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心观察生活,积累直接经验
新课标指出: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农村的孩子是快乐的,农村的孩子是自由的。我们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可以在田野里无忧无虑地奔跑,可以目睹荔枝、龙眼从开花到果实成熟的整个过程,并能亲手摘到甜滋滋的荔枝和龙眼,可以看到水稻从播种、抽穗到长出黄澄澄的谷子,在变成白白的大米……而这些是最感性的认识,是最丰富的写作素材。
在指导学生描绘家乡的美景时,我鼓励学生走进田野,把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中,观赏田野中的各种植物,看到各种各样的农作物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想象的翅膀打开了。“田野里铺满了金子”,“葡萄园里挂满了紫水晶、绿宝石!”“茄子都穿上了紫色的衣裳,美丽极了!”学生的想象丰富了,描绘生动了,喜悦和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了,一篇言之有物,言之有情的习作就一气呵成了。
二,积极参与,切身体会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这对作文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也说明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
然而,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成了“小皇帝”“小公主”,各个都被家人“保护”着,因此缺少一些动手的机会。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切身体会。鼓励学生周末时都主动去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从而使学生体会到父母工作的辛苦,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在采收的时候,也让学生参与,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收获时每个人的喜悦的心情。这样,学生从中体会到了劳动的看、苦与甜,情感就自然流露,写起作文来就得心应手了。
三、挖掘身边的事,积累写作素材
我们身边的很多事,其实都是很好的写作材料,但学生往往没有注意。所以,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镜头,在社会出现的丰富多彩并具有典型意义的场景、事件或人物,提醒学生把所见所闻及时记录下来。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日新月异,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即使每天在往返于家庭、学校的路上,只要留心观察,写作素材就在身边。只要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用自己的“慧眼”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学会思考。他们从生活的海洋里一点一滴地捕捉浪花、摄取素材的能力增强了,头脑里贮存的材料也多了。学生的作文不再担心无米下锅,写的内容自然达到言之有物,而且随着观察生活能力的提高,他们的精神生活也越来越丰富了。
总之,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阅读又是写作的基础。古人云:“立言之要在于物”。“物”即是写作材料,没有材料,即使是写作高手,也写不出好文章来,这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