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能从报纸上看到各种报道教师负面的新闻:教师打人了,教师补课了,教师乱收费了……而其它职业的却要少很多很多,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真的因为中小学教师做得太离谱了?其实是这样的,一般情况下,媒体不会惹有权的部门,所以那些部门就不是记者报道负面的好对象。除了这些有权的部门,还剩下学校、医院和一些商业公司,商业公司有红包,一般用红包摆平了记者,而医院是媒体的好伙伴,因为现在的媒体除了地产广告,一个大头就是医疗广告。最后,遭殃的就是没钱没权的中小学校了。我曾经听一个报社的负责人这么和他的记者说,只要是学校的负面,随便上。这已不是什么“幕后”,熟悉媒体行业的人都心知肚明。
现实社会普遍认为:只有拥有数量众多的优秀教师的学校才是好学校,而优秀的教师绝大部分当然只能是来源于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或研究生,可是中国教师工资收入如此低下,高考时就几乎没有水平一流的高中毕业生会主动报考师范专业的,而水平一流的大学毕业生或研究生更几乎没有人会主动选择教师这个行当的(只是近年来随着就业环境越来越差,才有人愿意选择这个“鸡肋职业”),在这种情况下,当教师的又如何真正优秀得起来,学校又如何真正好得起来呢?更何况,越穷越见鬼,个别领导由于受自己的观念和能力以及当地教育小气候和国家教育大气候的制约,在这主客观原因之下,自己既无法改善本校教师的生存环境,又无法与时俱进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那就只能是千方百计来用什么签到制、坐班制等等来对教师实行强权统治、高压管理。但这样的管理制度和工资待遇,能“以人为本”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吗?能叫教师能乐于“传道授业解惑”吗?能叫更多的师范毕业生到这种学校任教吗?
教师是什么?教师可以当警察:因为整天在班里破案;教师可以当主持人:因为整天为公开课想游戏和花招;教师可以当演员:因为一会态度和蔼一会暴跳如雷;教师可以当清洁工:因为整天扫地、擦玻璃;教师可以搞工艺美术:因为整天写黑板、布置教室;教师可以当作家:因为整天写计划和论文;教师还可以到市场上叫卖东西:因为练出了高音和厚脸皮。教师是什么?在文人眼中,教师是培养祖国花朵的花匠。在不知情的眼中,教师是一天到晚都在放假的闲人。在医生的眼中,教师是更容易患咽喉癌的禁用词语。在商家眼中,教师是一个吝啬鬼。在妈妈的眼中,女儿当教师,容易找一个好老公。在未婚男人眼中,娶回一个教师,相当于娶回一个保姆,一个家教,和一个文秘。教师是什么?法律说,教师归属事业单位管理,工资应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经济说,教师是“臭老九”。神圣一点说,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纯真一点说,教师是孩子王。一个家长说,教师一天到晚在收钱;又一个家长说,我孩子成绩好,是因为他聪明;还有一个家长说,我儿子成绩差,都是老师不会教。教师是什么?应试教育说,都是教师惹的祸;素质教育说,明明白白我的心。
从来没有一个行业有这么多的规定给从业者,更没有一个有如此多规定的行业从业者收入低廉得让人愤怒。一个个规定,就是教师们头上的一道道紧箍咒,真得为他们担心,这样的压力他们是否能够承受。且看现在中小学教师的生存现状吧!
一、经济待遇。
不可否认,目前有不少贫困地区,财政收入收不敷出,甚至要靠贷款发工资。为了减轻财政负担,菜篮子补贴就只好让单位自筹,学校向哪儿筹去,因此老师只能望菜篮子兴叹。乡村学校更惨,城镇学校有的待遇他们没有,因此一窝蜂的都跳,乡下的往城里跳,县里的往市里跳,市里的往省里跳,朝其他行业跳。最热衷于公务员考试的,是教师。好多教师,辛苦了一辈子,连一套好点的房子都买不起,当了教师,似乎他们注定就将清贫一生。诚然,从工资卡上看,我们教师的工资确实不比公务员的工资少多少,但从实际上呢?
