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而读。读专业的书不比小说、闲书,读教育类的书籍是比较青涩难懂的,娄小明老师的文章就道出了要以研带读。
首先,要尽力地去理解它们。在读一些教育理论书籍时,由于自身的知识基础不够扎实,个人的理解能力有限,书中有的专业词语认识不够深刻,那么就会造成句子的不理解。这时,我们就要广泛搜索相关材料,例如利用网络、图书馆等媒介,再联系自身的教学经验来帮助我们理解。
其次,要认真整理它们。在读书的时候,在读到一些难懂的,或是文章的精华部分,我们可以把它们记录下来,多加理解体会,过后再结合实际领悟体会并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形成新的文字材料,对今后教学将会有借鉴意义。
最后,要试着运用它们。在读完后,要多加运用,形成自己的教学观点,读和用的结合,才能将书本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2、敏而读。李冰霖老师强调读、悟、写的有序结合,做到广读、机敏、善思、慎行。
首先,要阅读广泛。不仅可以读一些自己的专业学科的书籍,还可以读其他学科的;不仅可以读教育类的书籍,还可以读文学方面的书籍;不仅可以阅读报刊了解实事政治,也可以阅读一些中外名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方面的涉猎,必将锻炼自己的思维、拓宽自身的视野。如此,才能厚积薄发。
其次,做到机敏。如此,才能及时捕捉到新理念、新动态,做到与时代同步。
接着,善于思考。正所谓“读有所思,则读有所获;思之越深,则知之越广。”
最后,理论结合实际。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所得与所思,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运用,这样,才能在实践中施行,检验,得以内化,得到实质性的效果。
3、信而读。侯登强老师的“相信阅读的力量”,他的“为教而读”的信念,使他获得了教学上的成果,拥有了幸福而又完整的教育人生。秉承好读书的信念,并为之奋斗,相信终会开出理想之花。
4、乐而读。刘仁增老师的“无用”之读,就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以读书为乐趣的表现。我们就要学习这种不求名利、回归本原的阅读,做到“想读就读”,“有啥读啥”,“且读且写”。让“无用”之读发挥到极致,让这种不痛苦的阅读来展现好读之人别样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