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研活动 > 2015高考作文那些事儿

2015高考作文那些事儿

2015年06月12日 15:45:40 访问量:3210

2015年高考于6月7日上午结束了语文学科的考试,教育部考试中心语文命题组专家,对全国高考语文的作文试题进行了权威解读。


2015年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3套,各省市自主命题13套,总计16套,全部采用材料作文题型。作文试题坚持了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的命题理念,体现出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方向,对考生积极面对人生、体味文化传统、理解高尚人品、追寻科学创新精神等方面给予了积极的引导。同时,作文在命题技术上稳中有进,部分试题在提高作文的测试功能方面作了新的尝试,主要体现出四大特点。


特点一:坚持立德树人,试题立意体现育人导向


作文命题总体上体现高考改革方向,弘扬时代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能力等四个方面的考查,形成“一点四面”在作文育人方面的合力,实现高考作文试题独特的教育功能。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较典型的如全国二卷作文,利用材料创设风采人物评选的情境,要求考生从三名具有时代风采的模范人物中,选出自己更为赞赏的一位。材料中的三个候选人的原型分别代表着矢志创新的科学家群体、爱岗敬业的大国工匠群体以及寻求个人爱好与社会价值结合的自由职业人群,呼应着科技创新、迈向制造业强国、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建设美丽中国等当代人的梦想,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渗透依法治国理念。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全国一卷作文“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直接取材于近期媒体报道的新闻事件,在基本保持事件原生态面貌的同时,命题在写作要求中提出了写信的文体要求,希望激发考生选择一个说理的对象,在有明确针对性的条件下,说真话、讲道理,表达自己的伦理观、法制观,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并践行正确的法制观念。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北京作文题,聚焦岳飞、林则徐、张自忠、邓稼先等古今中华英雄,直接以“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为题,要求考生展开想象,理解英雄人物不朽的精神价值,写出英雄人物的风貌和当代青年的真情实感,带动大家赞英雄、学英雄,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这个命题比往年更主动、更积极地引导考生去思考人生观与世界观,探寻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


加强创新能力考查。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上海作文题以“心中坚硬的东西和柔软的东西之间的关系”为内容,引导考生对“和谐自我”进行思考,符合考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既能体现传统社会刚柔相济的修养问题,又顺应新时代要求的公民意识,考查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有见地、有创新的思考。另外四川作文题“老实与聪明”、湖北作文题“地下的泉水”、广东作文题“感知自然的远和近”、安徽作文题“显微镜下看蝴蝶”等都紧密联系生活事理,有助于发挥高考试题的立德树人功能。各省的作文命题普遍在如何调动学生思考“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守正与创新”“科技与当代生活”等问题上作了深入研究,在激发考生写作兴趣和创新思维方面作了多方面的努力。


特点二、精选材料内容,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


从熟悉的题材或社会热点问题切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成长,引导考生激活人生经验和知识积累,写出个性风采。例如,天津作文题是有关“范儿”的流行语,贴近学生生活,亲切平和,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考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理可讲。山东作文题用小中见大、常中见新的名言民谚形式,重庆作文题用“公交车等妈妈”的事件等,都易于考生联系生活实际,畅谈独到见解,引领考生关注社会生活,思考个人成长方向,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永葆积极向上的心态,探索科学发展的深层内涵。这种“三贴近”的材料已成为高考作文命题选材的常态。


特点三:激发深度思考,突出考查独立思考能力


从全国范围看,今年的作文题从整体上注重强化材料内容、含意和考生思维的深度,引领学生辨析核心概念,在比较中说理论证,既让不同学习风格和思维习惯的考生都有发挥空间,又强化试题的选拔功能。如江苏卷以“智慧”是经验、能力、境界为素材,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引出对智慧探讨的话题,既打开写作思路,又可以引发考生的自由拓展、多向发散和深度思索。题目本身并不复杂,但要阐释清楚、论证合理,就需要考生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较高的思维水平。浙江作文题对“人品与文品”、全国汉语文作文题“阅读意义的反思”等试题都给写作提出了逻辑阐释的要求。这类思考强度较大的作文题,需要考生调动课内外积累的背景知识,清晰而有条理地组织思想和语言,才有可能将写作向深度展开。从这些试题可见,目前高考作文对思维能力的考查比以往有了更高的期待。


