了攀比的深渊。先是随身听,后是MP3、阿迪达斯、耐克、山地车、手机……那些可都是名牌啊!可怜啊,原本可以绕过这个深渊,但可恶的他们——长辈们每次都会满足我名牌的邪恶要求,那一张张大票子……天可怜见,如今我被迫害得没有耐克鞋就不会走路,没有阿迪达斯衣服,就懒得起床,少了MP3就弄不清耳朵长在头上是干啥用的……。我被病魔折磨得痛苦万分!
三.家庭虐待使我一天天好吃懒做,冷漠无情,且病入膏肓。生命是需要运动的。可是,他们除了让我的口腔拼命运动外,剥夺了我的所有“运动权利”。是他们使我弄不清洗罗卜和洗白菜有什么区别;不知道清洗地面是用笤帚还是墩布?多年来,他们愣是没让我洗一件衣服。甚至在我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居然为我雇了一个安徽小保姆!是可忍孰不可忍?古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要坚强地活下去,因为我天天处于“忧患”之中啊!高考迫在眉睫,就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我回到家里,天啊,客厅里竟站着十二个男女,原来是我可爱的长辈们为我请来的六科陪读,桌上还胡乱地堆积着些脑黄金、金蓝鲨……
尊敬的法官先生,如今我已到了忍无可忍、欲哭无泪、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生死存亡的险地,我请求您为我沉冤昭雪。我郑重地向法庭提出:依法对这罪恶的家庭中的迫害我的人进行制裁,同时,由于他们的迫害,使我十几年来,丢失了很多宝贵的东西,我请求法庭判处他们一一清还给我。
至于进一步的要求,我将委托我的律师,以文本的形式上诉法庭。
申诉人:甄无辜
(四)语言流畅
高考对作文语言的要求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只有4个字:语言通顺;第二层次是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方法,文句有意蕴。
我们强调的是文体语言。各类文体对语言的要求是不同的:议论性文章要求语言准确鲜明,叙事性文章要求语言生动流畅,抒情性文章要求语言情感丰富,童话要求活泼,小品要求诙谐。根据个人的特点,选取相应的文体来写,才能做到利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