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一般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知道是什么?B层是懂得为什么?C层是知道怎么用?今天听了一节化学课,感到在知识掌握层次上欠妥当,说到底就是课程标准的把握不是很准确。笔者认为,这不是一个特殊现象,而是一个普遍现象。受考什么教什么的影响,教师多数都盯着高考题研究,真正研究课程标准的又有多少?目前对课标有哪些研究不透的表现?究竟应该怎样把握好课标?
一 症状表现
1 层次不清,把握不准.
即然课标明确在学生在知识掌握上分为三个层次,在授课时就要严格按要求层次来进行。但目前的授课中常出现低层高讲,增加难度;高层低讲,只会死记硬背。教师层次不分,把握不准,学生学得一头雾水。
2 关系不明,梳理不顺.
以上三个层次是相互促进,相互关联的。只要要求达到C层的,必须要经过前两层,只有知道是什么?才能理解为什么?才能明确怎么用?而目前有的在传授C层的时候,直接按最高的标准进行,忽略了各层之间的密切联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3 急于求成.缺乏耐心
不少教师在传授知识时,总认为只要会做题、会应用就行,经常大搞题海战术。就像造一辆汽车,并不是从整体扣一个模型就完,关键要从一个个基础的螺丝开始,最后才能形成一辆完整的汽车。学生学习也是如此,必须要聚沙成丘。要达到这种效果,在知识传授时必须严格按层次的顺序来进行,循序渐进,不要缺乏耐心,急于求成,拔苗助长。
二 应对策略
如何才能准确把握课标?可按以下三步走。
1 学标:认真研究课程标准,让每位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标,心中有层,心中有数。
2 研标:认真研究课后习题,认真做好习题与课标要求的一一对应,层层分明。
3 用标:认真研究高考试题,积极进行校本教研,全员参与,全员领悟,力争把课标吃透、研准和用熟。(来源: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