特点四:加强功能设计,材料型作文题更加成熟


通行的材料作文测试形式尤其是事件类和事理类这两大题型,经多年实践已基本成熟。今年作文题的设计,在承继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全国一卷和二卷作文都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和对象感,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如全国一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二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浙江作文题引用古人“文如其人”的精炼概括,要求考生思考“人品与文品”的关系,加大了事理与哲理表达的难度。这些做法从不同角度拓展了材料作文的测试功能,使材料型作文的考查功能不断完善。


总体而言,2015年的高考语文作文在考查学生写作能力、甄别考生语文素养的基础上,能更好地发挥“言为心声”的表达特质。将当代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好地融入作文试题的材料,使作文的考试能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独特功能,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价值。我们相信这样的命题理念将发挥引领学生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


延伸阅读1:


点评高考作文:对全国卷非常失望 希望突出选拔性

文|王旭明(曾任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办公室主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现为语文出版社社长)


今年高考作文一如往次让我还是不乐观,我觉得从作文题目来看,折射出我国学校语文教育当下存在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脱离社会实际,脱离语文,学语文是为了应用这样一个主要的目的。


从作文题目看,学校语文教育这些问题都暴露无遗,比如全国卷是让我非常的失望,全国卷题目一是给违反交规的夫妻写一封信,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假想的情况,因为毫无疑问大义灭亲是我们的道德守则,但是是不是就因为违反交规,在车上打电话这样一点,就要采取报警这样的一种比较极端的形式,我认为是可以考虑的。但是在这样短的时间内,把这样的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摆在学生面前,我觉得这对于考生来讲是不公平的,因为生活当中这样的事情不多见,非常少。


另外全国卷二,“三个人谁最有风采”,我觉得有问题,这三个类型,如果考察应该是反差比较大的三种情况,这样可以考察学生的心理倾向,还有各方面的能力。但是他提出的这三种情况区分度很小,基本上是互容的关系,因此让学生发挥的空间很小,我觉得就非常的难。


我觉得比较好的卷子,还是说上海和北京的卷子,我非常感兴趣,我觉得一如去年,北京的卷子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大家知道去年是抗日战争50年的纪念日,同时又是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日,在这样的一个时间过来以后,让学生写假如我以英雄民族过一天,就有很多发挥的空间。


另外“深入灵魂的热爱”显然是偏重于议论的,“假如我与民族英雄过一天”是偏重于记叙的,无论是偏重议论,还是偏重记叙,这两篇文章,我认为都可以考察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度和思考度。


而上海的“心中的坚硬和柔软”,无疑,这是一个思辨的题目,跟去年的题目相比,上海继承了多年来这样题目的一种特点,突出学生思辨能力的考察,坚硬和柔软是看似矛盾的一组关系,而在矛盾的关系当中,通过学生的论述是可以达到一种统一,或者一种比较深的思考。


总之,我觉得必须承认,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不是水平考试。在语文教育上,我认为应该选拔出更有批判精神,更有创新精神,更有思考力,更有多方面综合潜制这样的人才,而上海的题和北京题,应该说在这方面有追求,我希望今后的高考作文题目能更突出选拔性这样的一个特点。

(本文选自凤凰教育)


延伸阅读2:

2015年各地高考作文汇总及权威点评



新课标全国一卷:写一封信(材料作文)


题目:一位父亲在高速公路开车打电话,旁边的孩子一再提醒,父亲不要拨打电话,可是父亲不听劝阻,最终孩子选择报警。警察前来后对父亲进行批评教育,此事引起社会争议。以此为内容,写一封信800字的信。可选择给违章当事人、女儿、警察写。

(新课标全国一卷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陕西)


解析:

1.形式上考查的仍是新材料作文,内容贴近生活, 比较接地气。

作文命题从内容上讲,暗扣“尊重规则,尊重生命”的热点, 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选材来源于社会生活,贴近新课改实际,这种命题具有非常强劲的导向性作用,目的很明确,就是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是一道好题。


2.作文文体考查书信体,注重传统文化的回归。

它要求以书信的形式写作,使大家眼前一亮,更能激发考生的写作兴趣;它有利于引导考生关注生活,有话可说;它有利于考查学生思维水平,有区分度。


在具体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注意书信格式,做到规范标准;其次要精心选取角度,务求恰切新颖;再次要锤炼语言,务求得体感人;最后要匠心独运,写出个性。


