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运用多媒体、激趣导入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得好:“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喜欢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可以说,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是一个人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对于基础学科之一的数学,如果能让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有了兴趣,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是最清晰,便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灵感,更易于对知识的创新,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在上课的开始,我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趣味意境,提出有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思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我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个有趣的意境:出示唐僧师徒四人出现在取经的大路上,被太阳晒得口干舌燥。孙悟空对师傅说:“我去找点解渴的东西来!”不一会儿悟空抱着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回来了。孙悟空道:”师父和八戒吃西瓜的1/3,我和唐僧吃西瓜的1/6,”贪吃的八戒一听瞪着眼睛,很不高兴地说:“猴哥,明知道我的肚皮大,吃得多,却分给我的最少,你吃得多。”语音刚落,孙悟空便哈哈大笑道:“好一个呆子,呆子、呆子……”到此,教师抓住时机提出问题:“孙悟空为什么叫八戒呆子?”由于小学生特别喜欢《西游记》,课一开始,同学们被生动的画面、富有个性的人物对话所吸引,每个情节历历在目,问题一提出,同学们争着回答:“八戒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他真呆!”等等。我紧接着追问:“八戒为什么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呢?此时学生跃跃欲试,欲言不能,师趁疑而入,揭示课题。新颖有趣的引入课题,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为学习新的知识铺设了一条平坦的大道。
二、运用多媒体,突破难点
小学教材中虽然图文并茂,版式多样,风格活泼,色彩明丽,但它毕竟是静止的,学生的眼球很快就会满足,而多媒体可以实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展示功能化静为动,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既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从而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如在教学《数学广角》中的“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的问题时,如果单靠老师一张嘴干巴巴的说教,或者学生讨论时老师提示都无法很顺利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因为调查发现学生在家都没彻过茶(客人来了是爸妈自己沏茶)对沏茶的大致顺序不清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突破那些事情可以同时做才能节省时间这一难点,我运用多媒体动态进行例题的教学,播放一段妈妈沏茶的视频,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体会:“要烧水,必须先洗水壶,接水,在烧水的时间里可以找茶叶,洗茶杯。这一教学片段为学生创设视听情境,学生仿佛置身其中,使得这课的重点轻易的突破,大大降低了传统手段靠单一讲解带来的理解上的难度。
三、运用多媒体,巧设练习
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上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容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而课末练习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从练习中体现出来。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精心设计练习,不仅能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还能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乐学乐做“的情感,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练习,从而能提高教学质量。
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后,我改变传统的练习形式,出几道笔算题,指名板演,订正,而是运用多媒体声、像的变化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我出示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生活情境图并配上声音:乐乐房间里的灯泡坏了,妈妈拿来灯泡让爸爸换,爸爸身高1.76米,桌子高0.85米,爸爸站在桌子上能把2.7米高的灯泡换下吗?学生被情境吸引,兴趣来了。通过计算:1.76+0.85=2.61(米),然后判断能否换下,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不能换下,因为2.61小于2.7。”“能换下,我算了:2.7-2.61=0.09(米)爸爸的手臂长大概有半米,只要把手臂举高就能换下”。最后用动画验证。由于题目贴近生活,使枯燥的计算变得有趣,计算的结果还要转化为实际运用,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
总之,适时适量地运用多媒体,正确处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培养数学能力,发展智力以及突出教材的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