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即将成为教师或已经为教师的我们都明白一个事实,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我们能够成为一名合格教师,并从合格教师走向优秀的必然行为基础。那么,到底有哪些因素对我们的专业成长起决定性的作用呢?下面与大家交流一些我的不成熟看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信仰
1、何谓信仰?
“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对于教育而言,信仰则是我们对教育的想法、看法和做法的综合价值体系,也就是我们的教育理念。
2、信仰的作用
信仰的有无,决定了我们能否是一个合格的老师。
信仰的正确与否,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功效是促进学生成长还是阻碍学生的成长。
信仰的坚定与否,决定了我们在教育的路上能走多远,能取得多大的成就。“一个朝着自己目标努力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
可以说信仰是我们人生的行动指南,是我们的努力工作和不懈奋斗的动力源泉,是我们专业成长的基石,是我们人生的精神依托。我们的人生因信仰而生辉,因信仰而多了一份和担当厚重。
3、我的信仰
曾经糊里糊涂的明过了三十年,到了而立之年我才明白,有一种东西叫信仰。从此我相信与人为善,我相信天道酬勤,我相信付出必有回报。对于教育我的信仰是——教育即人学。也就是说教育与人性相关,与灵魂相连,因此好的教育一定是让孩子快乐学习的教育,好的教育一定是洋溢着爱心的教育,好的教育一定是为孩子终身发展着想的教育,好的教育一定是能健全孩子人格的教育,好的教育一定是塑造高尚灵魂的教育。
二、爱心
爱是生命里最温暖的元素。教育是一项“以爱育爱”的事业。爱不是教育的全部,但是教育必须首先得有爱,因为爱的存在使教育多了几分温暖,多了一份亮丽的底色。一位老师只有对教育的挚爱,对学生的无私关爱才能够触摸到教育的真谛和赢得学生的喜爱和信赖。爱的起点是爱自己及亲人,爱的至高点是爱一切的他人。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爱别人的孩子则是一种神圣。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经常问自己几个问题:我关爱我的学生吗?我的学生能感受到我的关爱吗?我该怎么去表达对学生的关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运用科学的、温暖的爱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学习氛围。大爱无痕,我们要善于把自己的关爱不着痕迹地给予学生,如同春风化雨,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快乐幸福地成长。
要把爱心形成我们内心的一种常态,而不是仅仅是在学生需要帮助时事犯错时才拿出我们的爱心。
也许有的老师会问,付出了这么多爱我们能得到什么呢?答案是:“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三、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就是人生规划的必要性。没有规划的人生是凌乱的,只有经过精细规划的人生才能步步为赢。
哈佛商学院对学生的调查:
3%的人:有长远而清晰的奋斗目标。25年后,他们成为了社会精英、行业领袖、政界要人;
7%—10%的人:有短期清晰的奋斗目标。25年后,他们成为社会的中坚阶层、律师或教授;
不到60%的人:目标不甚清晰。25年后,他们都是普通的职员;
不到30%的人:他们没有任何目标。25年后,他们成为临时打工者,少数靠社会救济生活;
老们对自己的教育生涯一定有一个明确的规划,长则有三至五年的规划,短则有每个学年每个学期的规划。这个规划是我们的行动纲领,也是我们的一种自我期许,一种自我承诺,它可以督促我们的不断前进,让我们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由合格走向优秀,由优秀走向卓越。每个阶段目标的实现,可以给我们前行增加自信与力量,让我们永远踌躇满志地走下去。
四、实践
专业实践是自我成长的中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产生真理的沃土。教学实践是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和中心环节,教学理论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富有意义,教学理论也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能得到最有效的检验,得到丰富、发展和完善。教学实践是教师施展全部教学技能的舞台,是积累教学经验的基地,是形成教学个性的重要平台,是教师自我成长的中心。
我们的教学实践不同于其他实践,它有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伴随着情感性,二是伴随着科学性。
五、反思