3.思辨色彩浓厚,闪烁哲理光芒。

审题难度大于去年,需要考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学会思辨。今年作文构思立意:可以从以下思路入手进行分析。


针对这则材料,考生可以见仁见智,既可以肯定小陈的行为,也可以否定警方发官方微博的做法;既可以语重心长地劝说老陈,也可以大力点赞小陈的聪慧和孝心。 总之,不论从哪个角度,信写给谁,只要言之成理,论之有据,做到情文并茂,事理交融,就不失为一篇佳作。

(河南 张定勇 崔矿山)


新课标全国二卷:谁最有风采(材料作文)


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小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为国际学术最前沿。 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时间美景,他的博客 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位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 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新课标全国二卷适用地区: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内蒙、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云南、广西、辽宁、海南)


解析:

1.此材料作文延续前几年,仍然采用讲述方式将材料内容呈现出来,仍然用事件性材料。


2.材料内容考生都容易读懂,考生无审题立意障碍,不会出现偏题、离题作文。


3.呈现三个材料让考生阅读思考感悟,并把握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和选择,给足了考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空间。


4.三个材料既能体现考生对爱国、敬业、核心价值观的思考,也凸现个性的张扬与发展的人本理念。


立意:可从大李的科研成就来思考爱国的内涵;可以从老王的技艺来思考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敬业的内涵;可以从小刘的成功实践来思考光大个性、爱好同样能成就美好的人生。

(云南 王兆林)


北京卷:2015北京高考大作文(二选一)


题目: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照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 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古至今有无数英雄人物:岳飞、林则徐、邓世昌、赵一曼、张自忠、黄继光、邓稼先......,他们为了祖国, 为了正义,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他们也不乏儿女情长,有普通人一样的对美好生活的眷恋。中华英雄令人钦敬,是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榜样。


请以“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选一位中华英雄,展开想象,叙述你和他(她)在一起的故事,写出英雄人物的风貌和你的情感。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说起梅花》表达了作者对梅花“深入灵魂的热爱”。在你的生活中,哪一种物使你产生了“深入灵魂的热爱”,这样的热爱为什么能深入你的灵魂?


请以“深入灵魂的热爱”为题作文。

要求:自选一物(植物、动物或器物。梅花除外),可议论,可叙述,可抒情,文体不限。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解析:

2015年北京高考作文试题,充分体现了《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的精神。两题在审题上没有难度,难在选题、构思和立意。


第一题,可从列出的人物中选,也可以写中华民族历史上其他真实的,有定评的英雄人物,选择的原则是自己崇拜的、熟悉的、能写得好的。立意以表达对这位英雄人物的敬爱、崇拜、学习为主,如果能写出英雄人物谦虚、平凡、柔情的一面,或通过英雄人物,表达出作者也可成为英雄的思想,应属立意新颖。想象力、叙事描写能力,成为这篇作文在技能要求上的重点。


第二题,深入灵魂的热爱,应该是关乎人类前途、国家民族精神、英雄品德、祖先遗爱、亲子感情、个人成长或“三观”等的爱。所选之物,不是有象征意义,就是有重大作用,或者与某种某段真挚的感情想关联。

(北京 王德山)


上海卷:造就和谐自我


题目: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解析:

上海卷的高考作文题,延续了其一贯的风格,材料平实,审题门槛较低,但思辨性很强,也体现出命题者希望考生关注自我完善与提升的价值导向。常规观点可为“刚柔相济造就和谐自我”。对材料的解读,可逐层推进:心中坚硬、柔软的东西是什么?如何对待它们?你选择的这种对待方式,是否能造就和谐自我?其中最后一点,难度比较大。而考生对其中刚柔内容的界定,会决定文章境界的高下。

(上海 杨帆)


天津卷:范儿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近年来社会上流行一个词——“范儿”,并派生出“中国范儿”“文艺范儿”“潮范儿”“有范儿”等一系列词语。“范儿”多指好的“风格”“做 派”,近似于“有气质”“有情调”“有品位”的意思。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范儿”,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范儿”,不同职业有不同职业的“范儿”,一个 人也可能有一个人的“范儿”……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解析:

审题上,配合命题人对“范儿”这个话题给出的相关定义,明确出题人对“范儿”的限制即可。不过,既然是话题作文,在审题方面,其实要求是最松的。当然,学而思一贯认为,审题结论一定要落实到扣题上才行。审对了不扣题,跟没审一样,考生切忌写得忘情的时候,连“范儿”这个词也忘了。只在开头和结尾提一句,是俗称的“穿靴戴帽”,会吃大亏。


选材上,尽量把常见的大俗例子,李白屈原司马迁之流,扔到一边,尽量选择突显个人色彩的例子。在此基础上,有两个要点:1、材料中有没有细节,表明这个材料是你认真积累、而非道听途说的?2、材料中的这些细节,是否是直接支撑你的论点的?这两个要点,是拉开看似同类作文档次、分数的关键所在。


结构上,要注意层次段落的递进,注意蓄势到升华的节奏把控,无论是学而思东学堂语文“常挂在嘴边”的“六段式”,还是利用“小标题”整合旁征博引的材料,亦或是单人传记式写法,处理这样的题目,都会游刃有余。


语言上,须知:比文采更重要的,是整散结合的句式节奏把控。比喻、拟人加排比,这种语言综合运用题的必备技巧,已经被大家用滥了。尤其是男生,如果你没有办法操控散文化的抒情语言,细腻生动地描摹内心某一瞬间的触动和感悟,那么利用句式格式的排列组合来调控文章节奏,就是让文章脱蛹成蝶的关键。


立意上,与其说比拼的是大家对“范儿”理解的高下,不如说比的就是对个性化选材的提炼和升华,关键还是选材。须知:一切没有具体材料细节支撑的“高远立意”,都只是空泛的侃侃而谈,对于提升文章档次和分数,并没有什么用处。


四川卷:老实与聪明


题目:以“老实的聪明,聪明的未必真聪明”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汉字书写。


解析:

石室中学考点一老师告诉记者,这些题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在审题方面没有给考生设置太多障碍,比如,“老实”和“聪明”是两种人生态度,主要培养和考察学生对社会、人生和人的关系的认识。相比往年,作文更加灵活,本身的导向性不是很强,考生既可以选择“老实”,也可以选择“聪明”,还可以选择“老实又聪明”,比较辩证,具有开发性和哲理性,考生可以进行选择,在具体的场合选择具体的人生态度。


同时,此次的作文还考察考生思考的深度和思维水平,学生可以不受限的多思考,作文让“人人都有话说”,但思维的优劣也能在考生行文中体现出来。总体来说,作文的出题范围,给定材料并不难,重点在于学生思考的角度和自身抱有怎样的人生态度。


在这个作文考题之前,还考了一道创新题目,限40字写一段“鼓励大家进入大学后积极参与创业、创新活动,培养创业、创新能力”写一则宣传语,要求运动比喻修辞手法。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一位语文老师认为,“要写出新意体现出文采难,”它的难度就在于如何把老实和聪明两个概念联系。能套用的素材不多,单独针对老实和聪明的素材多,但是有联系的不多,“可以结合当前国家的脚踏实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大政方针。作文中也需要选用和实际生活贴近的素材。”


广东卷:感知自然(材料作文)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缺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

1.稳中有变 更为开放

2015年广东高考作文沿袭了上一年的新材料作文格局,命题务实、开放,与2014年照片相比,整体材料不做任何价值判断,只给出相对具体的问题,命题辩证色彩浓郁,能较好的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审题难度不大。


作文共有三段材料,第一段主要讲述通过传统的看云识天气与现代气象预测相比较,展示出在对生活有实用价值的自然规律的把握中人们离自然的“近”和“远”,可立意为感知自然变化不同方式的利弊;第二段材料讲述通过在森林中接触自然与通过网络了解自然这两种途径,展示出人们在对自然的感性体验和理性认识中离自然的“近”和“远”,可立意为感知自然直接体验与间接观察的利弊;最后一段材料认为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可立意为感知自然,无论是亲自体验还是借助科技手段,都有优势与不足,只要自圆其说即可。


整则材料的关键词有“感知自然”“远”“近”,概括起来就是“如何看待感知自然的方式以及产生的不同结果的原因”。“立意角度自选”这是一把尚方宝剑,因此可以按照三则材料分别立意,也可以三则材料综合立意。


