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研活动 > 转:浅谈一堂好课的标准

转:浅谈一堂好课的标准

2015年04月04日 00:22:16 访问量:413
    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应从教师教的怎样,学生学得怎样?从这两个方面去评价。新课标提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其实体现了一种双主体的理念。

    从教的角度看,应明确教什么,如何教?从学得角度看,学生是以怎样地学习方式学习,学生参与地程度,思维的训练等。基于这样的思考,我认为一节好课的标准教师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教师要营造一个高效率的课堂氛围。高效率的课堂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教师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2)教师进行有效的组织程序。(3)师生活跃的思维互动。(4)最大限度的目标达成。

    2教师教学要把个性与共性相长。教育要面向全体,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这一教育理念。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由于每个学生个人已有的认知结构有差异,能力有不同,学习方式也不一样,因此每个人根据自己的体验来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也不一样,这就确定了每位学生的学习带有个性化的特征。若我们面对他们时,用同样的方式方法,同样的要求对他们施教,可想而知,必然会出现姚明学体操,潘长江学篮球的窘境。新课程要求面向全体应该是教师针对充满个性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与学的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但个性的张扬必须服从于共性的大环境,两者不能割裂,没有了共性,个性将是无本之木。

    3教师的预设与生成和谐叶澜教授曾做过这样的精辟论述: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过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生成与预设是教学的一对矛盾统一体。生成是相对于预设而言,课堂因为有了生成,才拥有了生命的气息,才拥有了撼人心魄的感动;没有预设教案的准备,我们的追求必然变成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没有精彩动人的生成,课堂预设闪烁着教师智慧的光芒。预设好的教学预案,是为了在课堂中得到完美展现。可见,课堂必须有预设,但又不能固步自封于预设而不敢越雷池半步。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维度动态过程,开放,互动的课堂具有较强的生成性。

    4教师使用激励性评价。教师使用使用激励性评价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得老老实实不许乱说乱动.这样,即使他们在听课中遇到了一个没听懂的问题也不敢问一问,有了不同的见解也不敢提一提,长期下来问题成堆,最终丧失了学习数学的信心.我认为学生不敢“提问题”,往往都是老师的教学方法造成的,当学生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后,如果遇到了老师的责怪:“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这个问题我不是刚讲过”、“这个问题自己去解决”;当学生提出一个新奇或怪异的问题后,如果遭到同学的嘲笑或老师草率的否定,试问这个学生以后还敢“提问题”吗?还有勇气“提问题”吗?所以我认为,学生敢于“提问题”是积极向上的表现,是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的必然结果,即使是错误的意见或问倒老师的问题,老师都应表示欢迎,予以重视,然后加以引导,消除学生对问题的模糊认识,这样教学效果也会很好。

    作为教师要充分运用好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学生提问题的主动性.“好奇”是青少年的共同的心理特征,“好奇”往往可以促进学生深入而细致地观察与思考,探索问题进而提出问题,尤其表现出对于新奇的疑难问题敢于主动进取,大胆追求,及时提问.这种可贵的进取精神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品质,应该加倍爱护及时引导,引导他们讲出他们想讲的问题.

    教师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连续性.处于青春初期阶段和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已大大增强,这些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总想表现出自己的想法比别人高明,比书上讲的要独特,所有这些,都给教师培养学生“提问题”的独立性提供了有利因素.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肯定学生的“新”和“异”;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再思考,使学生自己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并且继续引导学生提出更新更异的问题.

    要使学生敢于“提问题”,还必须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使学生在老师面前没有拘束感,为学生敢于“提问题”奠定基础.要创造一个宽松的民主教学气氛,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提问题”的机会、时间、场所,使每个提问题的学生都感到老师对他是热情的、信任的、尊重的,从而受到鼓舞和激励.

    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不是唯一,关键在于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对知识目标的达成度,如果一个教师的课堂教学已具备上述条件,那么我个人认为应该是一节好课。

编辑:林剑飞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福建省莆田砺成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福建省莆田砺成中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