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呢?人们看法不一。有人说,优化的课堂必须是以现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作为设计教学、实施教学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提高人的现代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应是教学结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最优化的教学,应是使用现代技术手段的教学。他们提出的最优化的语文课堂,我理解就是我们常说的“要向45分钟要效率要质量”。在教学实践的探索中,我感到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学目的要具有明确性
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因为教学目的,是一堂课的众矢之“的”,是师生一切活动的终极指向。依据现代控制论的原理,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必须依据教学目的进行指挥与控制。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它的教学目的,应是多层次立体的,而不是单一的平面的。必须是既有认知领域,操作技能领域,又有情感领域的。能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在思想、道德、心理诸方面也都获得健康的发展,能完善人格,发展个性,成为积极进取、敢于开拓、勇于挑战的跨世纪的人才。它的教学目的,还必须注重实用化的要求。注重语文学科的社会功能,提高学生运用语文工具处理日常事务的实际能力。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标准,把教学目标,分解落实到每一学年,每一学期,每一单元,每一篇课文,每一个课时,形成系统的布局。做到"成竹在胸",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的进行教学活动。使每一个课时都有明确突出的教学目标,这样教学的量度,序列,节奏等要素就有了依据。就避免了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教师只需精心构思,安排好教学的内容,设计好课堂结构,把握好教学节奏,使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确保目标实施过程按预定的构想发展,不出偏差达到预期目标就可以了。
二、教学结构要具有实效性
实效性是指课堂教学结构与环节的安排,都要为实现“目标”服务,从实际出发,注重实际效果。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就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培养阅读能力。教学每篇课文都要明明白白地告诉学生,遇到“障碍”要查字典或问老师,不要“跳”过去;还要了解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怎样写的(材料安排的方法);为什么写这些(内容所蕴含的思想);为什么这样写(写法的好处)等等。从中引导、教给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掌握如何理解与分析文章的规律和方法,也就是说,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线索、理清作者思路,学会鸟瞰全篇布局、懂得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哪里正面展开、哪里侧面交代;哪是主干、铺陈渲染;哪是枝叶,一笔带过;何处埋伏线,何处作照应;怎样安排段落,使之逶迤多姿;怎样组织高潮,使之奇峰突出等等。还要揣摩段落层次的衔接,学会审查结构的缝隙所在,方圆规矩,能见出作者细针密线的功夫。因此,阅读教学绝不能孤立讲解、抽象概括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不能用呆板单调的解答式教学,让学生获取一些分条列点的答案式结论。诸如词语解释,不讲语境;分析人物,不是根据有关语言材料推论人物的性格,而是直接得出结论;遇到问题,学生解答正确,不去追究学生是如何得出结论的等等。因此让学生只知道分析的结果,学生就得不到思维训练方法的指导,得不到思维品质的训练,不能有效地吸收和储存语言,以致不能达到提高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思维能力的训练,教师设计训练题去启发学生思维,还可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扩展学生的思维,从而多渠道、多途径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要具有灵活性
灵活性主要从两个方面去把握:
一是教师要教“活”。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譬如,初一学生刚进入初中,娇嫩幼稚,教法上可采用“学导”式教学法,逐步培养自学能力。初二学生轻松好动,在教学中可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课文的内容不同,教法亦应不同。有的课文宜于默读、有的适合朗读、有的可以自学为主、有的宜多讲解、有的需反复咀嚼、有的可一览而过……除了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不同、教法各不相同外,教学课型也各有千秋,这就要求教师因材施教,力求教有新意,尽量符合学生口味。
二是学生要学“活”。在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要学活,即要做到“四勤”。一“勤思考”。思什么呢?词语的修饰、句式的选择、词语的含义、材料的选择、笔墨的详略、结构的安排、段落的衔接、作者的写作意图等等。“学而不思则罔”,只有勤思,才有质疑才能摄取书中的营养,才有日后的创新。二“勤动口”。让学生做到勤口述见解、勤发表意见、勤复述、勤演讲。这不仅可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对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也有促进作用。三“勤动笔”。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一但开卷读 书就要标节码、标段落、注拼音、注解释、划重点、分层次、作批注、做摘抄。并且持之以恒、勤勉不怠。四“勤总结”。要求学生必须从课文这个“例子”出发,及时总结归纳出具有规律性的知识,作为指导阅读迁移的工具和法则。这样不仅仅是提高阅读能力,更重要的 是帮助学生走出千百次失误的迷宫。倘若长此下去,阅读则会驾轻就读,写作也能运用自如,左右逢源。
四、教学手段要具有多样性
现代心理学认为,青少年认识和感知事物,是有一定的过程和规律的,它往往是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由直观到抽象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境地,并产生消极倦怠。而多媒体辅助教学交互性强,操作界面丰富活泼,信息资源丰富,可以产生出一种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培养学习情感,形成学习动机。
