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中,这些留守儿童在长期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中成长,他们大多数具有自卑、压抑、孤僻等不健康的心理状况,出现了心理与教育等问题,通过十几年的教育工作实践,本人认为心病还须心药治,找出留守儿童的心理缺陷及成因,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留守儿童的心理现状及成因
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了解人怎样得的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必须先了解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找出他们的心理特点及原因,通过调查,本人发现造成 留守儿童不健康心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受缺乏父母慈爱的影响。家庭是青少年成长期间的避风港,家庭的温暖是孩子们成长的必要条件,缺乏家庭温暖的人,往往缺乏集体感;父母是孩子的靠山,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往往性情孤僻、感情脆弱、性格懦弱、缺乏同情心。留守儿童大多数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他们缺乏家庭的温暖,缺少父母的呵护,如果这些学生不能洁身自爱,很容易变成一个心理不健康、思想不端正、缺乏集体感的“待进步生”。从有关调查统计的情况看,大部分“待进步生”都来自于这样的家庭。
2、 受祖辈溺爱的影响。与缺乏父爱母爱正好相反,留守儿童又过多地受祖辈的溺爱,走上另一个极端。由于父母不在家,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教育的责任便落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身上,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局限,这些老一辈人,无论教育思想还是教育方法都无法跟上形势的要求。同时,由于受“隔代亲”这种传统习惯的影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往往都溺爱或偏护这些留守儿童,使他们养成了唯我独尊、缺乏约束的“小皇帝”心理。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这种现象。
3、受过分依赖学校教育的影响。许多家长有“子女交给你学校教育,你们给我教好就万事大吉了”的思想作祟,他们只看到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却不知道家庭教育是其他教育无法取代的。有些村庄、有些家庭,在传统节日期间,迷信风、赌博风非常盛行,有些家长不知其危害,甚至让子女参与其中,严重地污染了子女的心灵。有的家庭出现了不该让子女干的、看的、听的,都让他们耳闻目睹,插手染指了。
4、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教育发展滞后的矛盾,社会上出现了大中专毕业生分配难的现象,部分学生和家长产生了 “读书无用论”的观点。一些留守儿童看到父母挣了钱回来很风光,而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却在家待业,便产生了不如早点结束学业外出打工的想法,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人在教室心在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对学习产生厌恶的心理。
二、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对策
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是当今一大社会难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互相配合,努力做到:家庭固本、学校留心、社会防根。但就眼前来讲,首要的还是解决最现实的教育管理问题。作为 “三位一体”之一的学校,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开展有益活动。学校尽量多组织开展丰富有益的活动,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如举办各种联欢会、歌咏比赛、演讲大赛、体育运动会等。学校团队工作要多关注留守儿童,通过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使他们“留心”在学校,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从而信任老师、同学,对学校产生“依赖感”。
2、加大人文关怀。学校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各班可实行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开展“一帮一”活动。增强教师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对留守儿童积极疏导,释放优点,去掉自卑,树立自信。学校要开设亲情电话,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
3、建设书香校园。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灵魂的归宿与寄托。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建设“书香校园”容易使他们找到灵魂的依傍,弥补他们内心缺失的爱。为此,学校要加大图书室和阅览室工作,把学生引导到书本与知识的海洋中去;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拓展学生的视野。
4、实行档案管理。学校要对留守儿童进行普查登记。各班在新学年学生报名注册时,将父母去向情况、家庭成员状况、经济状况逐一进行登记,特别要记录留守孩子监护人的联系电话,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
5、开展心理辅导。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和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开设心理健康咨询信箱,及时解决留守儿童成长中出现和遇到的各方面问题,帮助其塑造健康心理;逐渐引导他们制定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的,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增强明辨是非、美丑、真伪、善恶,抵制外界不良风气的能力。
留守儿童是未成年人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项艰巨、迫切而现实的社会系统工程,仅靠学校的教育管理是不够的,它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都必须高度重视,相互配合,创设人人关心孩子的良好社会氛围,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