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论语文生态课堂的建构
2015年04月09日 10:50:54 访问量:372次
一、语文生态课堂的现实呼求 语文生态课堂的建构将为语文教育的发展开辟一条崭新的道路。身心健康与健全意味着生命和谐,意味着学生所处环境的日益生态化。但长期以来,语文教育被应试教育的枷锁束缚着,教育与教学变成了一种背离人性的活动,人们忽视了语文教育的生态性,这导致了语文教学中的许多“非生态”现象。 一是语文教育中的生态审美缺失。语文教育中生态审美缺失表现很多,如人们将语文课程看作纯粹的学科课程,语文课程的任务随之也简化为传授知识和训练能力,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教师往往作为“真理的化身”与“知识的权威”高高在上,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教育”,这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严重污染了原本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并导致了师生关系的不和谐,影响了教学质量,使语文教学缺失生态审美。 二是语文教育中的生态伦理消散。传统的课堂成为教师锻炼自己口才的地方,他们把自身的价值观念强加于学生,这使语文教学屈从于教师的理性指导,因为这种教学模式极具浓厚的工具理性,学生不得不追究文本本身的来龙去脉或背景条件,学生只是凭个人情感和特定心境对文本进行理解,缺乏用“一定原则来规范行为”的生态伦理。 三是语文教学中的生态价值污染。由于传统的语文教学被灌输了一种消极的价值观,这让语文教学遭到了有意无意的漠视、扭曲、误解,最为明显的就是学生往往从任意的文本中的某一片段或者情节出发,去建立另外一种意义,这让文本在学生的“创造”之后,变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这种教学根本找不到生态价值的踪影,因而,生态价值遭到污染。 二、语文生态课堂的生成路径 语文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这决定了语文生态课堂不再是传统教育的“喂养”式灌输,而是追求卓越的能体现生活化、社会化、自然化的学习方式,这要求教师必须从以下三方面彻底转变观念,以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 (一)教学主体要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活动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把外部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认知结构的过程。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课堂教学的过程既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在语文生态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能动的主体性因素,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学生的内心需要,不断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而促进他们自由茁壮成长。 常言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色。”学生意会的东西总是要通过一定的方式释放出来。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开辟多种渠道,使释放手段多样化,且具有创造性和生动性。如教学《我与地坛》时,学生很容易被文本中沉淀的生命体验而感动,为史铁生母亲的坚韧、宽容、牺牲,为史铁生的诚挚忏悔。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在感动的基础上,理解凝聚在言语形式中的史铁生对生命、对母爱的领悟和理解,从而提升自己对生命和母爱的领悟。这样,学生将个体的主观精神向他人的文化精神开放,与之交流、与之共鸣,“在某种意义上他创造着自己的主观精神”。语文生态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该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耳、动脑,亲身去感悟和实践,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 (二)教学目标要贯彻发展理念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语文生态课堂的教学目标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在教学中注重贯彻“发展”理念。在传统的教育观点中,课堂教学往往以知识作为起点和终点,教师的职责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这种没有贯彻“发展”理念的教学目标,其结果必然导致人精神的丧失,也必然导致教育与人的生命疏远。 “一切通过语言去弄懂世界的方式,最终都是弄懂自己的方式,所有的理解,都是一种自我理解,都是赋予自己以形式,从而把自己构造为自我的方式。”课堂教学过程说到底将是一个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过程,因此,课程教学要追求富有意义的、充满人性的教育。课堂交往的集中体现形式就是师生、生生的对话,是“从一个开放心灵者看到另一个开放心灵者之话语”。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可以认为,教学目标没有贯彻发展理念就没有真正的精神活动,所以,语文生态课堂的教学目标只有贯彻“发展”理念,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智能,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在吸收其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来实现超越。 (三)教学环境要营造和谐氛围 课堂作为微观的生态系统,它作用的过程其实就是系统中各种生态因子互相作用并发挥各自功能的过程。教学课堂是师生共同演绎生命意义的舞台,在这个公共的活动空间里,学生的受益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可以得到教师的指导,二是可以从同学之间获得较为理想的学习行为方式。因此,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关键是要建立正确的师生和生生关系。 在生态课堂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对话关系。平等的对话使思维的开放、智慧的碰撞成为可能,最终可使“教学相长”的教学理想成为一种可能。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状态不断改变自己的生态角色,教师不能将课堂师生关系看成是支配与被支配、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课堂教学中只有有了民主、平等,才能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氛围,才能使师生关系和谐健康地发展。 三、结语 总之,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来讲,课堂是一个微观的教育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教师与学生作为最主要的生态因子,如何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需要广大教育者遵循教育的生态规律,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真正因材施教,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编辑:林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