另外,中学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感人至深的名篇,但由于年代久远或跨越国度学生难以在很短时间内真正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而这些又常常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那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便可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里,尽快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文学的感受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还可化抽象静态为活泼动态。使图、音、文交互,呈现出形象生动、色彩逼真的动画效果,再配以悦耳动听的乐曲和声情并茂的解说,让学生激情难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充分利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获得知识和技能,取得学得快、记得牢的效果。
又由于课件设计形象可感,问题的设想和启发多样化综合化,这样不但可以扩大单位课时的信息量,而且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创新教育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一句话,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更灵活的选择先进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要具有有序性
优化的语文课堂,应有有序的教学过程。我们都知道,没有教学过程的有序性,课堂教学是混乱的,效率是低下的。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根据学生的情绪、教学内容、教学氛围,让课堂呈现张与弛、疏与密、快与慢、动与静、活泼与紧张、宽松与严谨、热烈与恬静、低潮与高潮等状态变换,适时的调整教学的节奏、容量和心理气氛,使学生始终保持最佳学习心态,使课堂始终处于最佳的教学情境。一句话,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符合学科特点。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不同活动的进程中应具有合理的时空序列,呈现出合乎教学过程本质规律的变化。
六、教学气氛要具有和谐性
优化的语文课堂,应有紧张和谐的教学气氛。因为课堂教学不仅是有目的的共同活动,而且是一种独特的社会人际交往方式。课堂上应充分体现人文思想、人本主义精神。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合作的、和谐的、愉悦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训练都要尽可能的完美统一,以实现教学目标达成的最佳效果。使课堂上既有大量的信息交流,又有充分的情感交流,呈现出多渠道、多层面、多向信息交流的立体交叉网络结构。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双方机智之光的闪耀,出人意料的教学创造,大都来自师生双方的高度融合。也就是说,课堂上,教师一方面给学生以充分发现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权力和机会;另一方面在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中又能给以适时的点拨、有效的帮助和恰当的引导。课堂上,教师在不断激发学生对新知与旧知、已知与未知的心理冲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创造使学生思维相互撞击而迸出火花的条件。在紧张和谐的气氛中,在师生思维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七、练习与检测要具有创新性
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检查评估是对学生的语文积累、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和语文水平发展的评价,也是反馈教师教学情况的重要渠道。因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这一教学环节的安排与设计。创新性正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标志之一。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所以我们在每节课都应布置一定的有质有量的课内外练习,在练习与检测题的设计上,不能布置那些机械、重复、单纯抄写的题目,减少客观试题的比重,增加主观试题,在保证基础知识巩固练习的前提下,尽量设计一些开放型练习,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八、教学对象要具有全面性
全面性就是面向全体学生。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要使整个中华民族素质得到提高,而不是只培养几个“英才”,因此在教学上就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一是在传授知识上要做到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各得其所,都能愉快地接受知识。二是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心理学家认为,一个学生如果具有正确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和独立自主的性格,那么这个学生就有前途。一个人的成功=智力+非智力因素。这种非智力与智力因素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对学生获取学习上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时常地强化刺激认知手段,采用激励的方式,经常性、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的训练,引导学生寻找答案,让性格各异的学生充分地表现自己,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培养知难而进的探索精神。
怎样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这是一个富有现实意义和探求价值的问题。现在正值课程改革的大好时机,在此提出,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