这是广东卷最后一年命题,这道作文题目,应该说将新材料作文的命题策略和命题意图发挥到了一定境界,特别是没有命题人的价值判断,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令人欣喜。望来年的全国卷也能给人惊喜。


2. 2015年广东作文试题仍属给材料作文。

材料有三段,第一段看天象,第二段看地貌,或曰物象,第三段带有启发或总结性质。


作文立意,可依据第三段的启发和总结,也可根据前两段的内容,自己来总结、概括、选择。


根据第三段立意,就要弄清“近”和“远”的含义。联系前两段来看,所谓近,就是让人对自然了解得真切、准确;所谓远,就是让人了解得不太全面、透彻。深入一步想,就是讲,不同的方法各有不同的优点和缺点,没有绝对好的方法,也没有绝对坏的方法。方法如此,道路、途径、策略、手段,莫不如此;看自然如此,了解别的事物也是如此。


根据一二段立意,可以讲借助外物(包括现代科技)与不借外物的优劣,也可根据自己的思想认识或掌握的材料,选择其中一种,如“写关掉电视去看天光云影”,“我愿漫步林间”“阴晴雨雪均醉人”“爱看草长莺飞”等,或与此相反。


根据题中要求,不排斥写成诗歌,这是一点变化。

(广东 肖刚)


安徽卷:蝴蝶翅膀颜色(材料作文)


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丰富中小学[微博]生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过一把尖端科技的瘾,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活动期间,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


通过这台可以看清纳米尺度物体三维结构的显微镜,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显现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

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解析:

安徽省高考作文继续延续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理性色彩较浓。相对于2012年“梯子不用时横着放/竖着放”,2013年“对已经发生的事为什么会这样/对未来将要发生的事为什么不会这样”,2014年“剧本该不该修改”,到今年的“蝴蝶的翅膀有没有颜色”。命题者的意图重在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而且考查的重点在关系上。这种关系型作文立意深受大多命题专家的青睐。“蝴蝶的翅膀有没有颜色”,告诉我们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蝴蝶翅膀最终没有颜色”,告诉我们真相只有一个,不要被表象迷惑;“蝴蝶的翅膀本来没有颜色”,是在“高倍显微镜下”看到的,启示我们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求之弥深”; “蝴蝶有没有颜色”,给我们带来美的启示,因为艺术创作遵循“虚实相生”“距离产生美”的原则;“蝴蝶本来没有颜色”,从教育的层面,启示我们在“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不妨设想“蝴蝶有颜色”,告诉我们生活的艺术,“善意的谎言”“难得糊涂”;“蝴蝶根本没有颜色”,启示人们摘掉虚伪的面具,过一种真实的生活;“蝴蝶有没有颜色”,启示我们“不畏浮云遮望眼”,要有不断探索的勇气……

(安徽 李先虎)


湖南卷:有一棵大树(图)

题目:

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是飞禽、走兽们喜爱的休息场所。飞禽、走兽们谈论着自己去各地旅行的经历。大树也想去旅行,于是请飞禽、走兽 们帮忙。飞禽瞧不起大树没有翅膀,拒绝了。大树于是想请走兽帮忙。走兽说,你没有腿,也拒绝了。于是,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里包含 着种子。果实被走兽们吃了后,大树的种子传播到了世界各地。根据此材料写一篇作文。


江苏卷:智慧


题目: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其有自身的景象。


解析:

以简练而寓哲理的几句话作为高考作文的语言材料,是近几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的显著风格。材料的言简意赅,要求学生在广泛阅读之上,要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有独立见解,善于体验并从生活中提取。有一个从形象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形象的过程。智慧不仅是智商,是聪明,还需要品德、阅历,实践经验甚至所处时代等。而这些,学生们虽还没有形成清晰、系统的认识,但在课本书籍的先贤教诲之下,在父母师长的教育之下,在社会新闻的熏陶之下,特别是自身十多年的亲身经历积累之下,他们应积累了初步的人生经验,也就是智慧。用议论文体或记叙文体写出来,也就够了。