二、社会地位。
时下流行着一句话来评论老师:起得比鸡还早,睡得比狗还晚,干得比驴还多,吃得比猪还差。在我国,教师对青年一代几乎毫无吸引力。据调查报告显示,在中西部的小城镇和乡村学校中,接近九成的中小学教师心中都有强烈的自卑感。他们一方面懊悔当年未能考上理想的大学,而不得不念师范当老师;另一方面认为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都是“双低”,从事这一职业不仅生计困窘,而且“面子”上也没有什么“光彩”。
三、难教的学生。
现在的学生不像以前,大多是独生子女,任性,自私,心胸狭窄,唯我独尊,受不了一点点批评或挫折,是温室里培育出来的带刺的嫩瓜。一个班五六十人,只要有两三个顽皮点,给你任性点,上课的质量就大打折扣。教师是人不是神,在课堂里要一个一个去对付令人头疼的学生几乎不可能。个别学生的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绝对影响到教师的情绪,影响到其他学生的情绪,影响到教师的威信。哪个老师不想把书教好?哪个老师不想把班级管好?但是,老师就是没有办法管好,没有办法教好。学生故意迟到了,你让他站在门口反思,领导、家长说这是违法的;如果当着学生的面批评,就会被认为不尊重学生人格的变相体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找他谈心,他还以为老师巴结他怕他呢!到他一下吧,那你就赔礼道歉,赔偿医疗费,下岗!更有一些所谓“专家”的胡说八道,助长了学生的任性,教师如履薄冰。我曾亲眼看到女老师面对混乱的局面,面对学生“不尽眼泪滚滚来”!偷,抢,泡网吧,斗殴,以大欺小,逃学,课堂上打瞌睡,早恋,抽烟,酗酒,看黄碟,奢侈,攀比……这些难以穷尽的恶习,都需要老师细心帮助改正,老师能忙的过来吗?一个班只要有一个就够你受的了。有时,老师真的怕这些学生。管又不是,不管又不是。管,生怕自己的方法不严密,不妥当,效果不好,一来自己的威信受损,二来万一被家长抓了把柄整死你;不管吧,一个老师的职业天良还在,良心折磨。痛苦啊!如果学生能乖些,勤奋好学,力求上进,知错能改,老师的心里也会得到一丝的安慰,也不至于以整天板着脸,毫无生气。老师的工作是非常细致艰苦的人心工作,没有良好的心态,能做好吗?学生给老师造成的心里障碍实在是太大了。
四、社会的压力。
社会对老师的误解,社会对老师的期望太高,社会对老师的不公正的待遇,是造成老师这个社会角色尴尬的原因。家长通常给老师说的一句话是“把孩子当成自己的,该打就打,该骂就骂”,听着这句话让人鼻子里冒冷气。现在社会舆论里一直反对体罚学生,你稍微不注意,学生就会告你,每句话说出口时都要掂量掂量,你还敢动他一手指头?最近曾经看新加坡的影片《孩子,快跑!》,有一个镜头印象很深刻:一个富家子弟,因为让别的孩子代做作业,被老师发现,父母被请来,这位女教师当着孩子父母的面,用教鞭抽打孩子的背,一直不停的在打,孩子父母在一旁诚惶诚恐的说好话道歉。如果这事发生在我们中国,那还了得!
