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研活动 > 转:小议集体备课

转:小议集体备课

2015年04月09日 10:31:36 访问量:418
     现在,集体备课俨然成了学校管理的时髦举措:管理者十分重视集体备课,积极倡导集体备课,甚至硬性要求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如果是指同一学科的教师聚在一起交流备课经验、切磋教材疑难、探讨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设计等,毫无疑问十分必要。但时下的集体备课已大大异化:
  
  一、将集体备课搞为统一教学模式
  
  现在,无论是领导还是教师,不少人认为集体备课就是“集体”打造“一份”教案,以便用同一份教案统一教学要求,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方法,一句话,用同一份教案统一教学模式。并将这种做法美其名曰“凝聚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保证操作规范”。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不科学。
  
  1.统一教学模式有悖培养目标。学校教学不同于工厂生产产品,可以按统一的工艺流程进行。按应有要求,学校不应生产同一模式同一规格的产品,而应培养各有特点各有个性的人才。这就要求不同的老师教学方法有别,操作路数有异。而用同一份教案统一操作模式,很难培养独具个性的创新型人才,有悖培养目标。
  
  2.统一教学模式有悖教师个性。常识告诉我们:不同教师对同一文本即便有完全相同的解读深度,也会有大不相同的教学个性——有的擅长理性分析,有的擅长激情感染;有的擅长开门见山,有的擅长层层铺垫;有的擅长讲授法,有的擅长讨论法……何况,不同教师对同一文本的解读也存在“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现象,在解读深度、关注重点等方面会有诸多不同;虽然教材预设了教学的基本目标,但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不同,决定了他们在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采用等方面会有很大不同。而用一份教案统一教学模式,有悖教师个性,抹杀教学个性。
  
  3.统一教学模式有悖教学创新。毫无疑问,教学需要创新,而教学创新需要教师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有自己的创新设计,有自己的独特个性与风格。假如有一份现成的教案可以照用,那谁又愿意消耗脑细胞去思考、去设计、去创新呢?假如教学真需要“集体备课”搞出一份“集体共用”的教案去统一模式,那又谈何创新,谈何个性,谈何风格?
  
  4.统一教学模式有悖学生实际。且不说同一份教案不适合不同的教师,即便同一份教案适合不同的教师,也不适合不同的班级。现在,学校一般按学生的成绩编班,设有重点班、普通班;不同层次的班级,学生基础不一样,学习能力不一样,兴趣爱好不一样,而用同一份教案给不同层次的班级上课,用同样的要求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违反因材施教原则,有悖学生认知实际。
  
  5.照搬别人的教案有碍质量提高。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驾驭,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准确理解教材,科学驾驭教材等。集体备课搞出的教案,许多老师使用起来并不得心应手,很难保证教学质量。主要原因在于:钻研教材没跟上(因为集体备课,难免有人偷懒);教案设计不符合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风格(一份教案难调众口);教学定位不符合自己的教材解读与教学设想(一份教案难以“兼容”)。没搞集体备课的学校,有的老师买来“优秀教案”,或在网上下载别人的现成教案,照着别人的教案进行教学,同样是教师教得捉襟见肘,学生学得云里雾里,教学效果很难保证。买来的教案或下载的教案十分“优秀”而机械照搬的效果并不“优秀”,原因何在?主要在于照搬者欠缺对教材的深入钻研与准确理解,别人的设计不适合自己,不适合自己的学生。
  
  二、将集体备课异化为弄虚作假
  
  以上谈及的集体备课虽然没有多少正面作用,但毕竟还算是做正事、做真事。然而,据我所知,现在不少学校的所谓集体备课,早已异化为弄虚作假。教研组安排的所谓集体备课,无非是“主备人”在网上搜索下载一篇教案并打印若干份,教研组会上发给同组老师每人一份,供其摘录要点,炮制所谓的“听课记录”。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干的就是这样的事!这样的“集体备课”,不要说没有同组老师“集体”参与,即便是“主备人”也没有多少“参与”——充其量只是搜索打印了一份教案!。难怪不少老师调侃说:现在的“集体备课”是“百度备课”!不少学校教务处文柜里保存的所谓“教研组活动资料”,大多是这样的东西;不少学校教研组的所谓“正常活动”,搞的就是这样的“活动”;周周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岂不滑稽?幸好,这样的所谓“集体备课教案”通常只供检查,老师们一般不用它统一教学;否则,学校教育真不知会成什么样子!
  
  诚然,教师需要合作探究的团队精神,教师需要学习借鉴别人的探究成果;因此,教师们常聚在一块交流备课经验、切磋教材疑难、探讨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设计等集体备课十分必要。但合作探究没必要统一模式,学习借鉴更不能机械照搬;更主要的是,集体备课应该真抓实干,而不能弄虚作假。因此,统一模式的“集体备课”可以休矣,弄虚作假的“集体备课”可以休矣。
  
  (原载湖北《大家教育周刊》2014年第42期总143期,2014年11月3日刊出)
编辑:林剑飞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福建省莆田砺成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福建省莆田砺成中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