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博客 > 转:课堂因预设而精彩,因生成而美丽

转:课堂因预设而精彩,因生成而美丽

2015年04月04日 08:36:41 访问量:407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提高,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是矛盾的统一体。过去,我们都能感受到传统的语文教学过分偏重于教学预设,上课就是执行教案的过程,对于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闪现的智慧的火花往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课堂气氛沉闷、僵化、死水一潭。而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式的,主张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这就决定了课堂教学既有教师的预设,更有师生即时的生成。教师只有进行成熟而有弹性的教学预设,在课堂上组织起有效的教学,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习的动态生成,才能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因此,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双翼,预设是生成的基点,生成是预设的机变,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于课堂中,课才会上得充实、灵动、精彩。

      一、有效而合理的预设是课堂生成的基础。

      教学必须先有预设,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有效地生成。课前预设是教学规划实施的蓝本,没有预设的生成是盲目的,有了精心的预设,上课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比如,在教第十册《人物描写一组》——“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时,课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要不——摔跤’。‘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子,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为了增加孩子的情感体验,使孩子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这处细节描写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这样类似的富有情趣的生活经历吗?”孩子通过讨论后明确,这处细节描写用生动细腻的文笔刻画了活泼、天真、可爱的小孩形象,增强了文章的生活气息,使文章更富感染力。说起自己相似的经历,教室里顿时变得热闹起来,有孩子回忆起看到同伴摔跤的往事,有孩子说起自己摔跤的经历,有孩子想起自己由于摔跤而折断腿的遗憾事……孩子们如数家珍,说得眉飞色舞,往事历历在目。此时,我提示:“生活中的精彩无处不在,用你敏锐的眼睛去发现,用你聪明的头脑去思考,以生动而凝炼的语言描述出来,你就能写出如‘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这样富有生活气息的美文。”这节课通过合理的预设,水到渠成的实现了相应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出现了“预料之中的精彩”。有人说,“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能把学生的视野框定在薄薄的课本内,而应以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把课本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相融合。”而这一融合的过程正是语文课堂预设的魅力所在。因此,预设是生成的基点,教师应化“死”的教案为活的“指南针”、“仪盘表”,通过备教案、备学生、备生活、备自己,增强教案的宽度、厚度、深度和广度,为课堂生成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灵动而多变的生成是课堂预设的拓展。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目中有人,尽可能地关注每位孩子的一举一动,用自己的智慧与学生的思维轻轻碰撞,才能激起一阵阵浪花。在教学第十一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饱经风霜”一词时,一孩子说这个词是形容一个人样子老的意思,但其他的孩子不同意,纷纷议论起来。双方争执不下,最后都用询问的眼光看着我,我觉得他们的讨论十分有趣,并不急于作出回答,鼓励他们从生活的角度作一点儿深入的探讨:“你们在生活中见过饱经风霜的人吗?哪些人可以用‘饱经风霜’一词来描述?”这一问掀起了高潮,有孩子说:“我的爷爷是个农民,头发全白了,额头上的皱纹像刀刻一般,青筋暴绽的手上布满了老茧。他的外貌可以用‘饱经风霜’来形容。”有孩子说:“我的外公是个修车的,他两鬓斑白,一张古铜色的脸,颧骨高高突起,额头上刻满了深深的皱纹。到了冬天,他的厚嘴唇上常会裂开好几道口子。也可以用‘饱经风霜’来形容他。”最后孩子们一致认为,我们也要关注生活,融入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打动人心的好作文。一次意外争论,让课堂有了一次“预料之外的精彩”,看似游离了教学目标,实则从一个更深的角度剖析了生活的本质问题,使教学向纵深发展。这种多元视角、多维思考引发孩子不同观点的碰撞,产生思想的火花,促进了孩子的成长,使预设和生成在拓展创造中得到了有机融合。

      三、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和谐统一。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相对明确与语文学习过程的开放性、思维的多向性、结论的丰富性决定了语文课堂可以实现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预设是枝,生成是叶,相辅相成,有枝无叶不丰,有叶无枝不实。课堂因预设更充分、更饱满,更有实效;课堂因有生成更显得生动,更富激情与活力。比如,教学第九册《秋天的怀念》,根据课前预设,要求孩子用真挚的情感写一封信寄给自己的母亲,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多数孩子开始奋笔疾书,我却意外的发现一位女孩神情异样,愣在那里一动不动。我急忙上前询问,这位孩子顿时哭了起来。原来,她的父母离婚了,母亲改嫁,又有了小弟弟,对她的关心越来越少了。上次好不容易见了一面,母亲却因为一件小事把她狠狠责备了一通,她觉得母亲不爱自己了,非常伤心。了解了这些,孩子们也很同情她,我让大家对这位女孩说一句真诚的话,有的孩子说:“不要伤心,还有我们”,有的孩子说“我相信你的母亲还是爱你的”,有的孩子说“生活的磨砺会让我们更坚强”,有的孩子建议“你可以通过写信和母亲沟通一下,也许有什么误会就可以消除呢”大家觉得这位孩子的提议很不错,女孩也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这时我发现自己课前的预设考虑的不够周全,除了刚才这种情况外,还有很多其它的可能,比如有的孩子若失去了母亲怎么办呢?于是我把这次书信的主题改成了“妈妈(爸爸),我想对你说”,内容也不局限在“感激”这一个点上,鼓励孩子说真话,诉真情,表达真情实感。这样一来,孩子找到了自己情感抒发的切入点,人人有话可说,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课堂重新焕发了生机,使孩子在互动过程中真实地动态生成,既使孩子得到富有个性的发展,又使原有预设更为丰满和完善,使预设和生成在孩子的需求中得到有机融合,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和谐统一。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经验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不讲。”一语道破了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艺术的精髓。语文课堂教学呼唤充满艺术性与创造性的鲜活课堂,只有足够的意识加上良好的实践,才会具备随机处理的能力;只有及时整顿课前预设,给学生腾出空间,为学生生成提供条件,鼓励生成,才会出现更多的生成时机。只有在“预设”的池塘里,不断注入“生成”的源头活水,科学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使语文课堂更有魅力。总之,只有让预设与生成和谐相生,我们的课堂才会更加精彩。

编辑:林剑飞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福建省莆田砺成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福建省莆田砺成中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