反思是是对我们教育教学行为的经验总结,它是对行为的追问、质疑、批判、提炼与升华。专业反思是专业提升的关键点。反思是对自我教育教学中成功经验的总结和失败教训的深刻剖析。李镇西老师说:“我们要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来从使每一天的平凡工作。”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一位老师连续写十年教案,他不一定可以成为名师,但是一位老师如果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那么他一定可以成为名师。”可见反思是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反思之于教师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一种成长的必然环节。反思可让我们清晰找到教学的优缺点,有利于我们扬长补短;反思可以让我们发现自己的内在潜力,从而确定自己的努力目标和发展方向;反思可以让我们对文本的解读更加深刻,从而有利于我们深入浅出进行教学;反思可以让我们对课堂结构更加清晰,从而有利于对课堂的精雕细琢;反思也可以让我们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从而有利于我们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失败本身并不是成功之母,只有失败之后进行反思,反思之后再采取新的行动才能让我们快速地不断地迈向成功。反思是一种自我负责,反思一是种勇气,反思是一种智慧,反思是一种坦诚,反思是一种追求成功的捷径。
六、阅读
专业阅读是专业发展的起点。专业阅读让我们深刻领悟教育的终极使命。拜读夸美纽斯、杜威、苏霍姆林斯基、蔡元培、陶行知等人的著作,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领悟教育的终极使命是着眼于整个人类社会的文明化进程,着于世界的和谐发展,着眼于每个民族的文化传承,着眼于我们一切被教育者的幸福人生。阅读不断提升我们的教育思想。初涉教坛者很容易认为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学生考个好成绩,读个好学校。通过阅读李镇西、魏书生、于漪、钱梦龙、朱永新、李炳亭等人的著作,可以使我们明了教育即人学,教育要不断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民主意识、规则意识、平等意识,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实现自我的全方位的完善与发展。阅读丰富着我们的教学经验的积累。当教育教学中有困惑时,我们可以向书本求智慧。精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好老师在这里》《学生第一》《从零开始创建你自己的课堂》等散发着智慧光芒的书籍,他们教育学生的很多典型案例往往可以使我们豁然开朗,于山穷水尽之际喜得柳暗花明。
我们的阅读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专业性的书,这类书我们要读经典,真接读教育中的大作,比如苏霍姆林斯基的书、陶行知的书等。还有一类是非专业性的,文史哲、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书我们都可以读,阅读这些可以让我们站在人类文明的制高点来审视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教育也会因此而获得一种高度。
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人生态度。阅读在不断地开阔着我的眼界,不断地丰富着我的心灵,阅读提升教育品质,阅读改写教育人生。
七、写作
也许有人会说,写作是作家们的事或者说语文老师的事,我们为什么要写作?关于此,加拿大学者马克斯•范梅南在其《生活体验研究》一书中有着非常精辟的论述:“写作即思考和行动的调和。”“写作是将思维成果跃然于纸上。写作是将内在的东西进行外化,它使我们离开自己直接面对的世界。如果我们审视纸张,审视我们所写的东西,我们客观化了的思维也在审视我们,于是,写作就建立了某种思考的认识状态,这种状态通常是社会科学理论所具有的特征。”“写作是颇具创造性的活动。写作者写出了文章,写出的不仅仅是文章,而是作者自己,写作是某种自我制造或自我塑造。写作是为了检验事物的深度,也是为了了解自身的深度。”“写作使思想脱离实践,又让思想回归实践当中。”“‘实践’的意思就是‘思考活动’:充满思考的活动和充满活动的思考。”
他的这些经典言论,足以说明写作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有重大的意义,不唯对作家和语文老师才有意义。
写作是专业成长的着力点。教师的专业写作主要是用于对课堂反思的书面呈现方式,对专业阅读的感悟启迪和对教育教学的综合思考。专业写作对提高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教师的思维能力、沉淀教师的教育智慧、汇集教学经验、形成专业思想发挥着重大作用。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共同构成了一个教师的教学语言基础,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其中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可以使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更加流畅自如,层次清晰。教师写作时无论是写前的构思,写作时的漫思,还是写后的总结,都有着思维的运动,运动在强健着思维,也使教师的思维更加深刻。通过反思之后的写作可以把自己的教学智慧不断串联起来,汇集成自己的教学经验,随着对教学经验的不断分析研究、总结提升,从而就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写作是一种能力,是一种锻炼,是一种手段,是思维的运动方式,是教学经验的升华,是自我成长的台阶。
作为教师,我们要让写作成为一种生命的常态,成为人生的生存方式,这样我们才能更加清醒和有意义地活在教育的田园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从眼前开始,从每一天开始,认真写好每一份教案,上好每一节课,改好每一份作业,为自己能早日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老师而不懈努力!祝愿大家在德成能够快乐工作、幸福生活!谢谢大家!
