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博客 > 转:给予学生永久的精神动力——谈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转:给予学生永久的精神动力——谈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2015年04月04日 08:29:38 访问量:323
    著名教育家潘懋元教授认为:“人文学科知识必须转化为人文精神,并外现为行为习惯,才能构成相对稳定的品质结构。有些人,虽然修了许多人文学科课程,获得许多人文知识,但言行不一,品质恶劣,就是由于他们没有能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精神。”

    如何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精神?这是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下面我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利用语文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1.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文章,是最直接的人文教育素材。老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和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与交流。怎样判断课文中的人文精神是否影响了学生呢?关键是看课文中的人文精神是否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的情感和认知。例如我教史铁生的文章《我与地坛》时,就希望学生能像作者一样走进地坛,走进海德格尔所说的“神性世界”,获得心灵的皈依、灵魂的超越。我努力用这种超越于痛苦的、顽强的、积极的生命意识来影响学生。一位学生在周记中写道:“老师说得对,如果史铁生的双腿没有残废,他或许就不会遇到地坛,不会对生命有如此深刻的领悟,也不会有今天在文学上的成就。史铁生虽然还达不到卡夫卡所说的‘把痛苦转化为快乐’的境界,但是他至少让痛苦停止了呻吟。”一篇课文能让学生的认识达到这样的高度,基本上就达到了像潘懋元先生所说的,将人文知识转化为人文精神了。

    平时我在组织学生阅读名著的同时,还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给学生介绍优秀文章。读邓一光的《狼行成双》,让学生明白了人性残忍的一面——人不如狼;读孙惠芳的《狗皮袖筒》,让学生明白了,是母亲那温暖的狗皮袖筒唤醒了吉久人性的回归,让他投案自首;读迟子建的《清水洗尘》,让学生知道清水不仅洗去了妈妈身上的尘垢,还洗去了妈妈的偏见陋习;读张国功先生的《国难时期的“李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精神和高尚的节操;读台湾作家张晓风的《不朽的失眠》,让学生明白了,落榜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信心。

    此外,我还经常领着学生诵读蕴含着人文精神的名言名句:“只要有一个乞丐跪在我们的面前,我们的道德感就需要追问,这个人是整个社会的母亲,是考验社会的良知,她是化装的基督,转世的佛陀,有意跪在人来人往的闹市中,等待良知未泯灭的人的到来。”当我用多媒体展示出这段文字时,马上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很多学生立刻抄写下来。

    2.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文学是浪漫的,文学就是要培养人的一种浪漫情怀,唤起学生对于未知世界的向往!我主张用学术的态度备课,用通俗的方式讲课。我力求把语文知识讲得充满人性之美、人情之美、人文之美。

    任何教育,首先都是情感的教育,失去了情感,任何教育都是苍白的。一次,我上一堂公开课——《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上,我富有创意的板书和激情澎湃的演讲,不仅感染了我的学生,也感染了在场听课的领导、专家。下课后,一位专家组成员健步走上讲台,伸着大拇指对我说:“你把最好的留给了学生,我把最好的留给你!”然后给了我一个深情的拥抱。学生也纷纷报以最热烈的掌声。当时我强烈地感觉到:我给学生上的不仅仅是语文课,还是一堂精彩的人文课。

    二、将班级建设成幸福的家园,让人文精神之花处处开放

    1.聊天是进行人文教育的好途径。通过聊天我和学生互相交流,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我一般选择上课前、放学后或者晚自习前和学生聊天。时间不定,次数不限,有时一天几次,有时几天一次。内容不限——政治经济、天文地理、民俗民风、身边琐事等等,我都和学生聊。一次我和学生谈论《新华社每日电讯》上的一篇文章——《写给植物人丈夫的600篇日记》,学生听后唏嘘不已,感慨万千,最后报以热烈的掌声。有媒体报道今年6月15日,广东九江大桥垮塌,来自河南周口市太康县的两位在佛山市收废品的老人谢凤运、王文田不顾危险,拼命拦住了几辆正往垮桥处快速前行的车辆,之后他们又毫不犹豫地把因见义勇为而得到的1万元奖金捐献给了家乡的小学。我和学生一起读了这篇文章,感受颇深。

    2.通过三分钟说话训练进行人文教育。我要求学生每天晚自习前进行三至五分钟的说话训练,每次三人。我起初搞这个活动,只是想培养学生的胆量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开始时说话的内容不限,但要求有百分之七十的“收视率”和“收听率”,如果讲台下的同学都不看你,不听你讲,那这次说话训练就算失败。所以学生们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在选材上下工夫,在说话技巧上动脑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感到这个说话训练不仅是一个单纯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更是一个综合能力训练,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好途径。学生们的选材五花八门:说相声,演哑剧,猜谜语,评时事,还有的学生介绍异域风光、互动做游戏、手舞足蹈地进行歌舞表演……每次进行这个活动时,教室里总是笑声不断,掌声如雷,说话训练成为学生们最快乐的时光。

