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其实就是我们生活化作文的一种有效形式。“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篇优秀的日记必能触动读者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写出情真意切、具有个性的生活化日记呢?
一、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日记的源头活水,只有取之于生活的素材才具有真实感,才能让读者产生共鸣。也许有同学会说,我们的生活千篇一律,整天除了上学读书,还是上学读书。尤其是住宿的同学更是感觉到生活的单调乏味,整日被圈在学校里,看到的都是些熟悉的面孔,发生的都是些大同小异的事情。其实,这是因为我们缺少一双发现生活的慧眼。记得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相同的生活中肯定有不一样的乐音,因此要指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学会从那些熟悉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不一样的素材。比如原来我们校园中有一位拾垃圾的老人,他每天捡拾学生们扔掉的废纸瓶罐等,有时还顺带帮学生把垃圾倒掉。对于这样一位老人,绝大部分学生是视而不见,只有父母、老师、同学才是他们日记中的常客。然而有位同学却把这位捡垃圾老人写进了自己的日记,他满怀同情地叙述了老人卑微的生活,介绍了老人不够孝顺的经历,讴歌了老人不经意间的一些善举,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十分感人。由此可见,只有拥有了一双慧眼,才能够仔细观察,认真筛选素材,才能使日记的内容与众不同,在众多的日记中脱颖而出。
二、培养学生拥有一颗善于思考的慧心。记得一位作家曾经说过:“高明的厨师能够把普通的菜蔬做出特殊的味道”。写日记也是如此,同样一则素材从不同的角度立意写出的日记也不相同。有人写出来干巴晦涩,有人写出来感人心弦,那是因为写作者思维的层次不同。在平时的日记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比如上文提到的拾垃圾老人的故事,可以从老人的勤劳善良的角度立意,也可以从老人的拾金不昧角度立意,但是这样的文章却不易感人。而那位同学却从呼唤天下的儿女要孝敬父母、赡养父母的角度立意。他在描写老人的生活时,让人联想到自己的父母养育儿女的不易,从而对老人产生深深的同情。小作者用心关注垃圾老人的生活,渴望所有的老人都能老有所养。我们不能不被小作者的善良所感动,同时也深深谴责老人的子女以及天下像老人子女般的不孝儿女。那位同学的日记之所以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是因为他已经对一个老人的遭遇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引出了一个社会问题。善于思考,多角度的立意,也是训练学生写好日记的重要方法。
三、培养学生善于取舍的本领。日记素材来源于生活,但又不能等同于生活,是在生活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的结果。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养成一种善于取舍的本领。我们可以告诉学生要以一颗求真求善求美之心来观察生活,对材料做出取舍。在写作时要保留下那些善的、美的事物,舍弃掉那些低级庸俗的素材,以歌颂人情美、人性美为主,那样写出的日记在给人以审美享受的同时,能陶冶人的情操。如果所写内容是反映社会阴暗面的,自己的观点一定要摆正,对哪些丑恶的现象要进行无情的揭露与批判,能够对人有警示作用。平时也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将收集到的素材进行筛选,逐步让学生明白,那类素材可以入文,那类素材不宜入文。时间久了,学生取舍的本领自然会增强。
五、培养学生模仿和创新的能力。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地走进日记殿堂,“我手写我心”,写出丰富多彩的日记。我除了利用教材中的例子来指导学生写日记之外,我精心挑选平时学生日记中的精彩的篇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写作实践编出《胡老师教你写日记》的小册子,供学生参考。在这本小册子中我用尖子生的口吻告诉学生写日记的重要性,并教给学生日记的取材角度和一些具体的写作方法。以优秀日记示范,采用夹批点评的形式来分析日记的妙处,最后还提示了最佳模仿点,供学生学习模仿。这样学生有例可循,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慢慢地就写出了高质量的日记。
六、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坚强的意志。古人曰:“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暴十日寒。”写日记也是这样。常言道:日记好写,可是想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却很难。为了使同学们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我们可以不间断地检查督促。每天抽查一组同学的日记,及时批阅,定期评评谁写得最好,好在哪里。对于日记中的优点及时的表扬鼓励,对于日记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全班一起纠正,个性问题则单独交换意见。每个同学的日记中总有一点优点,我常常是忽略他的缺点,夸大他的优点,哪怕只有一句话。每周还安排一个时间,由学生朗读自己写得比较成功的日记,在朗读中学生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于是,自豪自信成为学生们写好日记的内驱力,老师的督促检查成为外因,它们一起激发学生坚持不懈地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