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动手操作,师生互动,在实践中感知
现代教学观认为,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学习是一个以知识学习过程为载体的,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而提高自己适应能力的一种活动。因此,有效的师生互动应该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特点。
如在“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设计的师生互动环节,有效地引导学生经历了对长度单位间进率的认识。教师让学生把搜集到的物品放到桌子上,有铅笔、水彩笔、文具盒等。教师让学生量一量自己感兴趣的物品的长度。学生开始自主操作,完成后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生1:“我量的是铅笔的长度,8厘米多3毫米。”生2:“我量的是文具盒的长度是l4厘米。”……教师微笑着问:“你是怎样量的?”生1:“我把铅笔的一头对准O这点,再看另一头对在哪里就可以了。”教师继续问:“你又是怎样看的?”生1:“一个大格代表1厘米,一个小格是1毫米。这儿有8个大格,3个小格。”其他的学生鼓掌表示同意。接着是生2展示,他量的是文具盒的长度。教师也引导他说明量的过程。老师继续引导:“看来大家对这两位新朋友已经认识了,那你能不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呢?”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后反馈:生3:“都是长度单位。”生4:“一个厘米是有lO个毫米。”“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探究新知。生5借助投影演示介绍:“一大格是l厘米,一小格是l毫米。一大格里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厘米里有10个毫米。”
本环节中,师生互动的过程在展示学生经验认知水平的同时,已经切入到了对厘米与毫米之间关系的认识,经历了l厘米=lO毫米的感知、认识过程。这样,在动手操作、师生互动中学生直观感知其特点,印象深刻,学得扎实,学得快乐。
二.小组学习,生生互动,在合作中获知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能抵一个诸葛亮,小组合作,生生互动,既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如:“观察物体”这节课中,如果从一个角度观察,最多能看到几个面的问题,学生的答案有:1个、2个、3个、4个。他们都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但又不能用准确的理由说服别人。在学生举棋不定的情况下,教师组织小组合作,让同学们边观察、边记录: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长方体 ( )个面 ( )个面 ( )个面
正方体 ( )个面 ( )个面 ( )个面
每次最多看到的面 ( )个面 ( )个面 ( )个面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们悟出:从一个角度观察时,最多能看到三个面。用这种方法学习,在生生互动中,好的学生带动差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理解掌握获取知识。
三.利用教具课件,形成互动,促进过程生成
教具对课堂教学有辅助作用,这种作用对成功的课堂教学是不可或缺的。适当地选择、设计和使用教学媒体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率,促进教学改革。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具有较大的信息容量、生动的画面、丰富的内容、多样的问题和及时的反馈等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教学上常选择制作课件。如,教学加减运算时,设计应用题,先设计6只鸭子在河的一边,然后有2只鸭子游过对岸,问还有多少只留在原处?讲解时,展示画面,让学生数一数没有走动的鸭子有几只,问题就解决了。这种教学方式充满趣味、生动,适合于学龄前儿童和低年级的学生。又如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借助两个挂钟,一个用于展示上课时的时刻,以便到下课时可以提问这节课用了多少时间。另一个用于教师演示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让学生观察时针、分针的特征,弄明白时针往哪边转,哪根针走得较快或较慢些等等。这种直观教学,对抽象思维很弱的小学生是非常适用的。它能提高认识,加强记忆。人与人之间有效的互动,人和机与物之间的交流,必能构成和谐的、高效的互动,使课堂焕化了生命力。
学生在互动合作中形成一种融洽、和谐的人际氛围,人人都开心地、愉快地学习,感受到了获取知识是一件快乐的事,而不是被动的学习。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促进了学生之间合作,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总之,培养学生互动能力,养成良好主动习惯,就会增强学生合作意识,那么学生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就会在互动中得到发展和提高。我们的数学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