    我不断改进“三分钟说话训练”,为了避免平庸化,要求学生介绍名著名篇名人,要求学生不仅仅是讲,还要达到声情并茂的演讲水平。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我和学生一起把这些演讲材料编辑成了一个集子,取名为《舌战》,成为学生心灵和思想成长历程的见证。

    3.编辑文章集子,创建浓浓的人文氛围。我班学生一直坚持写周记,题材不限,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在周记里抒写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抒写自己对于未来的憧憬。每个学期,我要求每个学生选一篇自己最满意的文章,将其结成一个集子,要求每个同学给这个集子命名,然后由全班同学投票评选,哪个名称票数最多就用哪个。《舌战》《冬日的记忆》《一弦一柱思华年》《以我手写我心》《别有天地在寝室》《语文之声》等一个个集子就这样诞生了。我还组织学生给集子设计漂亮的封面,使之装帧精美。

    其中有个很有特色的集子——《别有天地在寝室》,每篇文章都是寄宿生生活的真实记录。平时我去寝室查寝时看到有的学生练武术,有的学生边洗衣边唱歌,还有的学生端着一个脸盆在跳舞……我好像又回到了浪漫的读书时光。于是我要求各个寝室长组织本寝室的同学写一篇反映寝室生活的文章,然后每个寝室选一个代表在讲台上念出来,与大家分享,看哪个寝室写得好、说得好。学生们争先恐后,非常积极认真地准备。有的寝室的代表还和台下的本寝室同学互相配合,该说就说,能唱就唱,把寝室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大家还自己凑钱把文章打印出来,并进行精心的包装设计。文章的标题也个性十足,《208年度集锦》《209传奇》《我们的210》《疯狂的306》《307的天使们》《此情可待成追忆》等等。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寝室生活其乐无穷,并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把这难忘的生活记录了下来。

    三、发挥班主任的影响力,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

    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就是人文教育的最好素材,班主任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对学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回首往师》这个集子也许能真实地反映出班主任的影响力。

    张娟同学这样写道:“川端康成说,伊豆是日本历史的缩影。我说:‘江sir是激情的代言人,江sir是286班的精神领袖。也许他不太会跟同学套近乎,有时有些粗心,不像女老师那般的温柔细腻,但是他对于工作特别有热情,他的课,很有意思,极富感染力,与某些老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不同,他强调的是知识的吸取,要学生主动去学。在他的课上,只有懂得把握机会、展示自己的人,才是赢家。他组织的三分钟说话训练,对我有很大帮助,借助这个机会,我给同学们介绍了沈从文、毕淑敏、普希金、叶赛宁、莱蒙托夫等一批著名文学家,也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了人生的价值……他最吸引我们的还是那份特有的清高,有人说他高傲,但是我觉得那是文人的气质,就像一只勇敢的高傲的海燕……’”

    贺丹同学这样写道:“要说江老师,我们觉得他这个人很真实,他真实地天天向同学们汇报他的行踪,以及他遇到的高兴的或是很平凡的事情。他以他的感性告诉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告诉我们世间的真、善、美。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人,他经常浪漫地陪着妻子散步,有时一个人骑着摩托车看风景。我想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人生活在我们身边,就是一种恩赐。江老师背诵能力很强,那些文言诗词,课堂上随口拈来。他还经常深夜赶制课件,让大家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开拓大家的视野。但是他并不骄傲,他经常和大家一起提前半小时来到教室早读,摇头晃脑地读书,丝毫不顾及别人异样的眼神。子曰:‘君子泰而不骄。’说的正是我们的江老师。大家每天跟着江老师耳濡目染,也变得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干事踏实多了。”

    这次文理分科,班上照了合影,我在照片的背后写了一段非常温馨的话:“很多年后,当你凝视着这张照片,细数着上面这一个个鲜活的面孔,你会想起些什么?你会说些什么?还记得那难忘的军训生活吗?还记得‘语文之声’上那些个性化的留言吗?还记得晚自习前三分钟的说话训练吗?还记得每一个寝室选一个代表在讲台上演绎寝室里动人的故事时,大伙儿捧腹大笑的模样吗?岁月流失,情怀依旧!虽然我们留不住时间,但是我们能留住这精彩的一瞬!情至深处松开手,此时无声胜有声!”我就是希望用这温暖的语言来温暖学生的心,希望他们永远珍惜这段感情。

    人文教育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不能用纯粹的人文知识来灌输,必须对学生言传身教,长期熏陶,滋养心性,提高修养,外化为一种生命的力量和动力。把学生培养成有仁爱之心、善良之心、感恩之心的人,把他们培养成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志存高远、胸怀天下的人。这才是人文教育的正途和目的。

编辑:林剑飞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福建省莆田砺成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福建省莆田砺成中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