从写作过程来看,本材料的核心意思,是智慧具有层次性和丰富性,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各人按照切身体会,阐明你所领悟的智慧的层次,智慧的内涵即可。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还是一种选择,一种方法,一种美德,一种成熟,一种气度,一种人生态度,以你最深切的判断和体验来写。记叙文体,可深入曲折写一事(自己的事),可写两三事;议论文体,可用并列横式结构或逐层深入结构,引用古今中外名人事例,从不同角度阐述智慧的“内涵”。材料丰厚者,可写记叙散文或说理散文。稳妥的立意可以只写智慧的某一层面,如“智慧是一种经验”或“智慧是一种境界”等;高一些的立意,就是在一篇议论文中,从几个角度,逐层深入如“智慧是选择/是美德/是境界”,每段举例剖析;最高的立意,应是着重阐明“智慧的丰富性,不可模仿,对立统一”,也就是智慧的个性,以相反的事例来证明智慧属于“这一个”,这是上佳立意,需要平时的积累,考场上的灵感迸发才行。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你只写,“选择”“能力”或“境界”而脱离“智慧”这个核心,就是偏题走题了,也就不合格了。

(江苏 王小峰)


重庆卷:等待


题目:一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让公交车等下他妈妈,过几分钟,妈妈还没到,车上乘客埋怨,这时残疾妈妈拖着腿上车了,所有人都沉默了,考生按照这个材料进行发挥。


解析:

这是2015年重庆高考作文,一个刚上车小男孩让公交等一下他妈妈,妈妈还没有到,车上乘客埋怨,这时候残疾妈妈拖着腿上车了,所有人都沉默了。让大家按照这个材料去进行发挥,这个写的角度非常多,从平庸的角度,可以这样思考,把这个事看成一个表象,人与人之间缺乏相应的理解,人们太容易根据表象去做一个武断的判断,理解是很重要的。


这是一个相对浅层的角度。如果往深的去想,我们可以不断去问,为什么所有人都觉得着急,所有人都埋怨,为什么?因为小男孩让公交车等一下他的妈妈,过几分钟,他的妈妈还没有到,因为不是乘客的妈妈,所以大家都很着急。我们要说的是中国人不缺爱,从来不缺乏四爱,你爱爸爸、妈妈、大爷,但是你不爱你不认识的人。就像路边老人乞讨要5毛钱,你第一感觉他骗我,但如果大家上课准备5块钱,我准备五百块钱,我领着你们去给老人钱,我们就愿意给。所以,中国人缺乏大爱的东西,这是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是什么让这些人埋怨,很简单,就是后上车的人不是我的亲朋好友,如果是我的亲朋好友,别说等十几分钟就是等半个小时都行。


因此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发生,两个人开着车,突然一个临时变道,躲闪不及,另一个一下车就说我得灭了你全家,这个人没有爱吗,他有爱,他爱自己的父亲,爱自己的母亲,但是对于一个陌生人马上就要灭了全家,我们今天的孩子都不傻,他们活在现实中,他们能看到我们中国人的爱出了问题,我们不是没有爱,而是只爱这周边的人,爱着父亲、母亲、亲朋好友,对那些和自己没有关系的人,就束之高阁。


孔子先生说过一个词叫“慎独”,当周围没有人的时候,那就是你自己,周围没有人认识的时候,这个人才是真正的你自己。然而在往往这个时候,中国人没有表现出大爱。分析这个文章有两个层次,一是从表面上分析人与人相互理解的角度,大家应该慢下来静静去等待,去理解别人;二是从深层的文化内涵来讲,这件事情反映出我们民族对爱出现了偏差,这个角度有更加深刻的文字内容。如果写出这样的文章,成绩一定更高。


在持续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更应该知道,这样的变化还仅仅是开始,或许是更多需要灵活应用的新题型,套用老旧模板已经不再是临场的“万金油”,必须引起未来几届考生的严肃重视。新东方在线名师提醒各位迅速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思路,抛弃所谓“答题公式”“必备素材”“作文模板”,真正站在日常应用的角度学语文、站在培养能力的角度学语文,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的变化,不论改革的号角如何吹响,均可立于不败之地。

(国家玮)


湖北卷:喷泉与泉水

题目:喷泉与泉水

解析:

泉水在地下积蓄,一旦有机会,它便骄傲的涌出地面,沉淀众人注目的喷泉。继而汇成溪流,奔向远方。但人们对地下的泉水鲜有关注,其实正是因为有地下默默不语的泉水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不停奔涌。今年湖北的作文考题在告诉我们,个人也好,社会也好,国家也好,人们最基础的部分更重要的。