五、学校的管理。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多如牛毛,规定学期教案写多少篇,工整地详写;作业一周要批改多少次;听课多少节;开公开课多少节;学科教学计划,各学科的培优计划,转差计划,进修计划,基本功学习计划……典型的文牍主义,形式主义。最荒唐的是教案。管理者把写教案认为是备课,教案写的详细工整,就说明该老师备课充分,说明该老师敬业。而对课文的研读、背景资料的查阅、有关教材的研究文章的分析等这些必须花大量时间精力的基本活儿,领导是不看的。所以,老师们只好去抄现成的教案应付。就是优秀老师,也是靠抄教案省下时间来学习思考。老师的生命耗在了抄教案写计划这些毫无用处的无效劳动上。有人统计,老师的无效劳动占老师全部劳动量的80%以上。难怪学校扼杀了许多有才华的老师!评职称,你争我夺,大大小小的领导评上了才有老师的份!哪个正直的老师不愤怒?评优评先,更是凭领导的印象,要给谁就给谁;所谓的民主推荐,由于同行为了各自的利益,很难公正地把真正的优秀教师推荐上来。真正的优秀教师是在教育界是评不上先进的。在学术研究团体中,倒有他们的影响力。学校,非久留之地,不跳槽才怪。
六、过重的负担。
一名普通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0个小时的绝不在少数,除了在学校完成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之外,收集教学资料、整理授课笔记等等一系列琐杂的事务几乎总是要在家里完成。除了正常上班之外,也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完整的时间。每天早晨6点多钟或者更早,教师们即从家里出发;晚上跟自习辅导,要到十一点才能回家。初三和高中没有周六休息等等,使老师失去了放松自己的时间。大班额及学生层次的不同,也为老师增添了许多工作量。
我们面临的情况是:目前的教育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阴霾。在校内,如学生的总分、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老师的“考评分”等等一类的“分”和“率”压得教师喘不过气来。有时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要求既抓教学,又准备各种虚假材料,一时间搞得教师人心惶惶,忙个不迭。
更严重的是心理负担。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前不久对辽宁省内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检测,发现教师心理障碍发病率高达50%。69%的教师自卑心理严重,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忧郁以及偏执倾向都比一般人群高,31.51%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2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68%的教师感到压力大。其中,男教师的压力大于女教师,毕业班的教师和班主任的压力大于非毕业班和非班主任教师。女教师的焦虑高于男教师,中年教师的强迫症及紧迫感大于青年教师。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快乐,70%的教师忍不住生气发火。还有个别教师已经承受不住心理压力,走向极端。
难怪有人分析说:美国总统说过,我们不知道哪辆校车里的孩子将来会是美国的总统,所以校车安全性是中国的40倍。中国领导人知道,不论哪辆校车里的孩子都不会是中国的主席,因为领导的孩子不会坐校车!几万元的校车,装60多个学生。几十万元的公车,装一个领导干部。他们对医疗不重视,因为他们有高干病房;他们对教育不重视,因为他们的孩子留洋;他们对食品安全不重视,因为他们有特供食品;他们对堵车不重视,因为他们出行警车开道;他们对国家未来不重视,因为他们妻儿已经移民美国!他们对维稳很重视,因为他们怕失去这些!这就是我们的领导!能买光全世界的飞机,却买不起一辆校车;能把卫星送入太空,却造不一座小桥;能给别国花数亿,却不肯多几所小学;一年能吃掉几十艘航母,却逼着孩子捐出午饭钱。
鲁迅说“救救孩子”,福泽延及后代无数儿童。而与儿童息息相关的老师,一直在社会、家庭、学校等多重压力下工作着,生活着。长期以来,他们一边抱怨着工作的繁忙琐碎,一边依旧任劳任怨地在各种外在的和内在的压力之下努力支撑着孩子们的蓝天。他们在孩子面前扮演着温和善良知识丰富的朋友角色,在领导面前表现工作认真兢兢业业的教师本色,但一旦终于有空余时间面对自己,有谁听到过他们疲倦的呻吟和无奈的叹息?有谁注意过他们忧郁的目光彷徨的心灵?
老师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复性质的。拿班主任来说,从学生开学报道这天开始,繁忙的琐碎的一学期就开始了。作为教师,备课上课乃是根本,然而如今,备课这一项工作基本上都要晚上加班才能完成,当然这种加班是最无私的加班,是老师自发的在自己家里的加班,从没有人给过他们加班工资。学校的八小时工作时间根本就没有为备课留下余地。除了奔波在课堂和办公室之间,他们还要填写一张又一张名目各异永远搞不清到底有没有实际作用的表格,写一篇又一篇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写些什么的计划总结论文案例,参加一个又一个层次不同规模不一的会议和培训;还要搞好教育课题研究,开展各类学生活动,抓好各项比赛的训练工作……而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事实上,有很多老师的工作比以上我所写的还要琐碎和繁忙,比如低年级的老师,他们每天要上的课就有5节左右,差不多只有一节空课的时间可以让他们坐下来喝口水,润润嗓子,松弛一下疲惫的神经。可是桌上总是有一大叠作业在等待批阅。听听他们怎么说的吧:“我上洗手间都要用小跑步去!”工作繁杂可以不在乎,毕竟做了教师这一行。可是没有时间好好钻研教材,好好备课,却是他们最大的惶恐和不安。所以他们不得不加班工作。可是,是什么让老师连最不应该失去的备课时间都失去了?谁能告诉他们?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