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品德发展水平
主要考查学生品德认知、规则意识和行为表现等方面的情况。具体考查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班级日常活动等表现出的行为习惯、公民素养、人格品质、理想信念等关键性指标。
解读:品达发展水平主要从行为习惯、公民素养、人格品质、理想信念等四个方面来着重考察。
第二条,学业发展水平
主要考查学生各门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具体考查学业水平达成度、思维能力、学业成绩均衡度等关键性指标。
解读:在考察学生学业发展水平时,教育主管部门将把学业水平达成度、思维能力、学业成绩均衡度等三方面作为考察的主要标准。
第三条,身心发展水平
主要考查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情况。具体考查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健康生活方式、学习动力、潜能和特长发展、情绪行为调控、人际沟通等关键性指标。
解 读:教育主管部门将把学生视力、身高、体重、肺活量和身体运动能力等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的情况以及参加体育运动的效果;学生对健康知识与体 育技能的了解和掌握情况,生活与卫生习惯,参加课外文体活动等方面的情况;学生学习兴趣、主动性、积极性、自信心等方面的情况;学生在科学、文学、体育、 信息技术、发明创造等领域表现出的突出素质和进一步发展的能力;以及学生对自己情绪的觉察与排解、对行为的自我约束情况,应对和克服学习、生活中困难与挫 折的态度和表现等五个方面作为考察学生身心发展水平重要依据。
第四条,艺术素养水平
主要考查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的能力。具体考查学生在音乐、美术、舞蹈、戏曲、影视、书法等方面的技能表现,参加艺术活动的成果等关键性指标。
解读:今后,学生音乐、美术基本素养是否达到国家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学生课余生活是否丰富,参加社团情况,艺术领域表现的喜好、付出的努力和表现的结果,艺术特长的发展水平将作为考察艺术素养水平重要依据。
第五条,校长课程领导力
主要考查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水平。具体考查学校课程规划设计、课程实施、课程创新等关键性指标。
解 读:校长课程领导力主要包括学校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校长的课程理念、课程决策与计划、课程管理与评价等;学校贯彻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地方课程计划情况; 学生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情况;能否结合实际对课程内容与设置进行整合,能否创新性开设与办学理念、育人目标相匹配的、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多样化课程等三方 面。
第六条,学业负担状况
主要考查学生的客观学习负担和主观学习感受。具体考查学生学习时间、课业质量、课业难度、学习压力等关键性指标。
解读:今后,学习时间、课业质量、课业难度以及学习压力将作为考查学生学业负担状况的重要标准。
第七条,教师教学方式
主要考查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关键性指标。
解读:今后,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能力、对课程教材的整合能力以及教学设计能力;教师掌握并运用现代教育理念,采用教育信息技术等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情况;教师因学定教、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情况将作为考察教师教学方式的主要依据。
第八条,师生关系
主要考查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具体考查教师表现、学生的认同度、满意度等关键性指标。
解读:考察主要包括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和日常交往中是否热爱学生,是否尊重、信任学生,是否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以及学生对教师教育教学活动和日常交往等过程中的表现的认同度和满意度指数等两个方面。
第九条,班额标准化
主要考查班额设置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具体考查班额设置是否符合省定标准这一关键性指标。
第十条,家庭教育
主要考查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具体考查学生父母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参与学校活动等关键性指标。
解 读:学校将把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否拥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是否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方法,家长与学生关系是否和谐等以及学校是否重视家校协同教 育,学校、家长、教师、学生对家校协同教育的认识程度和认同感,家长主动了解学校事务、与学校加强沟通配合以及参与家长学校、家委会活动情况等作为重要考 察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