我们简单分析一下,从个人的角度我们往往看到一个人成功了,这个人的成功就好像水从地下喷涌出清泉,没有看到这个人成功之后付出多少汗水。一个民族、国家也是这样,我们看到中国发展经济建设起来,我们挺和谐的。我们没有看到为了今天的达成,我们做出多少大的努力,人们付出多少大的牺牲,我们多么兢兢业业,从个人,到社会,到国家基本的要求。


山东卷:丝瓜藤和肉豆须


题目: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藤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开的。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挑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他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要求:1、选准角度,确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问题特征鲜明。


解析:


1、材料不复杂,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立意。一个是父亲的角度,可以从重视结果,求善即利益价值,抓事物本质,抓主要矛盾等角度来思考。一个从肯定儿子的角度,如求真,打破沙锅问到底,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如执着,认真的人生态度。如重视过程,注重细节。当然,将两个角度对比辩证来写更好,如求真与求善,过程与结果,细节与主流等。


2、这个题目非常迷失,这个题目意思就是说,丝瓜只需要结丝瓜滕,肉豆只需要结肉豆须,想要分辨两者的不同,这也没什么问题,小孩有这种好奇心也是很正常的。所以你很难说父亲的行为或者孩子的行为之间有什么巨大的差异。父亲说这是结果的,你就只摘丝瓜和肉豆就行了。如果按照我的观点,我认为父亲的说法也是有问题的。他想分辨清楚,也没有什么问题,不是说我们只要考虑到结果,就不用知道它是什么。人体显得更复杂一点,不是这么简单。

(山东 闫会才)


福建卷:路


题目:

作文题目以路为话题,根据材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有时,走错路也是有意思的。如果没有走错路,就不会发现新的路;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这三句话自选角度写作文。


解析:

1、材料复杂,也可以说内容丰富。大致的写作方向有两个。一个就是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这里面又可以从两个小方面来写,一个就是做人与作文,可以谈作文先做人,可以谈人文合一,这里面有很多例子,我们可以举自己熟悉的。一个就是做人与说话,可以谈先修心,再交人。另一个大方向就是语言,说话与做人的不一致之处。从作文方面看,文章有自己的独立性,有自己的价值和社会意义,不管为人如何,做文都需谨慎。从说话方面看,要注重言谈举止,从听者的角度,要学会察言观色,勿轻信。


2、我们要从这三句话中选择写的角度。大家都知道,选角度不要选太俗的。没有谁不知道鲁迅先生的话,所以大家尽量不要选。而另外两句则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果是我,我会选择这两个中的一个。例如,“世上没有走不通路,只有不敢走的人”,从这句话的角度,我们可以说,在中国并不缺乏像哈姆雷特这样不断追问生存还是毁灭的人。中国真正缺乏的是勇于行动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通过这篇作文命题,我们可以大概对福建卷的特征有一个了解。


浙江卷:文章和人品


题目:

材料如下: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偏急则为文急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金代元问好<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文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


解析: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老师、文学博士崔勇认为,今年的作文题目,是一个“可考”的题目,平时有积累,善阅读,勤思考的学生,较容易写出立意深远的作文,反之写出的文章会略显呆板。


崔勇认为,此次高考作文讨论的是“颜文两争”,这是一个争论长久,并不限于国内的文学理论话题。


中国传统强调“颜文合一”,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文章是修身养性的手段;外国则认为写作仅是一种技艺,与人品无关。思考较深的学生,如果从这方面切入,会写出不一样的文章。


除此,如果联系现实,“颜文不一”的例子,时常可见。新闻上经常看到“语言腐败”的例子,官员在位置上,对反腐败等问题夸夸其谈,然而实际上自己就是一个腐败的人。


学生也可以联系自己,平日里的命题作文,有多少是假话,空话,套话。这也都是语言的腐败。当然,你也可以想想歌德,想想莎士比亚,文章是这么的棒,人是这么的小气;也可以想想创出瘦金体的宋徽宗赵佶。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此次作文题,可供采用的例子非常多,较能反映一个学生的阅读量。

(浙江 羊师)

编辑:林剑飞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福建省莆田砺成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福建省莆田砺成中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