(本文选自汤宪友的博客)
延伸阅读:
写给汤宪友老师,我的兄弟
文|陈立(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主任)
这是一篇迟到的文章,一直在我心里,数次提笔却不知从何而起。
和汤宪友老师的最近一次见面在2012年12月广州课博会。广州德成学校的展示位,我正在对面湖南一所学校的展示位和校长聊完,德成学校的校长随即把我拉到了他们的展位前,一位非常面熟的男子笑嘻嘻的看着我们,并不是拿起挂在胸前的相机拍照。
这是一张非常俊朗的脸,我印象里是湖北的一位老师。心里还暗自琢磨:这老师真好玩一个劲儿拍照。我们握手的时候校长介绍是德成学校的老师,他和校长都说:这是你的粉丝。原来他参加了我们许多的学习活动,难怪面熟,当时没有介绍他的名字,和大家聊了聊得知他们当天下午会议结束后会返回学校。
当天下午会议结束,突然变天,广州温度骤然降低,风雨大作,记得当时发了一条微信:会议结束,冷的风雨飘摇。第二天却又阳光普照,记得那天和基地的孩子们出去溜达了一圈。我和大家一起坐火车返回,在火车上从2012年跨到了2013年,带着对2013的憧憬回到了济南。
看见同事的一条QQ签名:汤宪友老师,一路走好。后在一条微博里又读到同样的信息。当下心里疑惑,什么样的老师会让我的同事在QQ签名和微博里都提到他?为什么我不认识?
找到同事,她说你一定认识:长得很帅的一位广州的老师。那张俊朗的脸就在我眼前浮现“不可能!我们才在广州会议见过。”“是他吗?”我小心翼翼的和同事核对着特征,是他,同事眼睛红了:一位非常热爱学生,热爱课改的老师。
用了两天时间我说服自己上网看看照片。进入到汤宪友的博客看见他的照片,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那张俊朗微笑友善的脸就在我的眼前,我们唯一一次握手,竟成了诀别。最近的一次见面竟成了最后一面。我们见过不止一面,却始终没有机会说话,而他对我说的第一句话竟是:陈主任,我是您的粉丝。请您一定到我们学校看看,指导我们的课改!
我答应了,已经答应了。可是你到哪里去了?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能从一种情绪中恢复过来,我反复的问自己在难过什么?是因为我还没有到学校去他就离开了?或仅仅因为我们相识?
这些都不是。我的难过是一种失去手足的情绪。在为孩子,在中国教育改革的这条路上,我少了一个兄弟!少了一个并肩战斗的兄弟!每每回想起我们在广州的那次见面,握手时他眼里闪着光,坚定的对我说:您一定到我们学校看看,指导我们的课改!同事对我讲的他的课改故事就生动起来。
时至今日我进入到自己久违的博客中,却偶然在留言栏看见了他的名字和给我的留言,所有的场景又再次涌现出来。我们已经隔世,可是为中国教育改革,为孩子们的未来并肩战斗的情谊却融在了一起,留言我会保留着,也会始终记得有这样的一位兄弟,我们并肩战斗过,用各自的方式。以前我在宣讲,汤老师在聆听,以前我在指导,汤老师在实践,这是我们之间唯一的联系。如今,他离开了,我依然会宣讲,我的博客不再会有他的留言,但他却留在了我的生命中。
他的孩子还很幼小,他的学生都很喜欢他,他的同事都在怀念他,他教育路上的伙伴们都在想念他,包括我和我的同事们。可是,如今,他不在了。我们的生活都还在继续,每个人都带着他的勇气,或多或少。
同事问:你说这么好的一个人,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如果是宿命的说法,这个混杂的世界容不下这样纯净的好人。可是他不是一个宿命的人,他是一个努力的人。
所以我对同事说,既然是意外就解释不了,别想了。
我们还在这个混杂的世界里继续生活着,不管生活给了你多少的挫折和沮丧,不管生活有多么的让你不喜欢,但是,我们至少还能做着我们想做的事情。
这篇文章,仅仅是一个记录,记录我失去了一个课改路上的兄弟,他在2012年的最后一天,因为一场意外离开了我。这篇文章,又不仅仅是一个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